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乐从、石岐糖厂为了摸索顶辊排汁措施,进一步提高抽出率,在本榨季中,进行了藕筒辊和顶辊大介指开排汁孔的试验,初见效果。他们的做法和体会如下:(1)顶辊用藕筒辊,能够排汁,可解决蔗汁浸辊问题,减少重吸,提高抽出。(2)轴向孔不宜过大,φ450×800毫米的榨辊,轴向孔以φ15~20毫米较好,使蔗汁在  相似文献   

2.
一条由广西大学榨辊课题组研制成功的钢壳新型结构藕筒辊(Φ510×800)已于1999/2000年榨季在广西德保县糖厂投入使用,压榨运行情况良好,过蔗能力强、排汗流畅、磨损少。经压榨万吨甘蔗后的检测,直径磨损为0. 07~ 0. 11mm,仅为沿用榨辊磨损的1/4~ 1/3,径向汁入孔蔗渣堵塞率为2%以下,未有崩齿现象发生,齿形保持良好。该钢壳辊由三个部件组成,即在辊轴上热套上一空心圆柱形轴套,然后再热套上辊壳。轴套由铸铁材料制成,在其被热套上辊壳之前,沿其外缘表面开出8条均匀分布的轴向矩形槽作为排对…  相似文献   

3.
一、试验情况广西南宁糖厂于1979年大检修期间,参照国内外的有关报道,结合本厂具体情况,设计了一个排汁顶辊(或称藕筒辊 Lotwomill),其主要尺寸如图1所示。它是将原有铸铁壳顶辊把其外径车小,另加工一个铸钢壳套入。这是一个没有齿纹的光辊,装在末座压榨机上,径向入汁孔φ8毫米,轴向排汁孔φ20毫米。  相似文献   

4.
谈谈我厂压榨车间的挖潜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广东北坡糖厂压榨车间通过采用大型高效的甘蔗破碎设备,借助高位槽和下送辊强化蔗料入辘,并使用藕筒型顶,后辊加强排汁,压榨量和抽出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糖厂榨机排汁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糖厂榨机排汁技术的新进展黄健泉(广西轻工研究院南宁530031)分类号TS2441997-08-13收稿。甘蔗糖厂压榨车间的主要任务是:尽量把甘蔗中的蔗汁榨出,从而把糖分提取出来,也就是说蔗汁榨出得愈干净愈好。这里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要榨出,二是要排出...  相似文献   

6.
广东揭西糖厂于本榨季试验二台双辊入蔗器.做法是,在第一座榨机前安装第一台双辊入蔗器,把原第五座榨机拆下,将原第六座榨机改为第五座,利用中间间距5.2米的位置,安装蔗料上升机、喂料槽和第二台双辊入蔗器.到目前为止,第一台双辊入蔗器的效能较好:(1)第一台双辊入蔗器的出汁量较大,约占第一座榨机的三分之一,而且双辊入蔗器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厂压榨的甘蔗品种,较多的都是含纤维分低,水分多、蔗汁量大的,加上我厂挖潜扩大生产能力,因而常出现压榨机排汁不良、蔗汁浸顶辊,蔗渣重吸现象严重,特别是第1座压榨机更为明显.这对压榨机列的糖分抽出非常不利,而且增加蔗汁  相似文献   

8.
抽出率是甘蔗糖厂的一个重要生产指标,如何提高它,人们是一直探索的。作者通过多年实践,根据湿榨试验,压榨机前辊压出汁锤度均低于后辊压出汁锤度,利用低锤度压出汁再复渗浸,增加渗浸汁量,从而可达到提高抽出率的情况,总结出一个“前辊压出汁再复渗浸”的方法。这方法,制作简单,效果显著,同时也解决了由于蔗糠过多而塞槽底的问题。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般情况下,压榨机配备的面辊、后辊均为高效藕筒辊,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现面后藕筒辊排汁孔排汁前期多、后期少现象,甚至出现蔗汁冒顶,压榨机效能下降,蔗渣水分升高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面、后辊的藕筒均为三孔式结构,孔内结满蔗渣,排汁通道堵塞,致使藕筒辊失效,排汁不畅,产生重吸,影响压榨抽出率和锅炉热效率。将传统的三孔式藕筒辊排汁通道改造为单孔式结构,改造技术可降低藕孔的加工难度,提高藕孔内壁的光滑度,减少挂渣和堵塞,改善排汁效果,降低蔗渣水分,可以达到提高抽出率和锅炉热效率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0.
藕筒辊在压榨机上的使用,较好地解决了压榨机顶辊不能排汁的问题,对改善压榨机的排汁状况,提高压榨机抽出率和提高机组生产能力,都有不可置疑的好处。但是藕筒辊也给压榨机的面梳装置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面梳的使用寿命缩短(我厂1994/95年榨季l#、2#压榨机顶辊采用了南宁市合金榨辊厂研制的专利藕筒辊,其面梳使用寿命由10万t蔗一块梳降至4万t蔗一块梳),并容易形成蔗渣粘辊导致翻梳事故发生。要保证压榨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①由于藕筒辊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破碎度和压榨量的提高,压榨机蔗汁泛滥现象普遍发生,尤以φ450×800压榨机较为突出。蔗汁泛滥会降低抽出率和压榨量,还会造成蔗料打滑影响正常生产。用藕筒顶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这已为台湾省仁德糖厂和广东省乐从、石岐,广西南宁等糖厂的实践所证实。但藕筒辊是铸钢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一般糖厂还不能自己加工,故全面推广有一定困难。下面介绍两种简单易行的强化排汁的办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甘蔗糖厂压榨机下送辊,主要安装在榨机入口,是中小型糖厂重要的附属设备,一般每座榨机均安装一个。老式下送辊在榨季生产运行中漏渣严重,持蔗能力差,喂料不顺畅,影响榨机正常运行。反齿式下送辊在保证重量的基础上制成空心辊,辊面钻有排汁孔,辊面上焊有小齿纹,下送辊运转方向与齿纹相反,能起到增强持蔗能力的作用。本文介绍甘蔗糖厂压榨机反齿式下送辊,依托品字形齿纹增大与蔗料的摩擦力把蔗料推入榨机入口,使压榨机组高效运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八、压榨机(一)把甘蔗榨出蔗汁,制炼成糖的方法,人们是早已掌握了,但所使用的制糖设备在历史上是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的。在国外,1449年,西西里人施俾苏(Pietro Speciale)用木制成了立式三棍榨蔗机,并利用畜力,风力,或水力来带动,这  相似文献   

