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介绍了鼓风机曝气系统中空气扩散装置鼓风机功率P_W和氧转移效率E_A之间的数学关系,分析表明在给定的工艺系统中,E_A变化直接影响着空气扩散装置的经济寿命。结合工程实践,探索出确定橡胶膜片式空气扩散装置更换周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孔曝气以其较高的氧传递效率被广泛应用于污水的生物处理中,但其钟形曝气头很容易堵塞又是被公认的最大缺点。所以,为了防止堵塞要求对供给曝气头的空气在进入鼓风机前进行除尘,这是微孔曝气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国内外一些处理厂的运行经验和有关资料,对微孔曝气的空气除尘要求和除尘设备的选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试验和工程实际应用证明:微孔曝气盘的裂损是由供气管道的积水所致。其积水主要来源于湿热空气冷凝作用,水不能及时排出,形成气压水泵微孔而产生较大阻力,把曝气盘憋破。提出用U形管连接供气环网,在低位安装自动排水器,预防了曝气盘裂损。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我国丘陵地带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偏高等实际问题,利用丘陵地势条件,将阶梯式跌水曝气装置、微孔曝气器、潜水推进器等节能技术应用到一体化氧化沟工艺中,设计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小试和中试结果均表明: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充氧性能,在处理污水能达标排放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结合混合液流态和阶梯式跌水装置复氧过程等方面的节能机理分析,导出的阶梯式跌水曝气装置复氧过程中氧亏比的数学计算模型为该工艺指导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原位治理湖库等封闭水域的富营养化水体,提出了一种移动式水质净化平台治理新技术。移动式水质净化平台由水质净化单元(吸附单元、微孔曝气单元和微电流电解单元)、指令控制单元、水质在线检测单元和动力推进单元等组成。平台在水中移动过程中,通过微孔曝气单元和吸附单元的脱氮除磷,微电流电解抑藻来实现水体中过量营养盐削减和有害藻类防控的双重目的。针对移动式水质净化平台各单元功能要求,利用优选的吸附材料、曝气方式和电极材料,通过移动条件下的吸附、微孔曝气和微电流电解实验研究,获得最佳的吸附材料用量、原位吸附时间、曝气强度、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等技术参数。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对进一步提高移动式水质净化平台的效率、平台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展望。移动式水质净化平台是一种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新技术,有望为富营养化水体营养盐削减和藻类水华防治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游亮 《北京水务》2011,(2):31-33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领域。该技术有着出水水质好、占地小、污泥排放量少、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等问题阻碍了其在污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传统连续曝气控制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最大耗能部分,约占整个系统能耗的60%左右。为有效降低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的运行费用,同时保证曝气控制膜污染的效果,笔者从膜片间距,结合曝气方式、气水比3方面进行研究,以优化膜组器结构实现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运行费用的根本性降低。经研究发现当膜片间距为24 mm,气水比为30:1,曝气方式为曝气10 s停10 s的频率时,曝气控制膜污染的效果与连续曝气控制膜污染效果相似,甚至更好。以此研究为基础,确定了针对北京市郊区县农村排放污水的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的运行参数:污泥浓度为(5~12)g/L;气水比为(20~40)∶1;每(2~3)个月进行1次在线清洗,清洗药剂浓度为3 g/L;自吸泵抽停比为7∶1。  相似文献   

7.
以某MBR工艺再生水厂膜池鼓风机曝气系统为基础,通过分析MBR膜池工艺需求和曝气系统能耗变化,使用高次多项式拟合鼓风机参数变化曲线,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在给定曝气条件的约束下,求解鼓风机曝气系统的非线性约束最优问题.提出了综合考虑需气量和设备运行条件的曝气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并通过对比试验证明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为未来MB...  相似文献   

8.
曝气沉砂池的适用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全国20多座污水处理厂的调查研究,和上海、西安的七座污水处理厂的测定和试验后,对曝气沉砂池的功效作了分析。从理论、运行经验和适用条件上做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和评价,同时还对曝气沉砂池的型式、导流装置、最佳停留时间以及对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和曝气量控制等方面,作了判定和评论。本文还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了设置曝气沉砂池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曝气沉砂池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持续升温、养殖密度的提高和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增氧装备越来越成为水产养殖必不可少的设备。鼓风曝气系统中的微孔曝气式增氧机因其曝气效率相对较高,适应性较强而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推广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系统,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及数据分析,研究了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总氧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构建了总氧体积传质系数预测模型。因此,本文的研究能为微孔曝气增氧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臭氧微米气泡曝气和微孔曝气两种曝气方式在气泡直径分布、臭氧表观传质系数、臭氧吸收率和电能消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微米气泡曝气方式下,随着水深的增加,气泡的索特直径减小,而臭氧的表观传质系数增加。当进水流量为15L/min,水深为2m时,微米气泡的表观传质系数是微孔曝气的2.4倍。在这两种曝气方式下,以某地下水作为水源,发现臭氧的吸收率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和水深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条件下,微米气泡曝气相比于微孔曝气,臭氧吸收率高10~25个百分点,并且受臭氧投加量的影响较小。然而,微米气泡曝气比微孔曝气至少多消耗29.8%的电能。该研究为臭氧微米气泡曝气技术在臭氧接触池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