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杨建平  傅婷  汪军 《纺织学报》2011,32(10):37-0
网格圈负压式集聚纺纱实践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纺制相同线密度的纱线,集聚纱捻度比环锭纱捻度高5%左右.为揭示此现象的形成机制,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直线形集聚斜槽集聚区须条的集聚情况进行拍摄,发现存在类似卷捻的现象.通过纺纱实验,对采用相同工艺纺制的相同线密度的集聚纱和环锭纱捻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集聚区须条的附加捻度是...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探讨集聚纺纱原理,分析“消除纺纱三角”理论在解释紧密纱“条干均匀度提高”、“集聚附加捻度”方面存在的盲区;探讨集聚纺纱过程中集聚区域优化的气流作用和一种新型的纺纱模型;详细讨论集聚纺纱过程中旋转气流与附加捻度的形成过程及紧密纱之所以毛羽少、强度和条干均匀度好的原因,针对须条的双层结构及采用的加捻形式的区别对纱线结构的变化作了分析.指出:气流集聚纺纱具有毛羽少、强度高、条干均匀度好的优点,但仍存在能耗高、雏护困难的矛盾;应加大理论研究,进一步优化紧密纱的成纱结构.  相似文献   

3.
探讨集聚赛络纱及其织物的性能特点。为了推广应用开发集聚赛络纱织物,测试了集聚赛络纱的结构、毛羽、捻度、条干、强伸性及其织物的透气性、芯吸、悬垂性、拉伸强力、耐磨性能,并与环锭纱织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集聚赛络纱具有股线结构特征,成纱紧密,表面光洁,毛羽少,强力高;集聚赛络纱织物的透气性好,芯吸效应明显,坚牢耐磨,悬垂性比环锭纱织物稍差。认为:用集聚赛络纺纱织物适合开发男式衬衫面料和床上用品面料。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集聚纺加工化学纤维的优点。研究证实,捻系数80的集聚纱的毛羽数与捻系数为110的传统环锭纺纱毛羽数相当。锭速相同时,产量可提高近38%。对阻燃Trevim纱和粘胶纤维纱,强度可提高6%。与传统环锭纺纱工艺相比,集聚纺纱技术可纺更细的纱线。  相似文献   

5.
《上海纺织科技》2021,49(4):49-51
以脉动集聚纺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软件对现有集聚纺装置及脉动集聚纺装置的集聚区气流分布规律进行比较。通过纺纱试验,从条干、毛羽、强力方面对两种装置的纺纱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脉动集聚纺技术可在保证纺纱品质不受损的前提下,提高集聚效率,优化气流分布,降低集聚所需负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多毛羽传统环锭纱针织困难,而光洁的常规集聚纺纱线织物手感硬的技术难题,建立串联半开放式多重集聚纺纱方法,分析多重集聚纺纱机制和结构成形特征。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多重集聚纺纱线具有外紧而内柔的结构特征。基于理论解析,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分别采用传统环锭、常规集聚和多重集聚纱线制成针织面料,对比分析了各针织物压缩回弹、透气、抗起毛起球、耐磨、染色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环锭纱相比,多重集聚纱线针织物耐磨、透气性、抗起毛起球性改善;与常规集聚纱线相比,多重集聚纱线针织物悬垂性、压缩回弹性和染色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集聚纺工艺和纱线性能的特点,说明了其纱线结构研究的重要性.在纱线结构的分析方面。总结了以往研究的方法指标并指出了不足.  相似文献   

