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柠檬酸整理苎麻织物易泛黄的缺点,系统研究了柠檬酸/ 多元醇联合整理技术。通过高温焙烘阶段柠檬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减少乌头酸等不饱和酸副产物的产生,进而显著提高了整理后苎麻织物的白度。研究了醇的种类、柠檬酸的浓度、柠檬酸与丙三醇的比例以及焙烘工艺条件对苎麻织物抗皱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丙三醇与柠檬酸联合整理可获得良好的整理效果;当丙三醇与柠檬酸物质的量比为2:1,柠檬酸质量分数为4%,次磷酸钠质量分数为5.5%,渗透剂JFC质量浓度为1g/L,预烘温度为100℃,焙烘时间为5 min,焙烘温度为175 ℃,时间为3 min时,整理后苎麻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194°,白度为76.83%,断裂强力为375N。  相似文献   

2.
《印染》2015,(6)
合成了一种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柔软剂,并用于纯棉织物的柔软整理。优化的应用工艺为:浸轧50 g/L柔软剂,二浸二轧,轧余率80%,105℃预烘3 min,130℃焙烘1 min。经自制柔软剂整理后,棉织物的白度和柔软性能与两种市售柔软剂的效果基本相当,且整理后棉织物的断裂强度和抗皱性能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3.
《印染》2016,(10)
以柠檬酸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制备了多元羧酸抗皱整理剂(PCA)。考察了柠檬酸和环氧氯丙烷物质的量之比、制备温度和时间对整理织物折皱回复角、白度和强降率的影响,确定了制备PCA的优化工艺参数,即:n(柠檬酸)∶n(环氧氯丙烷)为1∶0.8,制备温度110℃,制备时间2 h。将整理剂PCA用于棉织物抗皱整理工艺,考察了PCA和催化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抗皱整理工艺条件,即:PCA质量浓度120 g/L,催化剂质量浓度30 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6 min。经抗皱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85°,白度76.3,强降率为38.94%。  相似文献   

4.
采用BTCA和丝胶蛋白混合整理液对苎麻织物进行抗皱整理,通过控制变量法讨论丝胶蛋白浓度、BTCA浓度和轧余率对苎麻织物抗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整理工艺参数为丝胶蛋白的浓度10g/L,BTCA的浓度80 g/L,轧余率80%时,整理后的苎麻织物具有优异的抗皱性能,其抗皱回复角提高了236%,织物手感柔软,白度基本无明显变化,而力学性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三聚氯氰、DSD酸(4,4′-二氨基二苯乙烯-二磺酸)和二甲基十六/十八烷基混合叔胺为原料,经过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类结构新颖的两性季铵盐DSD酸 三嗪荧光增白剂。考察了合成增白剂的光学性能、耐硬水特性及耐酸碱性能,研究了其与柠檬酸同浴时对棉布的整理工艺,并测试了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和强力。结果表明:合成的增白剂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性能,其耐酸碱性能和耐硬水性能优良,可用于棉织物的抗皱 增白同浴整理。织物整理后回复角由原来的90°提高到130°,而其强力只下降了9.09%,白度达到130。优化工艺为:增白剂W3 0.2%(omf),柠檬酸70 g/L,pH值3,轧液率75%,100 ℃烘干5 min,160 ℃焙烘1.5 min。  相似文献   

6.
乙二醛毛织物抗皱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二醛对薄型毛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测定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度及整理后对织物白度的影响,通过实验选择最佳工艺为,乙二醛浓度17.5 g/L、硫酸铝浓度22.5 g/L、乙二醇浓度3 g/L、焙烘温度125℃、焙烘时间3 min.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性聚氨酯对经离子液体预处理后的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对整理工艺进行研究,并对整理前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强力保留率、白度等性能进行分析。探讨了水性聚氨酯种类及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对棉织物抗皱效果的影响,确定水性聚氨酯对棉织物抗皱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Bmim]Cl离子液体在温度60℃,处理时间50 min时对棉织物进行微处理;在7377型聚氨酯质量浓度120 g/L,温度150℃,焙烘时间3 min的条件下整理,棉织物的弹性回复角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强力保留率超过94.5%,白度则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茶多酚、柠檬酸同浴整理工艺因素对真丝织物防皱及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优化整理工艺条件,测试整理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同浴整理最佳工艺是:柠檬酸用量8%(omf),茶多酚用量5%(omf),三乙醇胺用量5%(omf),次磷酸钠用量3%(omf),p H=5,浴比1∶30,浸渍温度60℃,时间40 min;焙烘温度150℃,时间3 min;硫酸铝钾后处理条件为:硫酸铝钾用量2 g/L,浴比1∶30,浸渍温度60℃,时间30 min.整理后的真丝织物干态折皱回复角大于260°,湿态折皱回复角大于240°,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大于40.柠檬酸和茶多酚同浴整理,使织物具有良好防皱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苎麻织物的阻燃整理工艺,分析了阻燃工艺的影响因素和阻燃整理对苎麻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阻燃剂用量140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4min的阻燃工艺,苎麻织物的阻燃效果最好,且耐洗性良好,织物强力的损伤较小。经阻燃整理后织物的透湿性略有下降,但抗皱性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贺志鹏  吴赞敏  许奕波 《印染》2012,38(4):24-27
以柠檬酸单体合成聚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讨论了酯化时间、温度、催化剂对酯化率的影响。优化的合成工艺为:温度60℃,时间75 min,催化剂用量为2 mL/10 g柠檬酸。将合成的柠檬酸酯用于纯棉织物抗皱整理,酯化率为58.57%的柠檬酸酯和柠檬酸混合物的整理效果较好,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明显增大,毛效增强,白度和强力则有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11.
全棉薄织物的高强力保留率免烫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棉薄织物的基础强力绝对值低,单独使用免烫树脂对其进行抗皱整理会降低织物的强力,严重影响服用性能.将聚氨酯与免烫树脂复配,用于全棉薄织物抗皱整理.试验得到全棉薄织物免烫整理的优化工艺条件:免烫树脂整理剂LT质量浓度80 g/L,水溶性聚氨酯交联剂PU95质量浓度7.5 g/L,水溶性聚氨酯交联剂PU2F质量浓度20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2 min.整理后的织物缓弹折皱回复角190°,经纬向断裂强力保留率分别为64.46%和79.22%,经纬向撕破强力保留率分别为96.45%和91.98%.  相似文献   

