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诱发次生灾害的成因和应对措施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研究的重要前沿问题。以湖北省兴山县金乐滑坡和后山滑坡的治理施工为例,依据滑坡体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滑坡体潜在崩滑体等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滑坡体潜在崩滑体的演化和变形破坏机理,预测变形破坏方式和部位,通过采取合理施工方法,科学规划施工工序,预防和减少了次生灾害和人员伤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煤矿采空区山体诱发崩塌地质灾害,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分析了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平煤矿采空区的山体诱发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通过实地考察和勘探,研究了该矿矿脉山体结构、地质条件、周围环境、采矿活动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分析山体崩塌的破坏特征和影响诱发因素发现,边坡上部危岩块体、临空状态、软弱结构等因素是形成崩塌灾害的主要成因,同时降雨、人为活动以及地震灾害等也是导致危岩体失稳坠落形成崩塌的主要因素;通过量化影响因素指标并结合破坏准则,建立了地质灾害临界判别机理分析模型。该模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获得了采空区崩塌地质灾害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只要控制和稳定地质结构就可避免相关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东昊  李文  张彬 《煤矿安全》2020,(3):188-193
针对煤矿采空区失稳灾害,基于灾害类型及危害分析,从煤矿采空区失稳灾害的机理、评价方法和控制技术3个层面系统总结归纳了我国煤矿采空区失稳灾害防控技术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并探讨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煤矿采空区失稳诱发的灾害类型主要为地面塌陷及其诱发的次生灾害、大面积采空区突然失稳诱发的矿震灾害、井下(顶板或覆岩、气浪等)冲击引起的设备损坏及作业人员危害;煤矿采空区失稳灾害中复杂致灾理论研究比如采空区失稳灾变链式机理、断链减灾的控制理论与方法、灾变期间的监测预警技术等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滑坡是新疆察布查尔县的主要地质灾害,通过对新疆察布查尔县滑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对其成因机理进行了探究,发现其存在时空分布特点,诱发滑坡灾害形成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通过对新疆察布查尔县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岩土体性质与结构等条件分析,并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两方面对滑坡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峰 《煤》2009,18(9):51-52,60
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小分支,是由于不正确开采地下矿产资源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灾害的发生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命,故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我国是矿山地质灾害多发国家之一,其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潜在灾害隐患突出等特点。故对矿山地质灾害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防治,为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6.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勘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等3大类型。对这些类型及其亚类型进行了论述,对矿山地质灾害的现代新技术勘查方法进行了介绍,并特别指出在这些勘查方法技术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3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施综合探测技术方法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崩滑、泥石流监测整治技术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崩滑、泥石流整治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力求为崩滑、泥石流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降雨是地质灾害最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分析地质灾害与降雨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以英山县1957—2016年期间399处地质灾害为基础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区域地质灾害与年降雨量、月降雨量、日降雨量的时空分布关系开展系统分析,并对地质灾害与降雨量、降雨强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是群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月暴雨频率及月平均降雨量呈正相关;日降雨量对地质灾害特别是群发性地质灾害起着主导作用;从地质灾害与降雨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地质灾害发生与其前1 d、4 d的降雨量的相关性较为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0.854;从地质灾害与降雨强度相关性分析可知,英山县境内地质灾害的发生随着降雨强度呈正相关,即降雨强度越大则灾害越易被诱发。  相似文献   

9.