8.
喷气涡流纺成纱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喷气涡流纺(MVS)的成纱过程,利用示踪纤维纺纱、显微拍照等分析了纤维在纱线中的状态和分布规律,得出了喷气涡流纱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集聚槽倾角为5°、7°和9°三种不同的异形管,分别纺制五种不同线密度的紧密纺纱。结果表明,随着集聚槽倾角的不断增大,单纱强力不断降低,有害毛羽数不断减少;集聚槽倾角的不断增大对29.2tex和19.4tex的纱线条干CV值影响规律不明显,但14.6tex、11.7tex与9.7tex纱线的条干CV值则随着集聚槽倾角的不断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环锭细纱机经集聚纺技术改造后原断面参数随之发生改变,进而直接影响纺纱质量的问题,通过分析其改造后的导纱角与集聚罗拉倾角的关系,建立其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得出集聚纺细纱机导纱角为59°~75°的适纺范围内集聚罗拉倾角的取值为45°~51°;合理地安排集聚纺导纱角和集聚罗拉倾角对降低细纱断头、提高集聚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为环锭细纱机进行集聚纺技术改造提供参考,为研制新型集聚纺细纱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紧密纺与普通环锭纺纱线性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验,比较了紧密纺纱线与普通环锭纺纱线的性能。紧密纺纱线能在采用较低捻度的条件下显著减少3mm以上的毛羽数,一些柔软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则不宜采用紧密纺的纱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紧密纺纱线的结构对成纱质量的影响,采用示踪纤维方法,在梳棉工序制得含有示踪纤维的生条,然后通过后道工序纺制成需要的纱线。在视频显微镜下通过观察纤维在成纱中的转移,来对比分析全聚纺与普通环锭纺、三罗拉网格圈紧密纺和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4种纱线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全聚纺纱线中纤维平均径向位置最小,但纤维内外转移系数最大。在此基础上,根据所得数据给出纤维的包络线,并借助纤维的内外转移系数等特征参数,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纺纱方式下纱线结构对纱线强伸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纺纱三角区形态变化对纱线性能的影响机制,以斜位纺纱原理为背景,建立了斜位纺纱加捻三角区变化模型。通过在不同细纱机型上分别进行直位和斜位的纺纱实验,实现斜位纺加捻三角区形态变化差异。对比分析了不同纺纱三角区形态下纱线的性能,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实验证明。结果表明:捻度有效传递和对应斜位导纱方式能有效降低加捻三角区几何面积,提高了三角区纤维握持加捻效果,减少了成纱毛羽,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Compact spinn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mprovements of traditional ring spinning, which is implemented by adding a fiber condensing device to condense the fiber bundle and decrease the spinning triangle. Pneumatic compact spinning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compact spinning method at present. Compact spinning with perforated drum and compact spinning with lattice apron are the two main kinds of pneumatic compact spinning.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comparison analysis of yarn quality between compact spinning with perforated drum and compact spinning with lattice apron is presented. First, 9.7 tex cotton-combed yarn is spun in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pneumatic compact spinning systems, including two kinds of compact spinning with perforated drum: Rieter’s COM4 and complete condensing spinning system (CCSS), and one lattice apron compact spinning system: Toyota’s four-line compact spinning. The test results of yarn qualities show that comparing with other two kinds of compact spinning systems, the yarn spun in CCSS has the best evenness, least long hairiness, and slightly lower strength. Then, the properties of spun yarns are analyzed using two methods. First, using Fluent Softwar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flow field in condensing zone of three kinds of compact spinning system are presented, respectively. Second, the fiber movements in condensing zones are captured using high speed camera system OLYMPUS i-speed3.  相似文献   

15.
紧密赛络纺将紧密纺与赛络纺技术相结合,所纺纱线具有紧密纱与合股纱的优点,毛羽少,强力高,结构紧密,摩擦性能好,介绍了紧密赛络纺纱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用自行研制的具有不同吸风双槽的紧密赛络纺吸风管分别纺制相同线密度的棉纱,并与相同工艺条件下的紧密纺和赛络纺纱线就纱线结构与性能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紧密赛络纺纱工艺的优越性。同时,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结构不同的吸风双槽进行综合性能评判,选出所纺纱线综合性能最佳的紧密赛络纺吸风装置。  相似文献   

16.
对羊毛、派丝特、羊绒纤维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利用新型紧密赛络纺技术开发了27.8 tex羊毛/派丝特/羊绒(50/45/5)半精纺纱线。详述了原料的预处理、和毛、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等工序的主要生产工艺与技术措施,并对紧密赛络纺技术工艺参数的优选做了详细的说明,指出了其技术关键是控制双槽入口间距和吸风负压的大小,并从理论方面对于紧密赛络纱的强度增大、条干降低、毛羽减少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通过合理配置工艺参数,能够充分发挥紧密赛络纺的优点,纺出了性能优良的半精纺紧密赛络纱。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型窄槽式负压空心罗拉紧密纺系统-全聚纺,并对该系统的结构组成、成纱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通过在三家不同纺纱企业进行纺纱实验对全聚纺与网格圈型紧密纺成纱质量进行对比,指出:与网格圈型紧密纺相比,全聚纺成纱条干有所改善,在有害毛羽减少效果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可保留丰富的短毛羽,成纱强力稍有降低,即成纱综合质量较好。同时,全聚纺系统运行维护成本低、能耗小,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美国科视达公司研制的Hi-scope视频显微镜系统.用Hi-scope视频显微镜系统以及示踪纤维技术对比研究了紧密纺和环锭纺纱线的结构.利用该研究结果分析出紧密纺纱线的性能优于环锭纺纱线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定量预测实际生产中赛络菲尔(Sirofil)包缠纱的性能,分析了其成纱加捻过程和特点。根据加捻三角区中的几何关系,推导出三角区纱线质心相对锭子偏移距离与纱线捻回角的关系,并得出半个捻回纱线质量的计算公式;对加捻三角区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力矩平衡方程,解释了Z捻纱捻度由下向上的传递规律,分析了长丝与短纤须条的相对位置对Sirofil包缠纱强力的影响;最后对模型求解并进行实验验证。模型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隔距变大纱线质心偏移距离变大,须条捻回角减小;汇聚点之上单纱捻向与汇聚点之下传递捻向相同,且短纤须条位于长丝左侧时所加的捻度较之在右侧时多。该模型和实验为Sirofil包缠纱性能和结构的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