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乌尔禾油田下三叠统百口泉组(T1b)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LSC)、3个中期旋回(MSC)、7个短期旋回(SSC).划分的短期旋回与砂体发育期次相对应,即每一个短期旋回对应一期砂体的形成.旋回发育规律:自下而上为不对称旋回-对称旋回-不对称旋回,前者的不对称旋回是由于前期基准面下降期沉积物被后期河道强烈冲刷而在地层记录中表现为冲刷界面;后者的不对称旋回则是由于可容空间逐渐增大而使下降旋回表现为欠补偿的饥饿沉积所致.主要储集层段MSC1、MSC2中下部位于长期基准面上升旋回早一中期,由退积叠加样式的短期旋回组成,沉积物以相互叠置的冲积扇扇中亚相砂砾岩沉积为主.MSC1旋回储集层的均质性和产能要明显好于MSC2旋回.  相似文献   

2.
米氏旋回基本原理及其在陆相湖盆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米氏旋回是指峰值时间跨度为20-500ka,日地天轨道参数的周期性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气候和沉积地层的旋回性变化。米氏旋回主要通过改变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对气候变化进行控制,并对沉积作用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沉积地层观测数据的时序分析可以重建米氏旋回,对地层的成因和过程进行研究。米氏旋回代表地层学和古气候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不仅在深海沉积物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陆相含油气盆地地层分析和油气储集层的预测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涛  陈忠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4,26(Z2):210-211
利用最小二乘法将复合正弦基准面波分解为若干列简单的正弦波,从而为定量分析影响基准面的各个因素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全球性旋回沉积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气体条件、全球构造演化、全球古地理背景及沉积特征综合作用的产物。全球旋回地层学是综合应用概念性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地层记录中由气候和构造过程引起的旋回沉积模式的一门学科,它是脱胎于层序地层学的一站新的地层学分支。全球旋回地层学通过估算沉积盆地中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环境变化来预测地层学特征,实际上是一种过程-响应模型。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全球旋回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定量的迭代算法,对已经确定的层序样式进行反演,该算法能够确定出在最大侵蚀速率E一定的情况下与构成这种层序的相应的最大沉降速率B、最大沉积速率D组合,从而实现了对地层层序模式的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最小二乘法将长周期、形态复杂的基准面旋回曲线分解为若干列简单的正弦波,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了数值实验和误差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复合正弦波曲线与现实数据点相符合的很好。该模拟模型和软件,为解决勘探与开发期的地层和储层展布预测问题以及分析地层旋回、沉积旋回等问题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层序地层学是研究地层分布的一门学科,它是在地震地层学的基础的上综合了所有地层学的最新发展而诞生的,是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当今层序地层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文章介绍了T.A.Cross领导的成因地层组提出一种高分辨 率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旋回层序地层学并以此为指导,利用钻井、地震资料、岩心和各种 分析资料,对某地区的层序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了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8.
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地层为例,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法和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法,揭示了三角洲前缘地层中的测井频谱特征及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地球轨道周期是控制三角洲前缘地层旋回形成的重要因素,测井频谱特征表现为米氏旋回与非米氏旋回叠加。米氏旋回在三角洲前缘地层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存在于同一期次的沉积地层中,反映沉积环境相近或渐变,沉积连续性好。非米氏旋回对应的层段所占比例较小,主要存在于2期三角洲前缘地层的分界处,反映沉积不连续或沉积环境突变,可以作为沉积界面的解释依据。利用频谱趋势曲线,将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地层划分为2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合理揭示了地层的成因及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9.
全息地层学──新的挑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地层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已经逼近其分辨率的理论极限并陷入困境。全息地层学──全球旋回地层学的兴起,标志着地层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它以崭新的思路,全方位地开发和提取出沉积记录中所蕴涵的各类地层学信息。文章对全息地层学的理论内涵、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作了概要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周期性或旋回性是物质运动的一个基本特性,沉积岩层通过颜色,粒度,成分,厚度等方面的变化记录下这种旋回过程,目前已从沉积岩层识别出了十余种地质旋回,其中包括地球跟随太阳绕银心运动的周期(银河年和穿越银道面周期)米兰科维奇旋回以及潮汐周期等。本文简要介绍几类主要的地质旋回及其对应的天文周期,并对全球旋回地质学的兴起与发展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沉积层序旋回的精细划分及在纵横向二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和横向延拓对比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小波深频分析方法,数值模拟出不同米氏周期旋回的单信号及复合信号,对模拟的多期复合信号再分解为单个频率旋回的单信号,并研发了井—震标定插入技术,实现了把单井频谱旋回特征标定到地震剖面中,进而搞清了频谱旋回在纵向、横向二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及展布特征,为确定区域沉积层序旋回的变化、地下地层结构及接触关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全球旋回地层学述评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全球性旋回沉积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气候条件、全球构造演化、全球古地理背景及沉积特征综合作用的产物。全球旋回地层学是综合应用概念性的、定性的和定量的方法研究地层记录中由气候和构造过程引起的旋回沉积模式的一门学科,它是脱胎于层序地层学的一门新的地层学分支。全球旋回地层学通过估算沉积盆地中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环境变化来预测地层学特征,实际上是一种过程-响应模型。文内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全球旋回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借用两个实例阐述了全球旋回地层学在预测盆地中的地层厚度、岩相分布和碳酸盐岩生长方式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苏丹3/7 区Palogue 油田构造地质和油水关系复杂,井控程度低,若在该区域实施大位移水平井钻 井,地质风险较高。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将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传统地质导向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随 钻数据,从而提高地质导向跟踪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以及油层的钻遇率。  相似文献   

