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宏观政策     
环保部发布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该标准就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建设及运行的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相关事项提出了要求,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规  相似文献   

2.
中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育杰 《钢铁》2003,38(Z1):31-34
1中国钢铁工业环保现状 中国钢铁工业的环境保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历了30多年发展历程,特别是经"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发展计划和体制改革,中国钢铁工业有了飞跃的发展,钢铁年产量已突破1亿t,成为世界钢铁大国,与之相应的钢铁工业的环境保护亦产生了质的改变,污染不断减少,这是保证中国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条件.特别是宝钢环保技术引进与创新,为我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树立了榜样.就宝钢而言,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就钢铁工业全行业而言,由于地区差异,水平高低,技术优劣,经济强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与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中国钢铁工业环保现状详见表1、2、3.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钢铁行业所面临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新的挑战。阐明了钢铁工业必须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科学发展之路,并论述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标准化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其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开发新技术标准化。  相似文献   

4.
《冶金管理》2004,(9):8-14
中国钢铁工业的环境保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宝钢环保技术的引进与创新,为我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树立了榜样。就宝钢而言,钢铁企业环境保护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就全行业而言,由于地区差异、水平高低、技术优劣、经济  相似文献   

5.
《中国钢铁业》2021,(3):10-15
(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来钢铁工业受环境和资源制约的矛盾愈加突出,大力加强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钢铁工业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后,钢铁工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行业不断提升“三废”排放标准,推行清洁生产和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在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改善环保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钢铁工业是能源消耗大户和污染物排放大户,节能减排工作应依据环境保护政策、新的行业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保审批有保有压、严格的环境监管,以及强制实施一批重点环保工程的环境保护"倒逼机制",促进行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钢铁工业是能源消耗大户和污染物排放大户,节能减排工作应依据环境保护政策、新的行业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保审批有保有压、严格的环境监管,以及强制实施一批重点环保工程的环境保护“倒逼机制”,促进行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富平原  赵俊学 《山西冶金》2004,27(3):3-4,69
钢铁工业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通过钢铁工业技术发展对能源和资源消耗等的关系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战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基于对当前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挑战的分析,研究预测了未来中国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峰值;提出了2020年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目标和钢铁工业发挥三大功能、与其他行业及社会构建生态链接的设想;筛选和凝练出“十三五”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三大引领性重大工程、三类关键技术35个和5个示范带动项目;最后提出了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钢铁工业烧结/球团工序绿色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基础上,对当前中国钢铁工业烧结/球团工序绿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烧结/球团工序绿色发展的需求,提出了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烧结/球团工序绿色发展的目标和3类关键技术13个,并提出中国钢铁工业烧结/球团工序绿色发展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制定适合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并引领行业发展的碳排放标准势在必行。在简要总结国内外碳排放标准工作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中国钢铁行业低碳领域标准体系现状,分析了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制定的必要性,结合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提出的“C+4E”目标体系框架,给出对未来中国钢铁行业相关碳排放标准制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促进中国由冶金大国到强国的快速跨越。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国钢铁行业明确提出力争2025年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标准化是推动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建立健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标准体系尤为重要。通过总结国内外低碳发展现状,特别是重点阐述和分析了国内外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相关政策、目标及降低碳排放水平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标准化工作现状及需求,归纳、总结并研究提出了中国建立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标准体系的初步框架,涵盖了碳排放管理和低碳冶炼两大方向,并提出了健全和实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标准体系的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中国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许立松  张琦 《中国冶金》2021,31(9):36-45
钢铁产业是区域工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建立了重点区域钢铁产业能耗和CO2排放模型,分析区域特征对钢铁产业节能减排的影响。模型以2015年为基准年,基于粗钢产量预测结果,设置了与节能减排技术普及和生产结构调整相关的4个情景,用于分析2015—2030年国内重点区域钢铁产业的能耗和CO2排放。结果表明,降低钢产量是区域钢铁产业节能和CO2减排的根本措施。随着重点区域的粗钢产量进入峰值区,技术普及因素的节能贡献力将持续减少,生产结构调整的节能减排贡献力则逐渐增强,成为重点区域钢铁产业节能减排的关键红利来源。同时还可得出,对重点区域钢铁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区域特征是市场需求,经济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对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强。未来重点区域钢铁产业的发展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新增产能更倾向于布局在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张龙强  陈剑 《中国冶金》2021,31(9):21-25
钢铁工业作为制造业中的碳排放大户,面临“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严峻挑战,这也是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契机。根据国家统计局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能源消耗数据,估算中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并对中国钢铁工业实现“碳达峰”路径进行探讨,即在中国10亿t级的粗钢规模及当前流程结构、能源结构和工艺技术应用基础上,通过挖掘节能降碳潜力实现“碳达峰”空间有限,必须采取以控产量调结构为核心的减碳工作,争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内率先实现“碳达峰”。钢铁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主体,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需尽快开展绿色低碳转型及深度减碳工作,共同推进钢铁工业“碳达峰”目标提前实现,并为最终实现“碳中和”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熊超  李新创  李冰 《中国冶金》2021,31(9):59-63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钢铁必须走脱碳化发展道路,提高能效是当前最为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一。通过分析钢铁行业存在的较大节能潜力及拥有丰富二次能源的用能特点,在热力学定律、系统最小外部损失、最佳推动力、能源梯级利用等几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钢铁行业多能互补与储能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包括钢铁二次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互补、钢铁不同高低品位能源的互补、储能系统的创新应用等。从中长期看,需以更高的站位,走能源资源环境、高效清洁低碳一体化协同创新道路,构建化工-能源-生态一体化用能系统,进行合理优化与集成,实现能效提升及协同碳减排。  相似文献   