矿山开采不仅会引发地表沉降、建(构)筑物损毁等安全灾害,还会造成土壤环境破坏、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环境灾害。地质环境灾害的类型和特征与采矿方法有关,并且多种地质环境灾害的发生具有耦合性。我国常采用自由垮落、支护加固和剥离排土3种方法处理采区覆岩,分别形成了以长壁垮落法开采、柱式开采和露天开采为代表的3类采空区。综述了3类采区的地质灾害致灾机理、灾害链网形成机制,讨论了地质灾害监测、多灾耦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1)矿区地质环境灾害主要包括工程安全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两大类,前者表现为地物空间位置改变引起的采动附加应力损坏各类工程体,后者反映为地物属性变化引起的生态要素缺失和物质能量流动改变;(2)不同地质环境灾害之间存在耦合性,一种地质环境灾害的出现可能引起一系列次生灾害,形成灾害链网,虽然变形监测、遥感等技术可用于获取地物位置、属性信息,但由于地质环境灾害成灾的复杂性以及传统单一监测预测技术手段的局限性,目前难以对地质灾害进行准确预报预测;(3)应整合已有的各类变形监测、遥感、传感器、工程检测等技术构建“空—天—建—地—井—人”监测技术体系,融合多源地质环境数据探明矿区物理环境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有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次生地质环境灾害有增无减,已经成为严重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本文对原生地质环境灾害和次生地质环境灾害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地质环境灾害勘察和监测的目的主要是对地质灾害的防范和治理提供方案;并对滑坡、地面沉降塌陷、泥石流、岩溶塌陷、地面建筑物及名胜古迹的基础加固等整治工程进行了综述。文中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对灾害勘察及情报的重视与否所造成的不同后果。本文还对勘察科技情报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非确定型和确定型情报价值的概念,对完全情报(确定型情报)引起的“投入”与“产生”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最后指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应对重大工程前期进行地质论证,不要盲目地追求急功近利。历史的教训是沉痛的,关键问题是要重视地质环境勘察和情报价值研究。虽然目前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使我们百分之百地保证每次地质灾害预报都准确无误,但在科学和迷信之间,我们应该选择科学。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国内地下矿山无废开采和灾害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取得的技术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国内在开采矿产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诱发矿山地质灾害和污染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以地下矿山无废开采和灾害控制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地下矿山无废开采方法及工艺技术、地下矿山废石与尾矿混合充填料充填技术、地下矿山采场稳定性及岩层控制技术、地下矿山地面沉降塌陷灾害预警系统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地下矿山无废开采和灾害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国内地下矿山无废开采和灾害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取得的技术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国内在开采矿产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诱发矿山地质灾害和污染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以地下矿山无废开采和灾害控制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地下矿山无废开采方法及工艺技术、地下矿山废石与尾矿混合充填料充填技术、地下矿山采场稳定性及岩层控制技术、地下矿山地面沉降塌陷灾害预警系统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宝兴县两河口山体崩塌应急治理方案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4.20"四川芦山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导致宝兴县两河口崩塌危岩体发育,威胁进出地震灾区的生命线工程省道S210,威胁周边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人数超过500人,严重影响了抗震救灾和灾后的恢复重建。在充分考虑治理区自然情况的基础上,采取预应力锚索锚杆支护,桩板拦石墙与钢轨障桩联合治理,解除了在暴雨作用下,治理区危岩体顶部、崩坡积层和下部坡面上存在的危石灾害,解决了被动网立柱抗弯能力较弱的问题,形成障桩起保护作用。为宝兴县灾后重建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4.
金属矿山地质灾害及其研究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详细介绍了地下金属矿山采矿中存在的地表沉降及塌陷、地下水灾害、深井岩爆等若干地质灾害问题,对国内外在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技术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指出了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认为应对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技术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徐州市422个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根据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的不同,地质灾害表现形式不同,总结了不同矿种发生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和诱发条件。结果表明:煤、铁、石膏矿开采主要引发采空区地面塌陷,露采矿山主要为崩塌、滑坡,岩盐、矿泉水的开采基本不会诱发地质灾害。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开展矿山综合治理,提出露采矿山采用工程消险、点缀覆绿、土地整治、应景改造、景观再造、地质遗迹、自然恢复和综合整治8种主要治理模式;地下矿山主要采用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建设再利用、浅水种植养殖和综合利用5种模式进行治理,对切实转变徐州市矿山开采现状、促进矿山生态环境向好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深部高应力区采矿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深部的高应力区采矿是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了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印度和智利等国的深部高应力区采矿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对高应力区诱发的岩爆等地质灾害的破坏机理、预防预测、支护控制等的最近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未来我国矿山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我国硬岩矿山探索和研究深部高应力区的采矿技术与灾害预测、控制理论和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国勇  张伟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8):175-176,180
以山西省高平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主要灾害(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等)的分布特征做了总结,并对其灾害形成的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做了分析。研究得出:高平市不同地区地质环境背景及经济活动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灾种的分布及发育特征;地质环境背景通常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条件,而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具有改造和破坏作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贤良 《地质装备》2012,13(4):37-41
禹州市是河南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县(市)之一。本文在对该区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单元格信息叠加法,将禹州市地质灾害分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全面分析了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安全性及其形成机理,为当地政府进行灾害治理提供了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9.
田志萌  张渊  郭睿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11):121-123,127
通过对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的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阐述了麒麟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及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了区内重要灾害点形成机理,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崩滑是陕北地区比较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大部分是因为城市建设、工业生产、交通建设等基建工程对自然状态下的坡体进行破坏性开挖所引发的灾害,目前对这些灾体的成因和稳定性分析都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状态.基于建材新村的地理位置及地质环境条件,从崩滑区的地质环境条件、成因、规模、变形破坏痕迹等,深入分析了建材新村坡体变形破坏特征,并将宏观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对崩滑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合工程实际对工程治理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