14.
广义伽马旋回模型预测油气田产量与可采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翁氏族回模型的启发,提出用广义伽马旋回模型预测油气产量与可采储量。从理论上分析推导了广义伽马旋回模型的可行性,并用实例证实了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油气田(或井)产量预测中的Weng旋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文周 《试采技术》1998,19(2):13-21
由我国已故教授翁文波提出的Weng旋回在石油天然气专业刊物上已有阐述,但大多数人停留在原理的介绍上,对Weng旋回在油气田产量预测和开发阶段划分预测上的具体应用则很少有文章阐述。本文通过实例对这些应用方法作了论述,并提供了程序段,从而增加了它的可操作性,为油气田产量和开发阶段划分的预测提供一一种详实可操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为例,探讨了河流沉积体系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河流的成因类型和相域(微相)的构成,包括曲流河道、决口河道、决口扇、冲积平原和浅水湖泊,识别河流演化过程中由于河流冲溢形成的自旋回沉积作用和基准面变化产生的异旋回沉积作用,即基准面旋回;然后运用河流沉积学理论分析构成河流相的不同相域的形成与基准面变化的关系,识别基准面转换位置(基准面上升到下降或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沉积学和地层学响应,从而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  相似文献   

17.
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层序地层学模式进行了理论探索,重点是系统地讨论由于相对海平面变化和进入体系域的沉积物供给量变化而产生的沉积旋回的中断现象,通过讨论和概要示替代已有方案的新方案,对层序地层学模式提出了质疑。“滨线轨迹”被定义为滨线沉积倾向的横剖面移动路线,它是描述沉积旋回及其所含体系内部构型的一个有用的基本概念,滨线轨迹可划分为加积与非加积强制海退,正常海退和加积与非加积强制海进等不同类型。因响应相对海平面连续上  相似文献   

18.
19.
层序地层学中沉积旋回产生地层旋回,只有在充分了解沉积旋回的基础上才能准确解释地层旋回样式,而沉积旋回是沉降速率B、沉积速率D和侵蚀速率E组合的结果.且旋回的形态受到8个基本点的控制。利用一种迭代算法确定了这些基本点的位置,模拟出基准面、沉积面、沉积厚度、剩余可容纳空间、旋回比例等参数在一个墓堆面旋回期间的变化规律,并将这些变化对应不同沉积阶段,对已经确定的层序样式进行反演,反演的结果能够确定出在最大侵蚀速率E-定的情况下与构成这种层序的相应的B、D组合.从而实现对地层层序模式的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沙二下亚段T-R旋回层序与沉积相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沙二下亚段是在湖盆萎缩期沉积形成的陆上冲积地层。本文在其中划分出2个四级T—R旋回层序,每个层序由水进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构成,并且在区域范围内可追踪对比。同时提出洪泛平原沉积体系,并将其作为该区地层基准面抬升的标志。水进体系域内部构型以推移质和悬浮质混合沉积为主,其层系向上逐渐变薄,广泛发育厚层的洪泛平原沉积,只有少量的河道砂体孤立的分布于其中。水退体系域内部构型以砂一砾推移质沉积为主,这些沉积构成了混合的向上逐渐加厚的河道充填复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