16.
为澄清当前“双碳”工作中的一些误区和客观把握温室气体的内容和实质,正确指导中国钢铁工业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分别介绍了“碳”“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容及其对中国发展的正面、负面影响,国内外目前在低碳领域的进展,认识的误区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步中国钢铁工业分阶段实施的几点现实路径,同时介绍了部分已知和未知的低碳技术。  相似文献   

17.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中国钢铁工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降低碳排放是钢铁企业需要共同攻克的技术难题。从源头减碳、过程节碳和末端用碳3个层面分析了中国低碳炼铁技术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实现“碳中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表明废钢电炉短流程炼钢将是中国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氢气竖炉直接还原将是中国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补充。高炉喷吹富氢气体、氧气高炉和全氧熔融还原炼铁等技术可以减少碳排放,但碳排放的减少量有限,必须要与末端CO2吸附、储存和利用相结合,才能够实现“碳中和”。为了按期实现钢铁工业的“碳中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低成本氢气制备技术、煤气高温加热技术、炉顶煤气CO2低成本脱除技术和CO2的储存与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田国  高成康  张溪溪  李晓军 《中国冶金》2006,32(10):111-120
针对钢铁生产全流程产生的NOx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依据NOx生成机理及元素流分析方法,建立钢铁生产全流程氮素流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以某典型钢铁企业实际生产数据为样本,分析钢铁联合企业的氮元素流动特征,讨论钢铁生产全流程中排放的含氮污染物及废气NOx的产生、脱硝及排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钢铁企业输入的氮素主要来源于高炉鼓风和各工序燃烧所需的空气(99.655%),输出的氮素主要以N2形式(82.917%)排放至大气,全流程内的氮素主要以煤气和工序产品形式循环;钢铁企业排放的含氮污染物以废气NOx(97.982%)为主,高炉炼铁工序废气NOx排放量最高;钢铁企业产生的废气NOx主要来源于焦炭(56.84%)和煤炭(28.91%),其中24.23%的NOx经脱硝后转化为N2排放至大气。对钢铁生产全流程氮素流及含氮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及相关政策开展研究,提出合理建议,对中国环境保护和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以钢铁行业节能环保为目标,通过钢铁行业节能试验工程建设、钢铁企业能源精准化设计、钢铁企业能源综合管控、钢铁行业能源信息咨询服务四大平台的建设,开发出钢铁行业能源精准化管控集成系统。此项目的实施可降低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3%~5%,吨钢节省18.1kg标准煤,吨钢减少CO2排放超过45kg。  相似文献   

20.
针对钢铁制造流程能源结构和能源转换特点,提出钢铁制造流程能量流优化的核心是煤的转换与煤气、余热等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问题。在《冶金流程工程学》等理论的指引下,提出钢铁制造流程煤基能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具有功能涌现性,通过充分开发与利用其能源转换功能,并与其他行业及社会大系统进行耦合,可构建“钢铁、化工、燃气、氢气、电力、供热、供冷多联产系统”,将更有利于提高系统能源效率和价值,更好实现钢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