12.
对菠萝纤维/棉混纺针织物染整前处理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得出酶氧练漂-浴法的较佳工艺为:酶3 g/L,双氧水5 g/L,pH=8,80℃练漂5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处理的织物,失重率为1.9%、顶破强力为348.4 N、白度为75.6、毛效为9.1 cm/30 min.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持了菠萝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白度和润湿性能,且使失重不会太大,织物采用酶氧练漂-浴法处理比碱氧练漂-浴法处理更环保,且对织物的损伤小.  相似文献   

13.
苎麻织物柠檬酸抗皱整理催化剂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不同催化剂类型对柠檬酸(CA)整理苎麻织物性能的影响,筛选出苎麻织物柠檬酸抗皱整理后抗皱等综合性能较好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棉织物的疏水性能和抗皱性能,采用柠檬酸与侧链乙烯基聚硅氧烷(相对分子质量5000)改性聚丙烯酸酯(PASi)作为复合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复配种类、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对织物抗皱性能、疏水性能、白度、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柠檬酸与PASi复配使用,用量均为10 g/L,160℃焙烘3 min时,整...  相似文献   

15.
采用明胶与乙二醛复配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研究了明胶水解条件及其与乙二醛复配整理工艺条件对棉织物抗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明胶与交联剂乙二醛复配使用,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明胶水解处理的优化工艺为:柠檬酸与干明胶的质量比为1〖KG-*5〗∶〖KG-*5〗8, 40 ℃水解60 min。水解明胶与乙二醛复配整理的优化工艺为:水解明胶10 g/L,乙二醛90 g/L,催化剂硫酸铝30 g/L,整理液pH值5~6,浸轧温度20 ℃,140 ℃焙烘1.5 min。经优化工艺整理后,棉织物折皱回复角提高率可达30%~45%,经五次水洗后提高率仍可保持在20%左右;织物的毛效和吸湿性能提高,但白度有所降低,断裂强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原料,亚硫酸氢钠为封端剂,合成了不同分子质量的封端型水性聚氨酯。将合成的聚氨酯与封端HDI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检测结果表明,分子质量约为4 500 g/mol的聚氨酯可赋予棉织物较好的折皱回复性能,整理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至190°;经封端HDI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至191°。对棉织物采用二步法进行复合整理,即先用封端HDI进行整理,使其与棉纤维内部的羟基交联,再用聚氨酯进行整理,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得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到207°,撕破强力保留率达到76.0%。优化的棉织物二步法复合抗皱整理工艺为:封端HDI 55 g/L,整理温度140℃,时间4 min;聚氨酯35 g/L,整理温度130℃,时间5 min。  相似文献   

17.
苎麻织物纤维素酶-混合多羧酸防皱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愈 《印染》2008,34(22)
采用混合多羧酸对苎麻织物进行防皱整理时,其白度和柔软性比较差.经纤维素酶预处理后,再进行混合多羧酸防皱整理,可提高苎麻织物的白度和柔软性,且布面光洁,服用性能良好,断裂强力保留率仅略有下降.纤维素酶预处理苎麻织物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浓度4%(owf),pH值5.0,温度50℃,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18.
《印染》2018,(24)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原料,亚硫酸氢钠为封端剂,合成了不同分子质量的封端型水性聚氨酯。将合成的聚氨酯与封端HDI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检测结果表明,分子质量约为4 500 g/mol的聚氨酯可赋予棉织物较好的折皱回复性能,整理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至190°;经封端HDI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至191°。对棉织物采用二步法进行复合整理,即先用封端HDI进行整理,使其与棉纤维内部的羟基交联,再用聚氨酯进行整理,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得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到207°,撕破强力保留率达到76.0%。优化的棉织物二步法复合抗皱整理工艺为:封端HDI 55 g/L,整理温度140℃,时间4 min;聚氨酯35 g/L,整理温度130℃,时间5 min。  相似文献   

19.
《印染》2017,(10)
利用自制羟烷基硅油聚氨酯预聚体与自制扩链剂进行反应,得到改性有机硅聚氨酯羊毛易护理整理剂,并对其应用性能进行研究,得到优化的应用工艺,即二浸二轧(轧余率75%,整理剂150 g/L,90℃预烘120 s,150℃焙烘120 s)。整理后的羊毛织物具有很好的防缩、抗皱效果和挺括性,织物强力和白度下降较小,达到全面易护理的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蚕丝织物壳聚糖/柠檬酸抗皱消臭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燕  唐人成 《印染》2010,36(11)
采用柠檬酸与壳聚糖同浴整理蚕丝织物,研究了柠檬酸、壳聚糖和催化剂用量及焙烘温度对织物折皱回复角、白度和增重率的影响,以及柠檬酸和壳聚糖用量对织物防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壳聚糖0.5%,柠檬酸溶液8%,次亚磷酸钠6%,三乙醇胺4%,160℃焙烘2 min,可使蚕丝织物的折皱回复性和消臭率明显提高,但强力和白度略有下降;经5次洗涤后,整理织物对氨气、甲醛、甲醇和二甲苯的消臭率仍可保持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