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食品工业科技》2016,(23)
采用新型萃取技术——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提取蓝圆鲹鱼油,考察物料水分含量、萃取温度、压力、时间、解析温度等因素对蓝圆鲹鱼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设计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蓝圆鲹鱼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蓝圆鲹鱼油的最佳工艺为:物料水分含量11%,萃取温度52℃,萃取时间62 min,萃取压力0.6 MPa,解析温度为65℃,此工艺条件下鱼油得率为21.56%。鱼油外观为黄色至红棕色,有较淡的鱼腥味,其理化指标达到了粗鱼油标准SC/T3502-2000的一级要求。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出20种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59.57%,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4.62%。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应用于鱼油生产,具有萃取效率高、萃取温度低、对鱼油成分无破坏等特点,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型萃取技术——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提取蓝圆鲹鱼油,考察物料水分含量、萃取温度、压力、时间、解析温度等因素对蓝圆鲹鱼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设计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蓝圆鲹鱼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蓝圆鲹鱼油的最佳工艺为:物料水分含量11%,萃取温度52℃,萃取时间62 min,萃取压力0.6 MPa,解析温度为65℃,此工艺条件下鱼油得率为21.56%。鱼油外观为黄色至红棕色,有较淡的鱼腥味,其理化指标达到了粗鱼油标准SC/T3502-2000的一级要求。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出20种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59.57%,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4.62%。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应用于鱼油生产,具有萃取效率高、萃取温度低、对鱼油成分无破坏等特点,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香榧籽油的超临界萃取及其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香榧为我国特产的名贵干果,本试验首先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香榧籽油的工艺条件;然后对香榧籽油的脂肪酸采用GC/MS进行分析,并与橄榄油、花生油、山茶油、芝麻油的脂肪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温度50℃,萃取时间2 h,萃取率达16.2%;香榧籽油主要含有亚油酸(38.23%)、油酸(35.52%)、棕榈酸(7.45%)、金松酸(7.41%)等10种脂肪酸,金松酸是具有较强生理活性的特殊脂肪酸。香榧籽油主要脂肪酸种类在所检测的5种油中最丰富,其脂肪酸组成与芝麻油较相似,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较为均衡(36.39%、49.80%)。本研究可为香榧籽油作为高档功能性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师宗县高良地区薏苡仁为研究对象,通过薏苡仁的前处理和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以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为因素,设计L_9(3~4)正交实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薏苡仁油的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薏苡仁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薏苡仁油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薏苡仁出油率为7.704%;薏苡仁油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14.11%、亚油酸30.38%、油酸53.49%、硬脂酸1.89%,不饱和脂肪酸占83.87%。 相似文献
5.
6.
以蚕蛹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蚕蛹油,研究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对蚕蛹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蚕蛹油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蚕蛹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蚕蛹油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 MPa,分离温度50℃,分离压力10 MPa。在此条件下,蚕蛹油的提取率为19.2%。蚕蛹油中饱和脂肪酸主要为硬脂酸7.66%,软脂酸18.81%等;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35.86%,亚油酸6.00%,α-亚麻酸28.03%,棕榈油酸1.26%等。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对新疆轮台小白杏杏仁油的工艺条件,并用气相色谱法对所得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CF-CO2泫对小白杏油脂进行萃取时,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30℃,CO2流量为15~24L/h,萃取时间为3.0h,出油率可达57.4%;小白杏杏仁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小白杏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1.57%,其中主要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0.89%和49.87%. 相似文献
8.
以莴苣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对其进行萃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一次性投料量、粉碎粒度对莴苣籽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莴苣籽油的最佳工艺,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莴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一次性投料量50 g,粉碎粒度24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6 L/min和萃取时间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莴苣籽油得率为17.92%。莴苣籽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56.420%)、油酸(22.562%)、棕榈酸(7.795%),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6.682%。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萃取甲鱼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从甲鱼中提取分离甲鱼油 ,着重探讨了影响萃取率的主要因素 ,并同传统的溶剂萃取法进行比较 ,分析了两种萃取方法得到甲鱼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 萃取甲鱼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 :2 0MPa ,4 5℃ ,CO2 流量为 1.8kg/ (h·g)原料 ,萃取时间为 6h ;超临界CO2 萃取法萃取率 (98.1% )明显高于乙酸乙酯萃取法 (85 .2 % ) ,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甲鱼油主要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 ,甲鱼油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 70 %以上 ,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 2 6 %。 相似文献
10.
