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蒸汽、微波及电热远红外三种形式干燥设备的木材干燥物理过程的分析指出,与对流加热的蒸汽干燥和辐射加热的微波干燥相比,电热远红外木材干燥的传热方式是与红外辐射为主,对流为辅的联合干燥方式;其木材内部升温特性介于对流干燥与微波干燥过程之间;木材内部水分扩散的动力学过程是热扩散与湿扩散方向一致。上述机理,同样适用于粮食、人参等干燥过程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发泡饭盒为主的“白色污染”被世界认为 2 0世纪最大公害之一。治理难度较大 ,目前市场“以纸代塑”的纸餐盒生产工艺耗能大、产量低、售价高 ,市场应用受阻。采用红外辐射干燥工艺 ,能耗费用可由 0 .0 8元 只降低为 0 .0 0 7元 只 ,从而达到节能、降低成本的目的。纸浆饭盒红外辐射干燥周期比对流干燥快 2 .8(6 .5 2 .3)倍 ,平均干燥速率大 2 .6 4(2 .4 5 0 .93)倍。  相似文献   

3.
微波、红外及蒸汽法干燥木材的综合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波能干燥山毛榉、短波红外干燥松木、高温高速喷射黄杨木、长波远红外干燥榆木及传统的蒸汽法干燥水青冈,即5种不同供热方式的干燥动力学规律。建立了非稳态干燥经方程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也讨论了干燥质量与能耗。结果表明以低温远红外干燥优质节能。只要提供合适的能量微波加热干燥与辅助提取亦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为了干燥特殊用途的硬质难干木材,如石栎、桦木鞋楦、梔木梭坯及钟表、仪器、工艺美术等行业使用的硬质厚木料,根据真空干燥和红外干燥的原理,我们研制出“负压电热远红外木材干燥炉”。所谓“负压干燥”,即是将物料表面的空气压力降低到大气压以下的干燥方式,当其中引入远红外辐射源时,我们便称之为“负压远红外干燥”(本文统称为低压红外干燥),它综合了红外干燥和低压干燥两种技术的特点。在低压(低于标准大气压)状态,水的沸点降低(见表1),有利于木材表面水份的蒸发。  相似文献   

5.
通过“端面坐标测温法”揭示了远红外干燥针叶村特大方木材(200mm×200mm)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温度及其内部含水率实现自动调节平衡的物理现象,从而证实了红外线对厚木材的干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木材的红外光谱和非匹配吸收干燥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分子结构的观点出发,讨论了红外辐射和木材的相互作用。认为,对于木材这一类物质的长波红外加热干燥,应采用“非匹配”吸收原理。  相似文献   

7.
实验表明,采用红外加热技术干燥木材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有取得较好节能效果的,也有效果不显著的。为了探索新的技术途径,我们进行了低压(又称负压)条件下的红外干燥木材试验,取得了较佳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本文从实验出发,对远红外封闭干燥窑(简称红外窑)干燥木材的机理作初步探讨。着重从红外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来阐明加热和干燥原理。全文包括以下六个部分:一、前言;二、窑内的对流和辐射换热;三、红外线对木材的穿透深度;四、干燥木材的吸收理论;五、木材表里传热机理;六、前景。还须说明,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的热辐射器最高温度达150℃—200℃,主辐射波长在3—15微米内。如果将应用波段扩展到波长更长的红外区,比如接近微波,或采用红外激射器这种高强度的远红外辐射源,则本文中有的结论可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目前红外匹配吸收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最佳匹配吸收的设计方法.对于工程背景,比较了软基涂层热风干燥与红外线干燥的特点,分析了红外干燥优点和难点以及必须解决的问题,研究确定了符合最佳匹配的元件表面温度;进行了满足辐射场要求的辐射器的科学布置,设计了简单低廉的温度控制以及带基保护的机、热连锁结构和参数,取得了节能、提高生产率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多重效果.取得的结果也可作为其它红外节能加热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自制的电晕风干燥装置上,对水进行了干燥实验.通过改变放电间隙、针状电极的数目和放电电压,对影响电晕风干燥速率的因素做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放电间隙越小,针状电极数目越多,输出电压越高,干燥速度越快.在此基础上,又对土豆片进行了干燥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红枣的热风干燥特性,分别考查了50℃,60℃和70℃干燥温度及0.5 m/s,1.0 m/s和2.0 m/s条件下整果红枣的热风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相关规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建立了红枣热风干燥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基于ARM的红枣干燥自动控制系统,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红枣烘烤过程的温湿度自动控制要求,提高红枣干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对木材干燥技术来说,红外线对木材的穿透深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根据实验结果阐明了热源发射主辐射波长为3—15微米的红外线对木材的穿透深度服从布格尔—兰柏(Bcuguer—Lambert)定律,即进入木材后的红外辐射能量随进入深度按指数规律衰减。从而得出了川松对3—15微米波长的红外线的吸收系数及其对川松的穿透深度。  相似文献   

