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扎染新探—扎褪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染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古老的民间染色工艺技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转化,扎染技术已普及于人们的生活中。扎染是用针、线作工具,运用扎、缚、缝、结、绑、夹的手法,把织物染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制品。由于在染色时人为地使染料渗透不均匀,故而其纹理千变万化。一般说,扎染织物的色泽都是花浅底深的,而我们在经研究和实践后,在现有扎染基础上进行工艺创新,使其不再局限于“花浅底深”,这种方法称为扎褪(扎磨)法。  相似文献   

2.
扎染染色,需对织物进行扎、捆或特殊缝纫等加工处理,劳动力消耗大。本文所介绍的织物绳状整理工艺既可以提供扎染工艺的随机性,又可进行大工业生产。 这里所指的整理,包括接枝或聚合物处理,使织物部分阳离子化,以及树脂交联整理。它们改变了织物接受染料的性能,再利用不同类型染料的不同上染性,即可使一块织物上出现一系列色泽,从而达到扎染染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扎染纹样,设计捆扎法、针缝法、夹扎法和混合扎法4种扎法纹样,采用纹织CAD软件进行织物模拟,将模拟图与扎染实物图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纹织CAD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扎染纹样的骨架,色彩强烈、纹样结构规整,但在节奏感、韵律感、色彩变换、针缝痕迹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4.
郑巨欣 《丝绸》2022,(7):123-130
扎染是用线扎结织物进行防染印花的传统工艺的通称。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扎染在中国古代称作绞缬,并盛行于唐代。然而梳爬钩沉史料,考镜学术源流之后不难发现,唐代有“染缬”,北朝有“缬”,楚汉有“结”之名,却无“绞缬”。其实,“绞缬”是明治时正仓院宝物清点,将“纐缬”“臈缬”“夹缬”简称“三缬”之一的“纐缬”。虽然名无固宜,但是概念应该分清。因为从工艺形态上说,古代的“结”采用的是绑扎法,而改用“缬”时,是因为缝扎工艺的出现,而唐代的“染缬”则指采用多种扎染工艺的综合运用所得到的效果,故而有其各自的名实关系。  相似文献   

5.
所谓扎染,就是利用扎结、贴纸、包物等方法,使织物在染色过程中达到局部防染的口的,被扎结、贴纸、包物的部位出现自然花纹或艨胧相似花型的染色技术。扎染技  相似文献   

6.
扎染是一种物理性的防染工艺,制作时用针缝、打结、折叠、捆绑、紧夹等方法,将坯布按设计图案用线扎结起来。由于扎结、捆绑的松紧,针距的疏密、粗细、大小均不同,因此,在浸染时,染色效果变化无穷。扎染是一种最简单而古老的手工艺,由于工具材料简单,是人人可以学到的一种技艺。它多变,具有独特性,花纹活泼自如,有闪烁流动的朦胧感;色彩和谐,层次丰富,其色彩如放射的光环,具有动态美,且有艺术特色。 扎染图案是依靠扎结和染色配合而形成的图案,其技法不同于其他图案,以扎结的  相似文献   

7.
扎结技法和染色参数对扎染制品风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珍  王祥荣 《丝绸》1997,(9):24-28
对主要的扎结技法进行了系统试验和分析,探索了扎结技法与图案纹样的关系;对影响真丝扎染制品风格的染色工艺参数和织物物理状态等诸因素进行了试验,优选得到不同扎染网络的最佳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8.
文摘园地     
999035用计算机模拟视觉处理技术识别纰裂临界点/徐国样、费方春等/丝绸,1999,NO.4,14—17针对丝织物经纸裂的临界状态度,模拟检验员根据织物外观和经验来判断这一模糊状态的特征,建立起数学模型;并根据数学模型,就织物纸裂的临界点的视觉处理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途径;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这种处理方法的可行性。9叨36真丝绸深花浅底扎染工艺/胡志梅、侯慧芬/丝绸,1999,N。4,27-28总结了真丝绸深花浅底扎染工艺中的扎染法,指出其关键是还原剂和染料的选择,并较详细地介绍了扎染法工艺条件及染料…  相似文献   

9.
扎经染色绸是丝织品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其制作工艺是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纹样,将经丝分段扎染,经拆结、对花后再进行织造,绸面花型轮廓朦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扎经染色织物在国内外都有生产,如日本的絣及我国新疆地区的爱得丽斯花绸等等。文章初步探讨了我国古代扎经染色绸的源流、其名称的演变以及出土和传世的织物遗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扎染工艺应用于毛纺面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尝试,总结捆扎、缝扎、夹扎三种传统扎染方法应用于毛纺面料的特色及与棉麻面料的区别。重点分析扎染工艺应用于毛纺面料的优势效果,并加以设计发扬,为产品开发提供思路。其中夹扎染中,还重点讨论了叶染应用于毛纺面料的效果。并且提出了扎染工艺应用于毛纺面料时创造的三维立体面料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棉织物扎染工艺进行创新,将靛蓝、直接染料或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织物进行缝扎、捆扎或夹扎,再用拔染剂处理.根据拔染原理,靛蓝采用氧化剂高锰酸钾进行拔染,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采用还原剂保险粉进行拔染.结果表明:将拔染与扎染工艺相结合,以靛蓝、直接染料或活性染料为地色的棉织物均可实现与常规扎染相反的图案效果.由于染料的拔染...  相似文献   

