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运用模糊聚类法对煤层顶板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预测及分类,并且通过对两涂及徐州矿区采煤工作面顶板的观测与分析,证明了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模糊聚类法对煤层顶板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预测及分类,并且通过对两淮及徐州矿区部分采煤工作面顶板的观测与分析,证明了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模糊数学m相分类法在煤层覆岩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岩分类是经验类比法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基础,而以往用经验类比法时只考虑根据抗压强度确定覆岩分类,因素单一,且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的m相分类法对煤层顶板进行面板对覆岩岩性的隶属函数,建立模糊关系矩阵,进行顶板的综合评判,从而合理地确定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经验公式的系数值。  相似文献   

4.
陈云浩 《矿业科学技术》1996,24(2):12-13,23
本文对模糊聚类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阐述,认为建立各矿区顶板分类数据库是必要的,可行的。并结合双鸭山矿区实际情况给出了数据库建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依据不等强支护思想,通过对复杂条件下复合顶板的分类,对复杂条件下复合顶板巷道支护进行了分类设计。分类方案设计很好地适应了变化剧烈的复合顶板对巷道支护提出的特殊要求,改善了现场安全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顶板事故进行了分类,对事故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康立军  刘建华 《煤矿开采》1999,(1):24-26,30
通过王坪矿1809综采工作面进行系统全面的矿压观测,掌握了山4#煤层顶板的活动规律,并进行了顶板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4#煤层顶板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老顶结构变形失稳的突变模式与顶板分类指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借助突变理论这一现代数学工具分析了工作面顶板周期性断裂后形成结构的变形失稳影响因素,据此对顶板分类作了一定分析和讨论,对防止工作面顶板事故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神东锦界煤矿,应用顶板窥视及顶板分类,并以顶板分类结果为依据,对3^-1煤巷道支护参数进行设计,现场运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研究测试再生顶板的粘土矿物和粗细砂粒的含量、化学成分等参数,把我国煤层顶板按其再生性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作为顶板再生性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放顶煤开采顶煤冒放线的影响因素。按照模糊聚类原理,对冒放线进行了分类。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顶煤的冒放线性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锚杆支护超长煤巷顶板稳定性动态分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永建  冯涛 《煤炭学报》2012,37(4):565-570
针对神东矿区煤巷长度超长、巷道断面大、顶板岩层结构变化复杂及锚杆支护率高等实际情况和锚杆(索)支护的工程特性,依据围岩稳定性分类指标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定量化的选取原则,在深入分析神东矿区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单层厚岩层离顶板表面距离L、单层厚岩层抗压强度σc、单层厚岩层厚度D、巷道跨度B、巷道埋深H、采动影响指标N六个分类指标作为神东矿区锚杆支护超长煤巷顶板稳定性分区动态分类指标,并构建了神东矿区锚杆支护超长煤巷顶板稳定性分区动态分类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经检验该神经网络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大于95%,利用该网络模型进行动态分类的结果与现场实际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3.
