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建立混凝土碳化深度理论模型,研究了混凝土用粉煤灰、矿渣粉、钢渣粉掺合料的量值变化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并综合考虑环境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混凝土水胶比等因素,提出了控制混凝土碳化深度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粉煤灰的分类及品质特性谈起,重点介绍了当前粉煤灰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情况,尤其是高钙粉煤灰和高硫高钙粉煤灰在混凝土应用中须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借此引起广大技术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郑克仁  邹庆焱  何富强 《山西建筑》2007,33(22):181-182
为了解矿物掺合料掺量对孔结构的影响,采用压汞法测试了不同粉煤灰及磨细矿渣掺量的硬化水泥浆体的孔隙率、孔径分布,采用热分析方法测试了各硬化浆体的非蒸发水含量,为分析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矿物掺合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通常用作混凝土掺合料的 3种工业废渣。分析了矿渣微粉和粉煤灰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特点 ,讨论了掺加粉煤灰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崔宁  王贯明  吴冰  曾新霞 《市政技术》2007,25(6):442-446,460
研究了LC45高强轻集料混凝土掺加磨细矿渣和粉煤灰后,在强度、收缩、抗冻、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以及弹性模量方面的影响。综合其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程度,提出了矿粉和粉煤灰复合应用于高强轻集料混凝土中的合理方法和配比范围。  相似文献   

6.
复合掺合料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大掺量的磨细水淬钢矿渣和Ⅱ级粉煤灰复合双掺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作为胶结材料中的矿物掺合料试验和应用情况,阐述了双掺技术在降低混凝土易泌水趋势的同时降低水化热温升,可改善混凝土后期的强度与抗渗性,并讨论了相关的养护问题,可供相关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
白金科 《山西建筑》2012,(32):122-124
为满足合武线高速铁路工程的特点,采用粉煤灰及磨细矿渣粉双掺的方法,配合使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在胶凝材料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改变掺合料的掺入比例,考察对混凝土各项指标的影响,总结出掺合料掺入比例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规律,从而找出满足工程要求的最佳掺合比例。  相似文献   

8.
超细矿物掺合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混凝土桥梁的老化问题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对其耐久性的研究已成为本世纪桥梁建设的共同目标。目前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桥梁的数量已达几百座之多,配制高性能混凝土主要通过掺入较多超细矿物掺合料(如硅灰、磨细矿渣粉、粉煤灰)以及高效优质减水剂来提高其综合性能,达到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和保证其耐久性的目的。本文就珠江特大桥PC刚构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对硅灰和磨细矿渣粉的应用,探讨超细矿物掺合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用超细矿渣微粉配制C80混凝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矿渣微粉及粉煤灰的活性,采用P·O42.5R级水泥和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等配制C80高性能混凝土.通过正交试验对比研究表明,掺活性指数较高的矿渣粉可以配制C80混凝土,该混凝土具有成本低、取材方便、耐久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单掺粉煤灰和复掺粉煤灰与矿渣微粉的3个系列自密实混凝土试件.通过快速碳化试验、吸水试验,研究单掺粉煤灰和复掺粉煤灰与矿渣微粉对自密实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粉煤灰单掺掺量大于40%(质量分数)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自密实混凝土抗碳化能力迅速下降;粉煤灰与矿渣微粉复掺可显著缓和大掺量粉煤灰自密实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下降.矿物掺合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存在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矿渣微粉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矿渣微粉对商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说明了将矿渣微粉与Ⅰ级粉煤灰复合配制商品混凝土可以发挥优势互补效应,使混凝土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阐述了矿渣微粉在商品混凝土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段瑞斌  顾建文  王洪飞 《山西建筑》2011,37(10):103-104
研究了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合料单掺及双掺对预拌砂浆工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单掺粉煤灰0%~60%时,随着掺量的增大,砂浆稠度增大,和易性增强;单掺矿渣0%~60%时,随着掺量的增大,砂浆稠度有一定提高,但比同掺量的粉煤灰要小,且掺量大时出现泌水现象;双掺时,能改善砂浆和易性,同时还具有复合增强效应,使两种矿物掺合料性能上的优势得以互补。  相似文献   

13.
胡岩松 《山西建筑》2009,35(34):159-161
重点研究了粉煤灰和磨细矿渣对海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粉煤灰和磨细矿渣在青岛海湾大桥第十合同段的应用,说明了在工作性及强度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掺加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的水泥混凝土很容易达到海工混凝土要求。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期我国混凝土技术发展中的几个重点问题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由于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巨大的基本建设规划,使整个混凝土业一直充满机遇和挑战。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混凝土科学科技发展中的某些关键问题,这些问题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使用引气剂预防和限制裂纹的出现和曼延;矿渣微粉和高品位粉煤灰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郭群 《混凝土》2002,(6):40-41
在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本文试图讨论用水量,水灰比,粉煤灰和外加剂等因素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钢渣复合掺合料配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钢渣复合掺合料配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并从掺合料的相组成、水化特性、形貌特征、稀释效应及体积效应的角度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掺量下钢渣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不同,钢渣-矿渣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明显不利影响;钢渣的早期活性优于矿渣及粉煤灰,后期略低于矿渣但仍明显优于粉煤灰;高掺量下钢渣与矿渣有良好的复合超叠加效应,且二者的最佳比例为3:7。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调研、信息采集、问卷调查等方式,调研了北京市矿物掺合料的生产、供应和使用情况,对一些关键问题开展了试验研究,从中发现了矿物掺合料多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high-volume class C fly ash (FA), blast furnace slag (BFS) and both FA+BFS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TC), compressive strength, water absorption and density of concrete. TC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A, BFS and FA+BFS as replacement for Portland cement. The reductions in TC due to FA, BFS and FA+BFS were, respectively, up to 39%, 18% and 31%. The addition of FA, BFS and FA+BFS in the concrete had a decreasing effect on TC. Their addition also decreas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s a function of replacement percent. However, this reduction in compressive strength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uring period.  相似文献   

19.
王巧瑞  张辉 《山西建筑》2007,33(5):161-161,188
通过试验研究,阐述了矿渣微粉和磨细粉煤灰双掺混凝土在大体积混凝土以及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优势,并列举了具体的实例加以验证,为FS双掺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选取采用分选工艺收集的平均粒径分别为8.289μm(UFA1)和3.677μm(UFA2)的2种超细粉煤灰,平均粒径为8.559μm的超细矿粉(US),研究UFA1、UFA2、US单掺和复掺对高强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V型漏斗时间、T50、倒坍筒时间和7、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UFA1、UFA2、US单掺和复掺均能有效提高混凝土坍落度和扩展度、降低塑性黏度。UFA2、US单掺与UFA1、UFA2、US复掺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均能有效提高混凝土7、28 d抗压强度,UFA1单掺掺量越高,混凝土7、28 d抗压强度越低。UFA1、UFA2、US复掺混凝土拌合物塑性黏度明显低于单掺,复掺较单掺对混凝土7 d抗压强度无明显改善作用,但复掺可显著提高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