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豆辣味,为新潮热菜的复合味型之一,以豆瓣酱、老干妈豆豉、黑豆豉三种为主要调料制作而成的调味品,故名“三豆”辣味酱。此味具有色泽深红、味道鲜香、辣而回甜的特点。主要用于各种荤素原料菜肴的制作,以烧、炒、蒸等方法为主。三豆辣味酱的配方:老干妈豆豉250克,豆瓣酱1500克,黑豆豉100克,姜末  相似文献   

2.
事厨多年,几乎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用过、吃过的各种豆豉不计其数。如味淡清香、鲜美爽口的江西泰和豆豉,呈豆瓣状、味咸鲜香的北京豆豉,豉味幽香、沁人心脾的福建豆豉,川味调料中不可缺少的永川风味豆豉,秉承祖法的河南开封西瓜豆豉,等等。但是,最让我钟情的依然是我故乡重庆綦江的水豆豉。家乡綦江毗邻贵州省,是个田少坡地多的山区县,盛产黄豆,这为当地人们制作水豆豉提供了主要的原料;故乡的山区多长一种叫黄荆的灌木,每年的春天到秋天,田边地角荒山野地,到处都是枝叶繁茂的黄荆,当地的人们用它来做成黄荆豆花;故乡还…  相似文献   

3.
豆豉,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发酵豆制品,风味特殊。有关豆豉的最早记载,可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誉豆豉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豆豉按制作原料的不同,可分为“黑豆豆豉”和“黄豆豆豉”;而按制作方法的不同,又有干豆豉和水豆豉之别。国内目前比较有名的豆豉产品,有广东的阳江豆鼓、四川的潼川豆豉、重庆的永川豆豉、湖南的浏阳豆豉等,虽然它们的风味各不相同。但都是当地民间用来制作某些特色菜肴所必需的调辅料。  相似文献   

4.
幽幽豆豉香     
安然 《饮食科学》2001,(2):41-41
巧得很,我去成都和南昌,请当地人介绍别具风味的土特产品,他们都提到了豆豉(chi音齿)。因此我在四川买了“永川豆豉”,在江西带回了“葡萄豆豉”。永川豆豉光滑油黑、精香散粒、化渣回甜;葡萄豆豉颗粒皮皱如葡萄干,黄黑褐色,味美鲜甜,两样都是家庭佐餐的美味佳品。  相似文献   

5.
豆豉,是用黄豆或黑豆作原料,经过洗涤、浸渍、蒸煮后冷却,加入曲菌发酵、盐渍、晒干而成。如制作中加入辣椒,即成辣豆豉,又称辣豆;如制作中加入盐,就称咸豆豉,又称盐豉,什么也不加的称为淡豆豉。 我国制作豆豉历史悠久,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记载:“豉,嗜也,五味调合可甘嗜也,故齐人谓‘豉’者同‘嗜’声。”汉代许慎在《说文》中说:“配盐菽者,乃咸豉也。”这说明在秦、汉时代或更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已用豆子经过发酵制作豆豉了。 豆豉最早称为“幽菽”,因为古代把大豆称作“菽”,“幽菽”就是把大豆(也叫黄豆)煮熟后幽闭发酵的意思。到了汉代,改称豆豉。现今豆豉,最早是江西泰和留传下来的,后经人们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使豆豉成为独具特色的调味品和家常菜肴,  相似文献   

6.
数典忘祖说豆豉(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豉的种类很多,隋唐时代有咸豉与淡豉之分。成品中含有食盐的叫咸豉,不含食盐的叫淡豉。元朝时又分为在豆豉中加入调味辅料的调味豆豉,和不加调味辅料的素豆豉两类。如元朝鲁元善《农桑衣食摘要》中的做豉法,明朝高濂《遵生八笺》中的“配盐瓜菽”、“酒豆豉方”等,现在贵州的麻辣豆豉均属此类。按豆豉中水分含量的高低,可分为于豆豉与水豆豉两种。于豆豉多产于南方,豉粒松散完整,油润光亮;水豆豉发酵时加水分较多,产品含水量较高,豉粒柔软粘连。按参与制曲主要微生物的不同,可分为米曲霉型、毛霉型、根霉型、细菌型四类。利用米曲霉酿造豆豉,是我国最早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豆豉,有黑豆豉、黄豆豉、五香豆豉、霉豆豉等。豆豉具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辣椒,有青辣椒、红辣椒、黄辣椒、野山椒,还有鲜辣椒、干辣椒、咸白辣椒、泡辣椒、酒辣椒、油辣椒之分。此外,还有菜椒和味椒之分。菜椒,个大、肉厚、不辣,主要作为蔬菜食用。味椒,个较小、肉不太厚或薄,极辣,主要是作为调料用于菜肴的调味。  相似文献   

