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社会体系及经济结构,受到持续关注。以2017年文化创意企业时空大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数据,运用Kernel核密度算法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北京市主城区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据各类产业与北京老城的空间关系,将其归纳总结分为中心型、空心型、离散型3类,分别阐述其分异成因。北京市主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分布在老城和老城外围地区,呈现三圈层、多节点的产业结构,各类产业分异成因受重要功能单元位置影响,也有政策导向、既有市场、创意人才、文化氛围、房价租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因素。最后进行各圈层特征总结及形成机制主要因素分析,并在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各圈层的空间优化建议,包括打造重要功能单位品牌效应、提供产业联动空间支撑和政策和市场双向驱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文化创意产业包含多种类型,空间集 聚呈现异质性,成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 以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和量 化分析确定了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中 心,并揭示了其分异成因,依据成因主导类型 的不同将文化创意产业重新分为三类:文化 主导类、创意主导类和既有存续类。最后依 据集聚规律和差异化发展提出了三个空间优 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海的市属创意产业园区,经历了从前身都市工业园区,直至自发集聚、政策催化、政策调整、促进发展的阶段历程,在空间分布上受到“退二进三”的时代背景和政府管理体制的明显影响.公共中心的紧密影响圈层和毗邻圈层、轨道交通和城市干道所形成的交通便捷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0.5h步行圈层等因素与园区选址的关系最为密切;消费市场或生产的重要关联区位以及历史传承对于部分园区选址有着密切关系;特定的历史风貌和文脉尽管对艺术文化类和偏重消费市场类的园区选址有着积极支持作用,但却并非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2019,(6):34-39
分析了北京顺义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发展历程和特征,比较了顺义文创产业聚集情况与北京中心城区的关系。发现其空间布局较为凌乱,没有充分利用顺义现有的各类资源禀赋,与其空间区位优势不匹配,且东西空间发展差异巨大。文章归纳了文化创意产业对空间的需求特征,并根据文创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了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3)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政府宏观调控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产业集聚过程中的政府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政府投资产生显著抑制作用,政府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征评价与空间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面临全新快速发展的全球化环境,而且身处地方社会独具的重叠和收缩的现代化进程之中。步入新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区空间实践发展迅猛,但存在产品定位趋同与同质化建设、资源分散等问题。为探索城镇地域涌现的文化创意产业区空间可持续发展路径,文章以外部全球化与内部地方性发展水平为双重线索,对长三角地区典型个案的发展特征进行评价,通过解析制度要素演进机理进而揭示地域空间发展格局。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增长需要内外要素间的互动,增长曲线的峰值决定了一个最优的"地方-全球化"要素配比。保持地域禀赋的要素配置格局相对于全球化范式的弹性适应能力是政策创新与建构地方制度整合机制的关键。地方性要素作用途径分异致使多样化空间载体涌现,因而需要地方政策采取不同策略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7.
黄鹤 《室内设计》2015,(1):19-26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案例,通过文化创意企业的数据分析,概括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构成对集中的城市空间需求不显著,产业聚集与地区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重要功能单元对产业聚集有着显著影响,低成本地区对生产类文化创意产业的吸纳现象明显,此外政策对产业空间分布也有着重要作用。朝阳的案例表明对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区发展水平、产业链上的重要功能单位布局、空间成本,上述因素在市场环境和政策干预的综合作用下,影响产业的城市空间布局。在对现有空间政策反思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引导政策是对市场机制的补充,应针对少量待发展的特定地区,使得政策运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
文章在追本溯源地研究创意的概念基础上,通过辨析创意与创造、创新的关系,阐述了创意的本质是文化领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结果,通过界定文化创意产业,依据具体实践活动探究文化创意产业中创意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的蜂起,各国充分认识到其潜在价值,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实现建成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目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须从实际出发,把握规律,关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地区的民居四合院都有不同的特点。文章从满族民居和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两者的形成原因、院落空间布局以及室内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比较,使我们对文化习俗、宗教制度等方面对四合院的布局和形式的影响有了更深层的了解;通过分析研究,对地域性建筑的研究也将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中国近代体育馆的研究以单体案例研究为主,较少研究其空间模式及特征。以中国近代体 育馆作为研究对象,搜集相关资料分类整理,总结了它的历史演变进程,得出了典型的空间模式:并列式、依附式、 围合式、叠加式,并对其功能组成和空间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空间感知的视角出发,借助空间分析技术,以整合度、选择度与综合潜力值为变量对深圳市级、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与所在街巷空间效率进行双重分析并论证,提出具体优化策略,为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合理规划建设,优化城市文化空间结构提供可量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四普"和"五普"的相关数据,以上海、北京、广州三市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大城市内部人户分离的空间特征:[1]大城市市域分区的空间分布特征;[2]大城市市域分区的空间演化特征;[3]大城市内部分离人口与城镇布局的空间关系特征.  相似文献   

15.
摘要 塑造对城市结构的清晰认知是城市中心体系研究展开的基础,但目前的城市中心体系识别方法却仍存在精度差、 成本高、维度单一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梳理中心体系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城市中心体系主要存在人、地、业 三种形式的表征。运用大数据的空间辅助分析技术洞悉三要素的实际分布情况,能更准确地识别城市中心体系的分布 状态,并根据三要素的分布及强度分级情况,针对中心体系的局部板块进行精细化的剖析研究,多角度阐述了中心体 系不仅仅是单一维度的中心,而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支撑的有机整体。尝试构建了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中心体系测度 的理论及技术方法框架,并以南京为例探讨技术方法的可行性,使其在面向不断创新发展的城市中心体系的理论和实 践时,可以进一步拓展和调整,以适应不同情境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与商业的平衡:政府在创意产业园建设中的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正面临着商业资本的挑战,其根源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政府认识上的误区。本文分析了创意产业园应发挥的盘活闲置厂房、带动周边地区开发、增长极、促进创新、孵化中小企业、延续和发展城市文脉等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应具有的场所的稳定与合法、完善的基础设施、低门槛与多样性、创意场、公共服务平台、对历史元素的保护等要素,进而建议了政策引导和协调利益分配等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创意产业的集聚可改变原有的城市空间和功能,引入就业岗位和服务设施,实现城市更新.创意产业园区的出现必然对周边住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而周边住区同时影响着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选取上海4个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创意阶层和周边居民在居住-工作、设施共享和活动参与三个维度的互动情况,明确促进两者联系互动的空间要素,探讨城市更新背景下创意社区规划的理念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摘要 随着国家对传统村落日益重视和近百亿的资金投入,各学科纷纷关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亦成为建筑 学科关注的热点。将 CNKI 近 10 年建筑学科国内传统村落研究文献为检索源,利用 CiteSpace 软件通过科学知识图 谱分析研究的趋势与关系。从建筑学的视角将研究分为综合研究、空间格局、文化景观和风貌特征等四类,对其研究 的新视角、新方法、新观念、新思路等方面进行文献评述。对国内近 10 年的建筑学传统村落研究成果综述,可为我 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以 CNKI 建筑学科文献为资料检索源进行解析, 难免有所疏漏,对传统村落研究的分类也难免有局限性,期望抛砖引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摘要 大城市地域空间是城市区域的核心空间单元。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城市地域空间结构优化既是全球 化趋势的地域空间响应,也是国家整体战略转型的需要。而正处于转型期的大城市内功能重组和结构剧变正是导致城 市脆性事件频发的关键原因。基于结构主义方法论,探究大城市地域结构“脆性”发生的传导机制,并提出脆性系统 的三大层面,即要素脆性、结构脆性与环境脆性,为进一步反脆性大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构建和空间组织策略的提出 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