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坡面径流是导致陆地表土产生位移和搬运的主要动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就是解决坡面径流的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的问题。为了探索径流调控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以山王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例,探讨坡耕地、坡式经济林等水土流失严重对象在治理中坡面径流调控技术的具体运用,通过调、蓄、用等一系列措施,形成径流调控网络,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目标。  相似文献   

2.
杭州是一个景色秀美的旅游胜地,也是一个水土流失相对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7.4%。近些年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3.8km^2,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洪旱灾害减少,促进和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实施针对对小流域坡面和沟道整治的各项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秀美山川,并探索寻求更好的治理模式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的作用是不同的,对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贡献率计算对生态治理建设目标的确定和治理措施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辽宁省西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且近年来大力推进综合性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建设的建平县为例,利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式对各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减少水土流失的贡献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坡面植被恢复对减少水土流失量的作用最大,是研究区水土流失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建议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要重视坡面植被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4.
西藏地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日益加剧的水土流失使得生态恶化趋势明显,而人为因素又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增加了地表松散物质,从而为土壤侵蚀创造条件,使得水土流失强度增大、影响范围变广。在分析人为因素对西藏地区水土流失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西藏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策略和方法: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应为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明显的农牧生产区,治理应以预防保护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综合治理,并应重视沟道治理,加强坡面水系工程建设和生态用水调配,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5.
选择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是关系到控制水土流失,防害抗灾和综合开发山区资源,致富于民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据本溪市明山区多年来的成功经验,提出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是:立体治理,综合开发。按以蓄为主、蓄灌结合的原则,形成坡面工程防护体系.同时把小流域治理同经济环境建设融为一体,形成最佳的生态、多种经营、高效经济农田、环境美化四个区域。实践证明,这种治理模式的实施使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生态效益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人工降雨和放水冲刷试验下红壤坡面径流与泥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红壤丘陵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退化,也会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红壤坡面侵蚀规律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防治意义重大。以红壤坡面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降雨和放水冲刷试验,选择5°,10°,15°,20°四个坡度,设计0.8,1.2,2.1,2.6 mm/min四种降雨强度(相对应的放水流量分别为1.4,3.0,5.7,7.0 L/min),对红壤坡面的径流和泥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试验条件下,红壤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均随着坡度和降雨强度(放水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尤以5°坡和0.80 mm/min降雨强度(1.40 L/min放水流量)下变化幅度最为明显,且在坡度较小时(5°和10°),人工降雨试验产流快;2种试验条件下红壤坡面径流量稳定时间为15~20 min,人工降雨试验红壤坡面泥沙量稳定时间为10~15 min,放水冲刷试验红壤坡面泥沙量稳定时间为15~20 min;径流和产沙总量随降雨强度(放水流量)和坡度增加而增大,在降雨强度(放水流量)和坡度较小时变化幅度较大;降雨试验的径流总量超过放水试验,产沙总量在降雨强度(放水流量)和坡度较小时,放水试验多,但随着降雨强度(放水流量)和坡度的增加,降雨试验多;5°坡在不同的降雨强度和放水流量下,径流和泥沙总量变化幅度最大,故应重视5°坡的水土流失预防。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红壤侵蚀规律,并为南方红壤丘陵区开展土壤侵蚀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鸡东县双山流域总面积约为3 897 hm2,而双山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便达到2 868.2 hm2,占全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3.6%,可见治理好双山流域水土流失是重中之重。文章分析了该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与危害,采取了坡面工程防护和沟道工程两大治理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叶红  周芸 《四川水利》2007,28(5):24-26
泉水沟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运用坡面水系工程措施,通过2003年试验观测对比分析,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坡面水系工程技术在四川以及长江上游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红线为计入水土流失面积的土壤流失量控制线,容许土壤流失量是水土流失红线特征值,但缺乏水土流失红线监测的指示标志。解决水土流失监测对象问题是水土流失红线研究的首要任务。细沟是水力侵蚀作用下在坡面上产生的一种小沟槽地形,细沟形成是坡面水土流失由轻微转向强烈的最明显标志。根据细沟形态特征、侵蚀特点和发育条件,论证了细沟作为坡面水土流失红线监测标志的可行性,即细沟不仅具备坡面水土流失监测对象的条件,还可作为坡面容许土壤流失量判别的标志,而且可作为坡面水土流失治理效果评估的重要指标,更是坡面水系工程布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平沟是坡面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工程措施。它以分散、拦蓄坡面径流为主要目的,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使用这一技术与其他水保工程措施配套得当,更能充分发挥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杨云华 《东北水利水电》2004,22(7):13-14,17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水旱灾害各因素的发生发展规律、特点及物理成因,对今后一段时间洪旱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辽宁省防灾减灾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解决淤泥质基础大荷载下的稳定问题,出现了一种适合淤泥质滩地建筑的新桩型-夯扩桩.文中对夯扩桩的特点、施工工艺;设计和计算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夯扩桩在设计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的防治措施,以"防重于治"为原则.  相似文献   

15.
据2005年完成的《绥宁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资料表明:该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70690人。该县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做为落实省政府八件实事后,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做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2004年以来,共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4处,解决3.32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1141.245万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汶河河流污染严重,不仅污染了东平湖,不 危及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治理大汶河河流污染问题已刻不容缓。鉴于大汶河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原因,应从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两方面着手,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等多项措施,恢复大汶河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与植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植被破坏对水土保持的危害,详细论述了水土保持与植被的内在关系,认为植被不仅具有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是土水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张家口、承德地区风沙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防沙治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河北省不同类型区的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风沙治理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黑土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肥沃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然而由于每年的自然侵蚀和过度的人为开垦,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不少地方的黑土已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因此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抢救性地治理和保护黑土资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对沙尘暴的形成、土地沙化、荒漠化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严格执法等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荒漠化的措施,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