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基于热传导理论的沥青路面温度场模型,模拟了不同陶瓷掺量的沥青混合料在施工阶段的热量散失状态以及高温条件下的路面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陶瓷掺量的增加,能有效减少摊铺压实过程中铺层热量的散发。  相似文献   

2.
温度和荷载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路面结构体的破坏,准确把握路面结构体的温度变化状况是深入分析路面破坏演化规律的前提.基于沥青混凝土为温度敏感性材料的这一特性,认为路面结构体材料的导热系数为温度的函数,建立了日周期变化外界环境作用下路面结构体温度场的非线性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考虑路面材料的变导热系数更能准确把握路面结构体的温度分布状况,日变化的外界温度对路面结构体温度场影响在有限的深度范围内(50cm),而面层范围内(15cm)是温度变化最剧烈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路面直接暴露在大气之中,昼夜温度的变化以及四季气温周期性的变化,使得路面的温度也随之产生周期性的变化。主要介绍了理论分析和统计分析两种建立温度场的方法,论述了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温度场的国内外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不同路面结构的温度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路面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相关试验技术指标表明,合理地混合料配比和适当的施工质量控制是热再生技术成功应用于高速公路改扩建的重要保证。本文的研究内容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岩石是由多种矿物颗粒组成,受热时其内部各种造岩矿物粒子在热学上表现出热膨胀各向异性,便产生了热应力,当热应力超过自身强度极限时,就会产生热破裂,大量的微破裂将会对岩石的弹性和机械破裂性质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地下工程的安全与稳定.通过对岩石内部导热微分方程的理论推导研究了岩石的热效应特性,由于温度场理论分析还需要现场测试试验的验证和对比,因此在实际地下岩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开展相关的现场验证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等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夏明  徐邱彬 《山西建筑》2009,35(34):175-176
结合试验路的现场测试,研究了沥青混合料在碾压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各环境因素对温度场的影响关系,进而分析了其有效压实时间,对指导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钢纤维页岩陶粒混凝土(SFCC)现场实际的导热系数,与桥面板施工同步制作了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的SFCC试件,采用热板法进行测定,校核并扩展了导热系数预测公式,并且对高温沥青摊铺时SFCC桥面板的温度场进行了实测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环境湿度为67%时,SFCC的实测导热系数为0.915~1.409 W/(m·K),增加钢纤维体积分数可提高SFCC导热系数;考虑湿度和钢纤维影响后的扩展Maxwell公式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高温沥青摊铺时桥面板SFCC混凝土内的温度梯度可达20.5 ℃,超过规范日温差,采用数值模拟可有效计算桥面板温度场.  相似文献   

9.
徐朝阳 《云南建材》2014,(15):182-184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沥青在公路工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但还由于外界环境影响或是施工缺陷等原因,导致沥青路面过早的出现病害,其沥青路面功能以及行驶质量大大降低。因此,沥青路面的检测工作必须得到广泛的重视,从而有利于病害的防治。本文首先分析了沥青路面发生的病害,其后就具体的沥青混合料性能以及其检测技术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泡沫温拌沥青(WMA)技术可以降低沥青胶结料的粘度,然而随着泡沫消失及温度降低,沥青粘度迅速增加,在消泡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不同,混合料中的水分不会散失或包含于混合料空隙中,并随着水分的扩散及冻融循环,降低沥青混合料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因此,研究泡沫沥青温度降低及消泡过程中水分的散失非常重要。本文采用X射线显微技术(XRM),通过分析所得图像直接测定不同试件中的水分散失情况。研究发现,PG分级越高,其水分散失越慢。此外,采用X射线扫描技术可观测不同沥青中的水泡尺寸及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保水路面、热阻路面和储热路面的调热特性,对三种调热路面的调热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成型三种调热路面试件和普通沥青路面试件,并在试件底部设置温度传感器,采用温度采集仪对四种路面的温度变化数据进行了采集,研究结果表明,储热路面的温度变化相对于普通沥青路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三种调热路面均能降低路面温度,但降低幅度保水路面最大,热阻路面居中,储热路面最小。  相似文献   

12.
冬季路面结冰、夏季路面高温变形等问题严重威胁行车安全和导致路面路用性能下降。近年来提出用集热沥青路面来调节路面温度,通过掺入导热材料提高路面导热性能,但其路用性能较差。因此,平衡路面的导热性能和路用性能成为该技术应用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将钢纤维和石墨复配使用到沥青混凝土中。通过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车辙试验揭示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和高温性能。采用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测试沥青路面的导热性能。结果表明,掺入石墨后,沥青混凝土的导热性能明显提高,高温性能增强,但水稳定性明显下降。配合钢纤维使用时,沥青混凝土导热能力相比普通沥青混凝土和仅加入钢纤维的沥青混凝土分别提高35.2%和23.1%,同时路用性能得到提升,达到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的形成原因和产生车辙的主要因素,根据我国标准车辙试验以及重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采用普通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抵抗车辙性能,得出两种试验的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提出重复加载试验可以用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4.
肖悠涛 《山西建筑》2010,36(6):254-255
介绍了沥青路面出现各种破损的原因和主要的破坏形式,结合沥青路面养护维修的重要性,具体阐述了沥青路面裂缝填封技术和坊槽修补技术,以期严格保证沥青路面养护维修质量。  相似文献   

15.
范桥辉 《山西建筑》2006,32(13):324-325
基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表现形式分析,对其产生的机理和破坏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剖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沥青路面水破坏引起病害的处治措施,以提高沥青路面质量,保障良好的路面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志琼 《山西建筑》2006,32(13):153-154
分析了纤维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吸附和稳定作用,并指出纤维沥青混凝土对裂缝扩展的影响,阐述了其抗疲劳性能、高温稳定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的裂缝进行了分析,从沥青加铺层裂缝形成机理和防治两方面进行论述,进行了沥青加铺层裂缝形成原因和扩展类型的研究,并结合施工经验总结了防治沥青加铺层裂缝的措施,以延长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不断增长的交通荷载对沥青路面的损坏,选用TLA改性沥青路面结构,以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通过对TLA改性沥青路面的优势、原材料技术指标检测、掺量确定和施工技术控制要点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对比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实用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蒋甫 《土木工程学报》2011,(10):138-142
对流传热通过热体内流体的流动能够快速、有效的在高温和低温之间传递热量。结合多孔沥青路面的特征,通过对多孔沥青混合料特征尺寸、等效颗粒直径等参数的推导计算,得到不同空隙率沥青路面在不同路表温度下的路面对流系数。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建立热分析模型,计算分析多孔沥青路面在热传导和热对流两种传热方式共同作用下的传热效果,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的降温效果与其空隙率大小呈正线性关系,多孔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的降温效果优于密级配沥青路面。根据长期室内外实测数据,通过统计软件SPSS的可靠性分析,本文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相似系数高达0.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