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平台的选择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应用平台选择时,首先考虑到整个系统中的信息多为非结构化文档数据,其表述可能为表格、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其次,该工程战线长,下属的工程代表处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沿岸,由于地域条件所限,有些代表处所在地经济较为落后,通信手段也相对落后,但每个代表处都有普通电话,有些代表处处于水网微波覆盖的区域,还可使用微波电话。第三,较强的安全功能也是该系统必须追求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建管局选择了Lotus R5群件  相似文献   

2.
突变理论在堤防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堤防工程安全受洪水、地震、堤身土质及堤基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且其作用机理复杂,一旦失事危害巨大.将突变理论引入堤防工程安全评价中,根据突变评价原理,建立了堤防工程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大坝安全评价标准,结合堤防工程特点,建立了堤防工程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利用突变评价的归一公式计算了北江大堤石角堤段设计洪水情况的安全评价指标值,根据等级划分标准,从计算结果分析得知该段堤防在设计洪水工况下安全性较高,为堤防工程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安全监测设计的总结,阐述了在堤防安全监测设计方面的一些思路及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旨在为今后的堤防安全监测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钢板桩用于长江堤防基础截渗,属国内首创。为了解钢板桩的实际截渗效果、变形情况以及钢板桩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等,在长江堤防洪湖燕窝堤段进行了渗流、变形及振动监测。监测成果表明:钢板桩防渗墙起到了较明显的阻渗作用,防渗墙的两端部位存在较明显的绕渗作用;钢板桩水平位移很小,振动影响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施工区内的建筑物是稳定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长江重要堤防垂直防渗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堤防险情大部分可以归为洪水通过堤身或堤基的渗流在堤身背水面及堤后地表或坑塘、沟渠内出现的渗漏或渗透破坏。根据渗流场的规律,改善堤身堤基渗流状态的措施可以简单概括为“上堵下排”4个字。介绍了垂直防渗工程在堤防加固工程中应用的背景,简述了长江重要堤防垂直防渗工程的规模和实施情况,总结了防渗墙的结构要求,指出了各自的设计指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一些施工工法,讨论并指出了垂直防渗工程实施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以及对相关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江重要堤防的安全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长江重要堤防工程建设的需要 ,提高长江重要堤防安全监测规划、设计、实施及信息处理水平 ,对长江重要堤防安全监测的原则、监测项目及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并提出了长江重要堤防安全监测工作的运行规划。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长江重要堤防老水闸改造加固过程中的安全监测设计,并以樊口大闸及牛皮坳闸作为典型实例,阐述了如何进行设计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堤防水闸的安全监测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8.
长江重要堤防工程地质勘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频繁,在和洪水斗争的过程中,堤防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长江中下游堤防形成年代久远,填筑滋杂,堤身填土中夹较多砂性土或碎块石、杂填土,碾压密实度不均、堤身与堤基结合面不紧密等,加上堤基地质结构复杂,前期地质工作薄弱,对堤基工程地质条件不清楚,每年汛期堤身、堤基和岸坡险情不断。在总结了自1998年汛后长江中下游大规模开展堤防建设以来所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介绍了堤身填土质量、堤基和岸坡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方法,阐述了工程地质勘察在堤防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说明了工程地质勘察在堤防建设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堤防及护岸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堤防总长约3万km,其中干堤约3900km,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修堤系群众为求生存的自发行为,缺乏规划设计和质量控制,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扶持下,全面加固并新修了部分堤防,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堤防体系,共完成土石方50余亿立方米,沿江主要干堤如荆江大堤等,堤身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在战胜历次长江大洪水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长江重要堤防老水闸改造加固过程中的安全监测设计 ,并以樊口大闸及牛皮坳闸作为典型实例 ,阐述了如何进行设计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堤防水闸的安全监测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1.
长江重要堤防安全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长江重要堤防安全监测工程的实施和研究状况,阐述了常规安全监测技术在已实施堤防防渗工程和穿堤建筑物中的应用效果,并结合工程实际,针对堤防施工,安全监测设计等提出了参考建议,同时,简述了先进的安全监测技术即分布式光纤温度测量技术,同位素示踪探测技术及中子水分仪在堤防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堤防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建立长江堤防自动化监测和安全预警系统技术,以武汉市谌家矶地区堤防为试验基地,研制开发了分布式监测预警系统.本文对该系统的结构、量测仪器、通讯方式、安全评价模型、系统软件及实现的功能等作了介绍,并阐述了堤防自动化监测预警的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13.
讨论荆南长江干堤堤身的土质状况,对堤基土层结构进行分类,通过渗流计算提出荆南长江干堤典型断面堤基防渗加固处理措施。针对荆南长江干堤堤基土层结构的特点,提出堤基防渗加固处理的原则:堤防防渗加固方案的选择必须顾及堤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堤基周围的人文及地理环境要素,同时应考虑到用于堤防加固处理的经费,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找出其中最合理的方案;当透水层上的覆盖层较薄且透水层较厚时,应采用盖重的方法进行堤基防渗处理,必要时增加排渗井或减压沟,以增强堤基的防渗效果;当透水层较薄且透水层下为基岩或有较厚的相对弱透水层时,可采用全封闭式防渗墙或半封闭式防渗墙进行堤基防渗;若透水层特别薄且透水层的颗粒较细时可采用土工膜进行堤基防渗,以节约堤基防渗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彭良泉  李令长 《人民长江》2015,46(16):23-26
为使土工织物袋装砂围堤的稳定计算简单易行且更加符合实际,针对长江口袋装砂围堤工程,分析了袋装砂围堤土工织物的加筋机理,指出了常规袋装砂围堤稳定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从理论上导出了袋装砂围堤拟凝聚力公式。算例表明,利用拟凝聚力进行围堤稳定分析,既充分考虑了土工织物加筋对围堤稳定的有利影响,又修正了极限平衡法不能直接考虑土工织物变形对稳定分析影响的缺陷。对软基袋装砂围堤工程的稳定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15.
沉梢坝是长江崩窝治理形式之一,它是由若干树枝梢体在崩窝口门叠加而成的透水坝,是在岸线崩塌形成崩窝以后采用的锁口促淤方法。施工中使用定点变向抛投工艺,形成了一座符合设计要求的透水坝体。经过几个汛期的检验,坝体内崩窝处淤积明显,沉梢坝起到了显著的促淤效果。  相似文献   