8.
翟飚 《烹调知识》2011,(10):12-15
我是闻着豆豉的香气,吃着味美恰人的豆豉,听着豆豉的故事长大的。在金桂飘香的秋季,恰巧是制作豆豉的黄金时节。食友林江团听说我要去“豆豉之乡”——永川,便自告奋勇开着他的长安悦翔与我同行。刚进永川,一股浓烈的豆豉香气就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这是一种久违了的香气,我已经很多年没有闻到这种香味了。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家乡贵州毕节大方县,有“一家出豆豉,十家加把米”之说(意为邻居闻到豆豉香后胃口大开,做饭时不得不多加一把米方可够吃)。大方地区民间制作豆豉必须用本地所产豆豉叶(豆豉叶为地方叫法,系一种野生植物,状如君子兰。味清香,因制作豆豉时多用于发酵,故名。)作垫箩和覆盖材料,在摄氏二十度左右的温度下连  相似文献   

10.
豆豉,也称幽菽、纳豆、豉、大苦。以黄豆、黑豆为主料,有咸豉、淡豉、干豉、鲜豉之分。味鲜而香,以作调料,可供多种菜肴应用。也可配辣椒、姜米制成辣豆豉直接食用。中医认为其味咸、性寒,可解烦热毒、寒热虚劳,调中发汗,通关节,杀腥气。名产有四川的潼川豆豉、广西的黄桃豆豉、阳江姜豉、江西太和豆豉、杭州的五香豆豉等。 做好豆豉类菜肴,首先要学会制作豉汁。豉汁的好坏,直接影响菜肴的质量。做好的豉汁可长久存放随用随取。用它可制成多种豆豉类佳肴。现介绍几款,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话说豆豉     
豆豉是用大豆蒸腌加工而成的发酵制品,古称“大苦”,又名“大豆鼓”、“幽菽”、“康伯”、“纳豆”、“豉”等,始于我国。据《楚辞·招魂》中记载,豆豉在战国时已有酿造。因发酵时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豆豉可分为细菌型(山东一带)、毛霉型(四川地区)和曲霉型(广东阳江)三种,其风味略有不同,又因加工方法不同其性味也不同。如用青蒿、桑叶同制的性偏寒;用藿香、佩兰、苏叶同制的则性偏温;未用药物制过的,其透发力较弱。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产豆豉,一般入药是用淡豆豉,而用来调味的则为成豆豉。 豆豉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  相似文献   

12.
闲话豆豉     
毛羽扬 《饮食科学》2005,(10):55-55
“梅青巧配吴盐白,笋美偏宜蜀豉香”。豆豉可谓中国之特产,和酒、酱一样,都是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我国人民制作豆豉时间之久远,至少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许慎《说文解宇》谓“豉为配盐幽菽者,乃咸豉也”。南朝陶弘景说:“豉出襄阳,钱塘者香美而浓。”这也说明一千多年前,我国就已有了风味独特的豆豉。  相似文献   

13.
话说豆鼓     
豆豉是用大豆蒸腌加工而成的发酵制品,古称"大苦",又名"大豆豉"、"幽菽"、"康伯"、"纳豆"、"豉"等,始于我国.据<楚辞·招魂>中记载,豆豉在战国时已有酿造.因发酵时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豆豉可分为细菌型(山东一带)、毛霉型(四川地区)和曲霉型(广东阳江)三种,其风味略有不同,又因加工方法不同其性味也不同.如用青蒿、桑叶同制的性偏寒;用藿香、佩兰、苏叶同制的则性偏温;未用药物制过的,其透发力较弱.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产豆豉,一般入药是用淡豆豉,而用来调味的则为咸豆豉.  相似文献   