13.
在自行设计的微波干馏装置上研究了汪清和桦甸几个矿区的油页岩和半焦在微波场中升温特性.实验研究了产地、组成成分对油页岩升温特性的影响,不同干馏终温生成的半焦及石墨在微波场中的升温特性,以及半焦和油页岩混合物在微波场中的升温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油页岩是一种微波弱吸收物质,要想热解必须加入微波吸收剂.水分对油页岩在微波场中的升温特性影响很大.油页岩干燥以后,升温速率明显减小,终温也降低.油页岩中的黄铁矿对升温也有一定的影响.半焦由于在微波场中升温很快可以作为油页岩热解的微波吸收剂.半焦的升温速率与干馏终温有关,随着干馏终温提高,半焦在微波场中的升温速率变大.半焦和页岩的混合物在微波场中升温很快,具有良好的热解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期发表了两篇实验文章。其中第一篇是关于木材在红外烘干过程中温度的分布。文章的结论是,当选用适当波长的红外辐射进行加热时,木材内层温度可以高于表层温度,即木材内部可以形成所谓“正热源”。这一结论与上一期发表的“‘远红外干燥木材’质疑”一文恰成对照。我们认为,搞清木材内部能不能形成“正热源”,对于认识木材的红外烘干机理十分重要。而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掌握足够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建议读者多做一些实验,多作一些分析,不论是自己设计实验,还是验证别人的实验,只要用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地做出有价值的结果,我们都可予以发表。本期发表的第二篇文章是关于木材烘干方法的一种试探。它表明,木材的红外烘干还有不少工作可做。发表这篇文章也说明了,我们的专题讨论不仅着眼于提高理性认识,而且也鼓励那些热心于推进应用的人们发表自己的新经验、新思想。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锑化铟红外探测器器件工艺中钝化前的脱水处理工艺技术,包含脱水、干燥和表面处理等一系列的工艺步骤,可作为基于锑化铟材料的焦平面红外探测器器件中钝化前的标准化处理工艺,针对脱水工艺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对操作方式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进,避免了工艺引入杂质和离子对器件性能造成影响, 改进后的工艺在脱水处理后 采用高温烘干与吹扫相结合的方式对芯片进行干燥,并加入预处理工艺对脱水后钝化前的芯片进行表面处理,从而使锑化铟材料红外器件工艺适应各种环境湿度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红外加热技术烘干木材,究竟能不能收到经济效果?作者认为,目前提出的几种观点,过分强调了以下两点: 1.干燥过程中辐射传热占主导地位。2.接受辐射的材料,其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温度。  相似文献   

17.
对5种不同密度的聚氨酯泡沫塑料进行了等应变速率的单轴压缩加载实验,监测了过程中的红外辐射信息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压缩加载过程中,前期表现为整体温升,后期红外辐射温度增幅变大,并在样品中间出现局部升温更显著的特征.样品的升温幅度与其密度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0.5g/cm~3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压缩至25%应变时温升达到了1.8℃.  相似文献   

18.
红外加热干燥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近几年来,远红外加热干燥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节能、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都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红外加热干燥理论方面,日本细川修克等人的“匹配吸收”加热理论在国内外均有很大的影响,是我国近几年红外加热干燥技术的主要指导理论之一。近年来,我国有人提出,匹配吸收只适用于薄物质的干燥,而对于厚的物质,如木材、肥皂等,则应用“非匹配吸收”加热理论。本文通过实验和计算指出:由于绝大多数物质和水分对红外辐射源所发射的2~15μm波长的红外辐射都是不透明的,均能在极薄的表层内完全吸收,热辐射源的辐射光谱与物质的吸收之间总的说是“自然匹配”的。因而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必要去过多地追求“匹配吸收”。  相似文献   

19.
在各类晶片中,尤以衬底抛光片的干燥最为困难,容易出现颗粒和水痕等缺陷。以设备为依托的干燥技术发展迅速,离心甩干技术,IPA Vapor干燥,Marangoni干燥和HF/O3干燥是其中较为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以柳树河油页岩为原料在微波功率为300W、400W、550W 条件下进行干燥试验,结果表明:对干燥处理后样品进行脱附/ 吸附、孔径和比表面积及孔特性测定得出,微波干燥有利于中孔的形成;运用Fick 第二定律对水分有效扩散系数进行分析可知,由于较高微波功率会在原料中心和表面产生很大的蒸汽压差,导致水分的有效扩散速率在加速干燥段与微波功率成反比;降速干燥段与微波功率变化成正比,但总体上还是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