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给驾驶人在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安全通行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进行驾驶人决策与风险感知试验,对驾驶人的感知风险及决策行为进行分析.给出了驾驶人感知风险随机动车速度变化的规律及驾驶人决策行为的损失函数,基于概率论构建了驾驶人碰撞风险概率模型,并标定了在不同车速等级下的行车延误和碰撞风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当行车速度较低时,驾驶人采取匀速和加速为较优策略,而减速则会增加损失;当行车速度处于中等时,驾驶人采取加速、减速、匀速策略损失相差不大,但以匀速较优;当行车速度较高时,驾驶人对于自身的最优策略应该是保持匀速通过.  相似文献   

2.
为了合理确定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的照明指标,保证驾驶人对过街行人的有效视认,进行了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试验研究。分析了过街行人数量、状态(静止或运动)及衣服颜色对驾驶人夜间识别距离的影响,以及不同车速条件下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随平均照度的变化规律,构建了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平均照度-车速关系模型。基于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反应制动距离间的安全行驶判别条件,提出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平均照度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实际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个过街行人静止且衣服颜色较深时,驾驶人夜间对其进行视认最为困难;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平均照度呈正对数相关,与行驶速度呈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行人过街需求分布的考虑,分步解析了行人延误和机动车延误的组成因素和变化关系,建立了基于人行横道位置选择的行人-机动车系统延误模型,阐述了人行横道位置对相关延误的影响程度,并通过VISSIM仿真软件测算了北京某路段的最优人行横道位置。结果表明:行人平均延误与行人到达人行横道平均距离成正比,远大于机动车平均延误,且与后者成反比。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行为特性、行人可接受等待时间、行人选择通过的机动车临界时距等,建立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行人过街阻力模型,计算得到过街阻力系数为15%的等待时间,并根据行人真实感受的聚类分析结果划分评价标准,最后据此评价行人过街服务水平。此方法结合了基于冲突和基于感受评价的优点,有效解决了以往研究中行人感受主观性、指标复杂性、实践操作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城市道路中人、车冲突的状况,基于交通流理论研究了一套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作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的依据和准则,并利用该指标对西安市道路一些平面交叉口处安全度作了实例分析,安全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公交停靠站停车泊位确定可以为城市公交系统设计、改建及道路交通流理论研究提供基础依据。首先概述公交站泊位数确定的研究意义,而后以哈尔滨市松雷中学东侧多线路公交停靠站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例,将该停靠站分主辅并列式和不区分主辅式两种情况,在分析公交车辆在站停靠特点基础上,选用排队论模型,分别对两种情况下松雷中学东站现有施划泊位是否满足需求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人行横道更好地服务于过街行人,同时不对道路上的车辆产生过大影响,对路段无控制人行横道的设置条件和选址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路段上设置与不设置无控制人行横道两种情况下的行人和机动车的运行特征,提出两种情况行人过街条件下交通总费用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提出以总体交通效益最大为目标的路段无控制人行横道设置依据,给出分析计算流程.以交通系统的交通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路段无控制人行横道设置的优化选址模型,采用枚举法和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选址,分别给出了计算流程和实例验证.可以用于指导城市道路路段无控制人行横道的设置,优化行人过街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括了我国城市道路人行过街横道的几种传统布局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矩心布局模式”的初步设想,并讨论了人行横道宽度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快速公交车辆进出停靠站的延误时间,利用人工调查法和视频采集法采集济南市BRT-1号线的数据,建立了车辆进、出站延误时间和车辆停靠时间模型,并对进出停靠站延误时间进行推导.计算结果表明:乘客人均上车时间和人均下车时间并不相等,乘客人均上车时间大于乘客人均下车时间;车内乘客密度对乘客上车时间和停靠时间有正相关影响,对乘客下车时间没有影响;如果没有乘客上下车,车辆进出停靠站平均延误时间最小为12.5 s.  相似文献   