我国煤矿巷道顶板条件十分复杂,为了更加合理地对巷道顶板进行支护,需要对顶板进行稳定性分类。首先对顶板进行力学分析,得出顶板岩层的极限跨距,进而根据顶板稳定性分类指标得出不同区域顶板类别,确定具体的支护方式。以屯兰矿为例进行工程应用,得出通过顶板稳定性分类进行支护参数设计可有效地解决巷道当前普遍存在的支护形式单一、难以根据顶板实际条件选择合理支护形式的问题,经济安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煤矿巷道冒顶高风险区域识别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洪涛  马念杰 《煤炭学报》2011,36(12):2043-2047
为了及时发现巷道冒顶高风险区域,建立了顶板岩层稳定跨距计算力学模型,分析了岩层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获得了稳定跨距判别计算公式,并将稳定岩层的位置变化作为冒顶隐患级别分划的指标,与支护参数建立联系同时易于量化。以此为基础借助于顶板探测仪和岩层结构窥视仪等观测工具,对任意岩性组合的单个钻孔进行冒顶隐患级别判定,将其划分为稳定、中等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4种类型,在对大量钻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URFER软件的插值与绘图功能,得出全矿井顶板冒顶隐患级别分类图,清晰地标示出冒顶高风险区域,可有针对性地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大大降低巷道冒顶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司荣军 《中国矿业》2005,14(5):79-82
本文依据岩层质量指数.建立了直接顶和老顶的分类准则;分析了影响顶煤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采用模糊数学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顶煤进行了分类;针对现场实际需要.应用VB6.0语言开发了综放面顶板(顶煤)分类系统;该分类系统可直接用于厚煤层采煤方法的选择和综放面顶板控制设计。本分类系统在山东部分综放面得到验证。实践证明.本顶板和顶煤分类系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李迎富 《煤矿安全》2013,44(6):75-78
基于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现场实测及力学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研究深井回采巷道围岩变形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模糊聚类法对深井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整体分类,再结合巷道顶底板与两帮围岩的岩性情况,进行巷道围岩次分类研究,由此提出适合深井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巷道顶板不同区域的稳定性,采用岩芯采取和描述、岩石切片显微观测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煤岩沉积学为理论基础,以岩层砂泥比值为主要指标,将矿井顶板稳定性分为Ⅰ~Ⅴ级。结果表明:将砂泥比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可以做为顶板岩层稳定性分类的重要依据,并据此得出矿井的顶板稳定性分类图;试验矿井顶板砂岩层强度低、湿式钻眼时岩层强度弱化、锚杆锚索锚固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原始沉积环境的不同而使砂泥比值过小、泥岩含量大、顶板稳定性大部分区域为Ⅲ~Ⅴ级所致。在进行Ⅳ,Ⅴ级顶板支护参数设计时,要重点监控岩层强度下降造成的支护结构失稳。  相似文献   

18.
采煤方法选择与配套设备选型专家系统研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工作面顶底板及围岩可控程度分类最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放顶煤开采各影响因素分级评分、重要性系数专家知识库,利用模糊数学积分评判原理,实现了针对某一特定地质条件以综放开采为核心的采煤方法优化,研究开发了既能满足煤层客观开采条件又能充分考虑人为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配套设备选型专家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19.
巷道复合顶板变形破坏特征与冒顶隐患分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力帅  马念杰  白浪  李育吉  张磊 《煤炭学报》2014,39(7):1205-1211
煤层顶板岩性复合及分层厚度变化大,稳定性差异显著。针对巷道层状复合顶板条件,采用现场探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顶板岩层结构分类、顶板变形破坏特征与平衡结构及冒顶隐患评价。研究表明:巷道复合顶板岩层结构可分为坚硬岩层、软弱岩层、下软上硬、下硬上软、软硬渐进、硬软相间及软硬相间等7个类型。对于较差的顶板岩层结构,在层面和节理影响下,巷道顶板下位分层形成离层、随动稳定状态的铰接岩块结构及亚稳定状态的裂隙弯曲结构,其范围和承载能力与顶板岩层结构类型有关,顶板变形和锚索延伸量呈现不协调性。采用锚索是否破断失效作为分级指标,建立了冒顶隐患的分级方案,划分了典型顶板岩层结构的隐患等级,对3个级别的冒顶隐患进行了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20.
锚杆支护煤巷冒顶成因分类新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明魁 《煤炭学报》2005,30(5):568-570
通过对162起锚杆支护煤巷冒顶事故实例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以巷道冒顶控制为目标的新的锚杆支护煤巷冒顶成因分类标准及方法,即把冒顶成因分成四大类、12个亚类.4个大类分别为岩层组合劣化型、岩层结构缺陷型、应力突变型和施工不良型.其中岩层组合劣化型占事故总数的66%,是引起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有效地防治岩层组合劣化型冒顶是保证锚杆支护煤巷安全的首要任务.最后提出了防治锚杆支护煤巷冒顶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