14.
麻辣风味豆豉生产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豆豉主要用于烹饪,无论蒸、炒、拌食荤素皆宜。豆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受人喜爱。但随着当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调味品已向风味多样、营养、方便方向发展。因此,将发酵成熟的豆豉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工艺生产简单,易于掌握,产品风味好。1 主要原料11 永川黑豆豉。四川永川黑豆豉色泽亮黑,质量好,豉粒饱满,是制作麻辣豆豉的上好原料。12 辣椒。选颜色鲜红、无霉烂的四川“二金条”辣椒干。13 味精。选用谷氨酸含量不低于80%的味精,也可用鸡精。14 植物油。达国标二级以上…  相似文献   

15.
豆豉的源流及其生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 前言 豆豉是以黑豆、黄豆为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副食品。它不但是我国具有独特风味的民间调味副食品,而且它的生产也广泛地分布于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既有规模很大的工业生产,也有家庭个体的制作。 古籍中关于豉的记载很多,《北堂书钞》云:“楚辞曰大苦咸酸辛甘行些,注曰大苦豉也。辛谓椒姜也,甘谓饴蜜也,言取豉汁调  相似文献   

16.
开封西瓜豆豉是在酿制咸豉的基础上,用西瓜瓤汁拌醅更新工艺而得名。尤其近百年来对工艺技术不断地丰富提高,西瓜豆豉早就成为独具一格特色的佐食调味佳品。据说在清代曾博得“香豉”之美称。开封汴梁素称“西瓜之乡”,给西瓜豆豉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每逢旺季当地群众也喜欢家庭酿制西瓜豆豉。西瓜豆豉的生产是以精选之上等黄豆、面粉、  相似文献   

17.
日本纳豆     
“纳豆”一词,恐怕许多人感到陌生。若说豆豉,则人们最熟悉不过了。国人食豆豉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是一种豆类酿制食品,以泡煮过的大豆拌入适量面粉和米曲发酵三四天,再酌加食盐或酱油拌和入甏封贮,两三个月后取出风干即成。味鲜,可用于佐食和烹饪调味。日本奈良时代,唐高僧鉴真和尚东渡,将豆豉制作技术带到日本,  相似文献   

18.
《川菜》2013,(3):48-55
所谓川菜的正味,首先是正在原料。原料的重要性从“鱼香”和“怪味”这两个川菜独有的味道就能看出来,要调出这两种味道,没有“三椒”、“三香”和郫县豆瓣、永川豆豉很难实现。现在川菜有一个让人痛惜的现象是,几乎都用贵州产的老干妈豆豉而不是永川豆豉来调味。贪图的是老千妈豆豉中自带的麻辣味,表面上可以让菜更有味道,实际上是破坏了正味,因为永川豆豉的醇厚是其他豆豉比不了的。  相似文献   

19.
豆豉趣话     
杨荣宇 《美食》2006,(4):29-30
豆豉,是用黄豆或黑豆经过蒸煮发酵而成的颗粒状调料,大概起始于秦末汉初。秦代以前并没有豆豉的记载,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后来的《汉书》中才出现豆豉之名,当时还有不少商贾因卖豆豉而成巨富。比如《史记.货殖列传》里就写有:“蘖盐豉千合,比千乘之家。”又如在《汉书。货食志》里面也记录有“长安豉樊少翁,王孙大卿为天下高訾。”这里的“訾”即为资,高訾就是有很多财产,由此可见那时做豆豉生意最能挣钱。  相似文献   

20.
豆豉是用黄豆或黑豆为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发酵分解大豆蛋白,当其达到一定程度时即用加盐、干燥等方法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活动,延缓发酵过程,使得豆中一部分蛋白质和分解产物在特定条件下保存下来,制成别有风味的豆鼓。豆鼓除了用作调料外,也可以单独食用。古代嗜食豆鼓的人不少,唐代诗人皮日休就有诗句赞颂它:“金醴可酣畅,豉堪咀嚼”。豆鼓始于秦汉,秦以前的书籍没有它的记载,到《史记》、《汉书》才多记叙。豆鼓咸香味美,作为调料不仅能增加风味,亦能促进食欲,是我国四川、江西、湖南等地常见的调料,目前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