10.
公交停靠站对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交停靠站是公交系统实现其功能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在路段及交叉口附近设置公交停靠站后,对其通行能力会产生影响,而对此一直缺少定量分析.研究了设置在无信号交叉口附近的公交停靠站对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并按照公交停靠站的设置位置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bi-directional pedestrians on the crossing time and the crosswalk width are studied. Firstly, the crossing process of bi-directional pedestrians is analyzed. The total crosswalk time is divided into a discharge time and a crossing tim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bi-directional pedestrians are quantified with the drag force theory. Then, a model is developed to study the crossing time based on the kinetic energy theory and momentum theory. Subsequently, the related parameters of the proposed model are calibrated with observed informati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rosswalk width, signal time, pedestrian volume and level of service are simulated with the proposed model. The results are verifi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models. The proposed model has an absolute value of relative error of 9.38%, which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Alhajyaseen model (15.26%) and Highway Capacity Manual (HCM) model (12.42%). Finally, suggested crosswalk widths at different conditions are successfully estimated with the proposed crossing time model.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道路的安全性,运用高等协同学、种群动力学、系统工程学等理论,从汽车在不同的道路环境中行车时驾驶员心理-生理感受出发,借助动态的心理-生理检测设备,在大量的行车实验数据基础上,结合驾驶员的舒适性阈值,根据人、车、路、环境等交通因子对驾驶员心理反应程度影响,构建评价道路安全的协同振荡模型,并结合实际事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运用协同振荡模型从驾驶员舒适性角度对我国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同时提出了道路的改建措施.  相似文献   

13.
行人交通的数据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行人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行人交通的数据采集方法,从数据的特殊性、多样性和连续性3个角度对多种采集方法进行了适用性讨论,并详细介绍了人工观测法、视频采集法和GPS采集法,对研究行人交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步行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步行是一种短距离且灵活的交通出行方式,对于改善城市交通,优化城市环境具有独到的作用,在机动化时代依然是城市交通出行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城市机动化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对城市步行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了国外相关理论演变以及步行化模式的发展情况,辨析了现代步行化与传统步行的差异,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城市空间步行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交通安全评价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采用基础数据、交通安全管理、公众安全评价3个方面共13项指标组成的面向城市交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集,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并结合算例详细分析了其计算方法.该方法对于提高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水平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具有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特点,应用模糊集合论中的程度分析法进行道路安全性评价,能够克服评价过程中难以确定客观、有效的数学评价方法和主观评价精确度低等问题。针对具有多指标、多层次特性的复杂道路安全性评价问题,本文通过程度分析与多指标安全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安全性评价结论并确定了影响道路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道路的安全评价研究通常是根据道路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来进行,难以在道路勘测、设计和施工之前有效地对道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在驾驶模拟器上建成相关道路的虚拟场景,通过驾驶员在驾驶模拟器上驾驶试验,获取道路沿线的速度,然后以速度轨迹和速度均方差作为基础,分析线形对道路安全的影响规律,并对设计道路的安全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交通环境对道路安全影响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定量评价交通环境因素对道路安全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模糊一致矩阵法。针对2条高速公路4个相似路段道路安全事故的标准事故值建立了评价矩阵,计算评价了对象的优属度值,对其安全问题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定量直观地表达评价结果,是定量评价交通环境对道路安全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山区低等级道路安全性评价的研究体系。针对山区矿山公路的特点,通过对人、车、路组成的道路交通系统的分析,研究了驾驶员、机动车辆、矿山道路条件、管理和养护及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为确立山区矿山公路交通安全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监测道路表面的结冰状况并开发有效的道路结冰预警系统,结冰传感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必须对结冰厚度以及结冰速率非常敏感. 然而,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结冰传感器还无法达到这种要求. 研发了用于道路安全预警的结冰传感器,使得道路结冰安全预警成为可能. 通过室内实验先对该道路结冰传感器进行了标定,得出了结冰厚度与结冰频率的对应关系,使其能准确的测定路面结冰厚度的具体数值;然后通过室内实验模拟路面结冰的过程,分别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监测结冰厚度和结冰速率,得出了结冰厚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曲线,验证了其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结冰传感器灵敏度较高,其测量精度达到0.1 mm; 能探测到结冰厚度的具体数值以及结冰速率的变化趋势,而且实验结果能够在上位机上直观地显示出来. 因此,研发的结冰传感器可以应用于道路并监测结冰厚度和结冰速率,从而为道路结冰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