11.
双液相萃取植物油脂和鱼油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把双液相萃取菜籽油和棉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市售油脂脂肪酸成份的对比,说明双液相工艺不改变油脂脂肪酸成分,海鱼鱼油中含有较高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二碳六烯酸(DHA),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即可把EPA+DHA含量富集到接近50%。 相似文献
12.
采用米黑根毛霉源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对常见的海洋鱼油甘三脂进行水解,分析了凤尾鱼、金枪鱼、三文鱼甘三酯中脂肪酸的组成及位置分布。采用硅胶色谱柱分离3种海洋鱼油甘三脂,利用Lipozyme RM IM的sn-1,3特异性,将酯化在sn-1,3位上的脂肪酸(EFA)水解成游离脂肪酸(FFA),然后通过薄层层析(TLC)分离得到sn-2-单甘酯,再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GC)测定sn-2位脂肪酸组成,并按照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和n-3,6-多不饱和脂肪酸归类分析海洋鱼油甘三酯中各类脂肪酸位置分布的特点。结果表明:3种海洋鱼油(凤尾鱼油、金枪鱼油、三文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0%以上,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24.67%~33.5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26.89%~36.15%,而且一半以上PUFA分布在sn-2位,有利于其吸收和提高其耐氧化性;而SFA和MUFA倾向于分布在sn-1,3位上。n-3与n-6PUFAs之间的比例均10,均符合FAO/WHO推荐摄入的标准(4),是理想的n-3PUFA天然营养补充剂。 相似文献
13.
以冻干的罗非鱼粉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和稀碱水解法分别提取罗非鱼鱼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两种水合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罗非鱼鱼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稀碱水解法提取罗非鱼鱼油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pH 7.5、水解时间30 min、盐析量2.5%、盐析时间25 min、水解温度65℃;酶解法提取罗非鱼鱼油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加酶量0.6%、pH 9、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2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稀碱水解法的提油率为(32.13±0.07)%,略高于酶解法的(28.91±0.18)%;稀碱水解法提取罗非鱼鱼油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192±0.280)%,高于酶解法的(4.991±0.099)%。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动物油脂提取中的应用,明确萃取过程中脂肪酸的变化规律,以羊肉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羊肉油脂,分析油脂提取效果,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质量分数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超临界CO2萃取羊肉油脂的萃取率可达22.04%,与未处理组相比,经超临界萃取后肉中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降低了11.37%(P<0.05),超临界萃取的油中饱和脂肪酸无显著变化(P>0.05);超临界萃取后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未处理组显著提高9.20%(P<0.05),其中棕榈油酸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了61.00%(P<0.05);超临界萃取的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与未处理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中棕榈油酸的相对含量显著提高了70.10%(P<0.05);超临界萃取肉和油中均未检出反式油酸,且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及组成无显著变化(P>0.05)。因此,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应用于羊肉油脂提取,有利于提高超临界萃... 相似文献
15.
16.
大黄鱼鱼卵脂质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氯仿-甲醇法提取大黄鱼鱼卵的粗脂肪,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黄鱼鱼卵湿基总脂肪含量达19.6%,干基总脂肪含量达44%,磷脂占总脂肪比例为61.2%,胆固醇占总脂肪比例为3.2%,而且大黄鱼鱼卵还含有丰富的ω-3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其EPA和DHA之和达到了25.5%。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甜瓜籽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甜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5 h,CO2流量8 L/min,甜瓜籽粉碎粒度24目。在最佳条件下,甜瓜籽油得率为29.34%。利用GC-MS对甜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甜瓜籽油共鉴定出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10.87%)、硬脂酸(5.57%)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64.29%)、油酸(16.64%)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