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化工进展》2007,26(3):F0003-F0003
研究方向 废水生物处理新型反应器及其理论 以生物三相流化床为典型代表,分别研究射流曝气厌氧流化床、污泥自吸内回流好氧流化床、各种床型结构反应器的流体力学、工业有机废水处理的生物学与工程学。  相似文献   

2.
《化工进展》2007,26(11):F0003
韦朝海教授,研究方向:废水生物处理新型反应器及其理论以生物三相流化床为典型代表,分别研究射流曝气厌氧流化床、污泥白吸内回流好氧流化床、各种床型结构反应器的流体力学、工业有机废水处理的生物学与工程学。  相似文献   

3.
《工业用水与废水》2010,41(2):68-68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相组合膜生物反应器.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进水的负荷情况,灵活调整的污水处理装置。生物反应器的首端有厌氧单元,末端有膜分离单元,中部有沉淀单元,在厌氧单元与沉淀单元、沉淀单元与膜分离单元之间分别设置有缺氧单元和,或好氧单元,所述膜分离单元内设置有膜组件。在缺氧单元、好氧单元和膜分离单元中分别有充氧装鼍,在沉淀单元、膜分离单元底部的污泥排放口,通过回流污泥控制阀泥回流泵与厌氧单元、缺氧单元和好氧单元底部的污泥回流口连接。  相似文献   

4.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相组合膜生物反应器.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进水的负荷情况,灵活调整的污水处理装置。生物反应器的首端有厌氧单元,末端有膜分离单元,中部有沉淀单元,在厌氧单元与沉淀单元、沉淀单元与膜分离单元之间分别设置有缺氧单元和,或好氧单元,所述膜分离单元内设置有膜组件。在缺氧单元、好氧单元和膜分离单元中分别有充氧装鼍,在沉淀单元、膜分离单元底部的污泥排放口,通过回流污泥控制阀泥回流泵与厌氧单元、缺氧单元和好氧单元底部的污泥回流口连接。  相似文献   

5.
一种剩余污泥减量及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水处理装置:一生物反应池连接一进水口,该生物反应池为A2/O-MBR工艺,自进水口的一端依序为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膜生物反应池,厌氧池中设有厌氧池搅拌器,缺氧池中设有缺氧池搅拌器,好氧-膜生物反应池内设有膜组件,膜组件的底部连接一曝气器,膜组件的上方连接一膜出水抽吸泵;利用微波-碱-过氧化氢进行剩余污泥处理,A2/O-MBR 污泥进入污泥调节池,污泥经调节后进入微波反应器;经微波处理后污泥进入除磷沉淀池;除磷沉淀池中设有搅拌器,经除磷沉淀后污泥处理上清液通过管路连接至生物反应池的缺氧池,作为内碳源回流。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某污水厂污水为对象进行中试规模的研究,探讨回流比对一体化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AO-MBR污水处理装置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区至缺氧区回流(R1)对NH3-N的去除影响较小,过高和过低的R1均会影响TN和TP的去除,当R1=1︰1时,系统脱氮效果最佳。缺氧区至厌氧区回流(R2)对系统脱氮影响很小,较低的R2(R2=0.5︰1)更利于系统除磷。  相似文献   

7.
新型同向流斜板沉淀池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新型同向流斜板沉淀池处理工艺,分析了新型同向流斜板沉淀池对悬浮物的去除情况,并与传统同向流斜板沉淀池进行比较。中试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同向流斜板沉淀池能很好地解决泥水分离问题,不存在传统同向流斜板沉淀池清水收集管易被堵塞现象,而且当表面负荷在30m3/(m2·h)时,SS去除率达98%以上,沉淀效率高于异向流沉淀池,为同向流斜板沉淀池的工程化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斜板沉淀器在炼钢连铸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板沉淀器在炼钢连铸水处理中的应用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河北承德,067002)曹春玲承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李春和斜板沉淀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水处理设备。它与传统的平流沉淀池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沉淀效果好、运行费用及检修费用低和减少...  相似文献   