12.
<正>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印染技术。在现代高科技印染技术发展中,手工扎染的工艺被不断应用,因此传统古老的扎染工艺仍有极大的魅力。不同质感的新颖织物面料、清新自然的图案造型设计、独特的印染工艺三位一体的紧密结合,运用于现代扎染,显得珠联璧合又相谐成趣。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扎染这种古老的纺织品印染工艺,民间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资治通鉴备注》详细地描述了古代扎染过程:  相似文献   

13.
扎染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的手工印染方法,已应用在丝绸、纯棉厚织物、人棉等不同面料的服装上取得各种风格。经扎染的产品花型活泼自如,色彩和谐富有层次,有晕色效果,自然柔美。详细叙述了几种常用的扎染手法。捆扎法工艺简单,易教易学,效率高,很适宜应用于服装的批量生产;缝扎法能得心应手地扎染出各种动物及花卉图案,但比捆扎法费时费工,效率较低;包物扎是将面料包缚在一定的物体上,经捆扎染色后,形成规则或不规则的纹理,风格独特,适用面广;套色扎染是单色扎染的进一步发展,扎染出的面料五彩缤纷,但操作复杂,成本价格高于普通扎染产品。还介绍了扎染服装的批量生产及试产、试销情况。  相似文献   

14.
深色织物彩色罩印是一种新型的印花技术,利用罩印涂料遮盖能力强,色彩浓艳的特点,使其覆盖于深色织物的表面;并通过一定的后整理加工从而获得较好的白色和色彩鲜艳的花色,该技术在各类深色织物上罩印,均可获得类似防拔染的效果,是仿制传统防拔染印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蚕丝的深色染色工艺1前言丝绒制品已成为畅销的纺织产品,用丝绒制成的织物,色泽纯正,手感柔软、挺滑,风格独特,缩水率大大降低,抗皱性能明显提高,穿着舒适性也明显提高。其加工技术、设备、染料、助剂也在不断改进、完善和创新。随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之近几年...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大多灵敏的服装印刷企事业来说,能在深色织物上印刷出层次丰富、色彩逼真的图像是他们最终的目标。本篇文章将详细如何制作像样的分色版并在深色的织物上印刷出色彩逼真的图像。我使用“像样”这个词,是因为无论在分色工艺上花多少时间也不可能达到完美无瑕,仍  相似文献   

17.
胡志梅  侯慧芬 《丝绸》1999,(4):27-28
总结了真丝绸深花浅底扎染工艺中的扎褪法,指出其关键是还原剂和染料的选择,并较详细地介绍了扎褪法工艺条件及染料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对深色羊绒纤维褪色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对平平加褪色法和保险粉褪色法进行比对试验;对保险粉褪色法中试验温度、保险粉用量以及振荡时间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平平加褪色法的褪色效果不能达到试验要求;当保险粉褪色法在试验温度70℃、试样与保险粉之比1∶4、振荡时间30min的试验条件下,褪色效果达到试验要求并且纤维损伤较小。此项方法的研究意义在于使各检验机构能更准确,科学地对深色羊绒纤维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扎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扎染古称“绞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扎绞”,一类是“缝续”,即缝扎。所谓缝扎是用针线依照设计好的花纹图案穿引,然后抽紧扎紧染色,再拆去线结而成。缝扎可根据作者的经验随机应变,纹样自然活泼,韵味生动。在这里,我们根据几年来的实践,主要谈一谈缝扎及其染色技术。一、工具1、手缝针和线一般情况下,对于真丝及其支数较高的棉细布面料以及精细的图案,要选择细小的手缝针和细线,反之则可选择较粗的针和线。手缝线可用丙纶线、细蜡线、涤棉线等市场上常见的线。但…  相似文献   

20.
《丝绸》2016,(11)
从手工缝扎方法和染料固色方法两方面探讨活性染料对真丝织物的扎染新工艺。首先进行单色扎染,将微波加热用于活性染料的固色,并通过试验发现染料利用率随着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 min时利用率可达90%。同时,染料利用率也随着纯碱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但从1 g/L到1.5 g/L和2 g/L,利用率增加的程度不大。织物断裂强力基本不变,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优良。证明微波加热固色的可行性、并得到最佳的固色工艺条件后,再将微波加热固色用于真丝织物的多色扎染,同时结合多种缝扎方法,可极大地丰富扎染的图案和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