16.
根据河流健康的评估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观澜河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观澜河综合整治前后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整治前观澜河上游和中游处于"不健康"状态,下游处于"亚健康"状态;整治后上游和下游处于"亚健康"状态,中游处于"健康"状态。观澜河经过综合整治后,河流生态系统呈现正向演替趋势;但观澜河水环境状态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7.
结合长江口袋装砂筑堤工程实践,从加筋机理、破坏模式、计算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袋装砂围堤的稳定性;从袋体材料的选择及抗老化试验等方面,分析了袋装砂围堤的可靠性;针对袋装砂围堤的应用现状,从袋装砂围堤设计与规范的协调以及袋装砂围堤耐久性等方面,提出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技术上为推进袋装砂围堤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立长江下游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家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城市密集,工业发达,水上交通运输繁忙,沿江的水源地极易受突发性污染事故威胁,建立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对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应从加强应急水源地建设;加强长江边滩湿地修复或恢复,涵养水源;建立生物预警系统;加强水源地信息库建设4个方面进行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好水源地可有效保障长江下游的饮用水源安全。  相似文献   

19.
海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海堤破坏的特点,从漫堤、溃堤两方面入手,归纳各破坏形式下海堤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海堤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我国海堤工程的设计特点,依据SL 435—2008《海堤工程设计规范》,采用模糊数学中求解隶属度的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并将海堤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用于浙江台州某海堤堤段,对该堤段的漫堤、溃堤风险分别作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堤段满足50年一遇的设计标准;所构建海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海堤的漫堤及溃堤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20.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北省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探讨了建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探讨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