9.
生物流化床的类型及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各种用于废水处理的生物流化床,对其结构组成、特点、适用范围及处理效果进行了分类阐述,重点总结了好氧流化床与厌氧流化床的发展概况,并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与应用生物流化床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全厂废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中的关键处理单元进行工艺优选。选择固定螺旋混合器作为絮凝沉淀系统的絮凝剂与处理水的混合装置,选择旋流混合反应器作为絮凝反应系统装置,采用斜管(板)式沉淀池作为絮凝沉淀系统的固液分离沉淀装置,厌氧处理系统选择两相厌氧工艺,好氧处理系统选择DAT-IAT工艺、污泥处理系统采用板框压滤脱水等设备及工艺处理废水。使企业在节能、降耗、提高废水处理后水质程度等方面发挥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李军  温艳芳 《水处理技术》2012,38(12):99-102,107
采用"厌氧-好氧-臭氧-流化床"组合工艺处理煤气废水,在进水COD<1 500 mg/L、ρ(NH4+-N)<100 mg/L、ρ(总酚)<320 mg/L、ρ(挥发酚)<180 mg/L的条件下,该工艺处理效果明显,对COD、酚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在95%、100%、96%左右。厌氧最佳酸化时间为48 h;好氧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30 h;臭氧预氧化好氧出水,选取1L/min臭氧流量,反应30 min,流化床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20 h。结果表明,"厌氧-好氧-臭氧-流化床"组合工艺不仅简洁、经济而且出水指标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污水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杭州市某AAO-MBR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效果和沿程运行特性分析,发现该系统处理效果稳定.在C/N比较低的进水条件下,生物脱氮效果良好,但MBR池所需风机能耗远大于好氧生物所需,好氧池的硝化效率不足70%,其生物除磷效率明显较小,基本靠化学药剂实现除磷,化学沉淀的内回流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厌氧释磷.基于这些结果和文...  相似文献   

13.
好氧生物流化床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费庆志  于波  许芝 《净水技术》2004,23(2):28-30
对好氧生物流化床的特点及工作原理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好氧生物流化床的研究现状和好氧生物流化床系统的实际应用,并对好氧生物流化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深圳某水厂斜管沉淀池沉淀效果差、排泥不畅、沉后水浑浊度偏高,最终导致滤池过滤周期短、滤后水及出厂水浑浊度偏高等问题,将斜管沉淀池改造为A型侧向流斜板沉淀池。改造并优化完成后,沉淀池空间利用率更高,运行更加平稳,对原水水质波动的抗冲击能力也有一定提升。对比相同工艺改造前后的水质效果,发现经过改造优化后,因进水导流区及运行死角的消除,沉淀池运行有效容积由74.1%提升至100.0%,沉后水平均浑浊度下降26%,平均值在0.51 NTU,滤后水平均浑浊度下降19%,平均值为0.13 NTU。运行结果表明,A型侧向流斜板沉淀池改造效果显著,适用于存在相似问题的中小型水厂。  相似文献   

15.
<正> 活性污泥系统是由曝气池、沉淀池、供氧设备和污泥回流设备所组成。曝气沉淀池是把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曝气池和沉淀池合并在一个构筑物内,省去污泥回流设备。在这座综合构筑物内,分曝气区、导流区、沉淀区和污泥区,如图1所示。工作时,污水和  相似文献   

16.
生物流化床用于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生物流化床技术是普通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相结合的废水生化处理技术,因其具有处理效率高、容积负荷大、传质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介绍了现阶段几种主要的生物流化床--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外循环三相流化床及厌氧-好氧复合式生物流化床等,并总结了其在各种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情况,指出了生物流化床技术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罗金阳 《辽宁化工》2022,(11):1641-1643+1646
生物流化床有机结合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容积负荷大、处理效率高、应用范围广,在废水处理领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介绍了生物流化床技术研究现状,综述了新型流化床工艺的发展情况,包括厌氧-好氧组合工艺、三相逆流化床、与生物膜结合以及芬顿Fenton流化床等新方向,展望了生物流化床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化床回流物料循环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循环物料在流化床内回流并参与循环的过程,进一步揭示流化床内物料的循环特性,文中搭建了冷态循环流化床顶部回流试验台。利用激光多普勒粒子动态分析仪(PDA)对塔内颗粒回流时床内气固二相流场和颗粒浓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同时对物料回流量和床内表观气速等操作条件对回流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回流颗粒在流化床内的返混可以分为3个区域:回流区、返混加速区和主流区,回流颗粒造成床内流场的不均匀性。回流长度主要受物料回流量和床内表观气速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流化床中侧向射流穿透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化床中侧向射流穿透深度的研究李海滨,王洋,张海生(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太原030001)关键词:流化床,侧向射流,穿透深度1前言气固流化床反应器中,分布板起着气体分布和支持床层物料的作用,分布板区是气体与所处理固体接触最强的区域,在氧化反...  相似文献   

20.
厌氧流化床生物膜形成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行设计的厌氧流化床反应器上地厌氧流化床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影响反应器内生物滞留量的因素(接种污泥,温度,pH,基质特性,有机质负荷)和影响生物膜构成的因素(微生物的品种及性质,生物化学反应,载体,水力特性)简述了生物膜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