14.
测定研究甘蔗提汁过程各座次压榨机出汁以及典型蔗汁中铁、酚类色素含量和色值,分析蔗汁增色因素的变化规律及致因。结果表明,提汁过程榨出汁色值与蔗汁中铁和酚类色素含量显著相关。不同厂同列榨机出汁含铁量随榨机座次增加,前三座榨机蔗汁酚类色素含量递增;两家糖厂初压汁含铁量分别为54.0和220.1μg/mL·○Bx,初压汁酚类色素含量分别为3021和1791mg/kg·○Bx;前五座榨机蔗汁色值随榨机座次明显升高。预灰对铁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对酚类色素的去除较明显,预灰后蔗汁色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谈起“蔗饭”,几乎是糖厂工作人员人人皆知的东西,它常出现于压榨机底、中间蔗带、曲筛、蔗汁称和第一次加热器等有蔗汁经过或有蔗屑积存的地方,它有时结成一个富有弹性、表面呈粒状不平的白色球状物,很象一团饭,所以俗称它为“蔗饭”。在糖厂所见的蔗饭,是由一种肠膜串球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在蔗汁中繁殖活动的产物,它的主要成分是多缩右旋糖  相似文献   

16.
1978年由广西轻工业研究所、广西武利糖厂、华南工学院共同研制的,甘蔗渗出法两辊轻型(蔗渣)予脱水机,由大小辊组合,上辊φ425毫米为实心,下棍空心φ614毫米,脱水机倾角23°,重点解决了下述几个技术关键:(1)采用齿纹、齿尖堆焊碳化钨提高榨辊磨擦力,解决高温碱性湿渣打滑、进料困难的问题;(2)下辊选用适宜的材料制成空心辊,辊上汁沟与空心室相通,缩短排汁途径,提高排汁速度,减少蔗渣对蔗汁的重吸;(3)摸索下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如何提高甘蔗压榨辊的寿命,一直是甘蔗糖业界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不少有关甘蔗榨辊材质研究的论文都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但是,大多数论文都只局限或侧重于从机械磨损的角度去进行讨论。然而,甘蔗榨辊的工作介质是弱酸性(pH=5)的流动蔗汁,整个榨季,榨辊都与带酸性的蔗汁接触,辊面必然会遭到蚀损。因此若要全面论述榨辊的寿命,还得就其腐蚀行为作出说明。1982年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磨辊-小麦松散物料-磨辊”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微分理论建立了磨辊工作时的数学模型.推导出磨辊受力的计算公式,以该公式进行ANSYS有限元模型的加载,模拟磨辊工作的轴向、周向、径向应力分布。结果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并得出磨辊在工作时轴向应力分布均匀.周向在圆心角θ=π/2的位置等效应力达到最大,径向最大应力出现在距磨辊表面3-5mm处的结论。研究结果对辊式磨粉机磨辊的设计和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从甘蔗中提取蔗汁,国内外一向采用压榨法或浸出法;七十年代我国曾进行研究过磨压法和洗析法等新的提汁方法。压榨法提汁有悠久的历史,它在世界各国的甘蔗糖业中广泛被使用,目前正向大型、多辊(一般发展为五辊)的压榨机发展。过去,压榨法糖厂,要提高抽出率,大都从机械角度去考虑,都采用增加压榨机座数、增加油压和提高渗透水量来实现。大、  相似文献   

20.
0引言甘蔗压榨法提汁、至今已历经20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压榨法提对技术不断发展,从原始的两辊压榨机,逐步演变成三辊、四辊、五辊、六辊压榨机,形成现代提汁技术设备。三辊压榨机乃至多辊压榨机性能逐步完善,理论研究日臻成熟,但是无论是三辊还是多辊乃至近代的恒比压榨机都离不开原来传统三辊压榨机的原型,都保留有底梳、三辊压榨机虽有双重压榨的优点,但因底梳的存在,使其重吸严重,通常重吸系数为1.3~1.6;前辊榨出汁大约有20%左右被排出的蔗渣重新吸收,从而增加后辊压榨的负担,通常前后辊排汁比是70:30或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