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与制度安排密切相关,有效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能够加速城市化进程;反之,则会滞阻城市化甚至引起城市的异常发展。我国城市化滞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户籍管理、劳动就业等一系列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痕迹的制度安排。因此,加速城市化,必须要求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健康城市化、和谐城市与城市规划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小培  魏立华 《规划师》2008,24(5):46-51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与核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侧重于"短期内的经济绩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及城市安全等日趋"脆弱"、这种基于"脆弱性"的城市化模式亟待转型,走向健康城市化;和谐城市是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核心,制度尤其是城市规划制度的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举措.原本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存在的城市规划长期偏重于物质工程技术,追求经济效率和工具理性,漠视社会和谐和价值理性,应通过培育市民社会、建立政府财政预算质询与监管机制,强化社区规划及实施区域规划的财政税收保障制度等新举措促进城市规划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和行政区划的耦合演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魏立华  阎小培 《规划师》2004,20(11):87-92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存在以下问题:城市(镇)数量激增,非户籍人口比例过大;小城市(镇)用地粗放,企业规模效益低下;城市产业相似系数较高,产业过度竞争;“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且难以解决。行政区划的制度创新和城市规划的耦合协调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世福  易智康 《城市规划》2021,45(4):41-47,83
城市更新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是一整套有关建成环境维育和再开发的制度体系.回顾城市更新的内涵发展与制度变迁历程,制度创新决定着城市更新的模式与质量,引领着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我国从快速城市化走向深度城市化,应对城市问题的复杂性,维护建成环境的持续高品质,保障城市再开发的公共性,提高城市更新的善治性,成为新时期城市更新的制度建设需求.当前中国城市更新模式存在"房地产化"的路径依赖、更新实施的系统性目标缺失、更新管理的协同性难以建立等制度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了补齐短板、面向建成环境高品质维育的制度建立,强调善治、面向可持续再开发的制度完善等思考,并对未来城市更新的制度创新做了综合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秦芳 《规划师》2011,27(Z1):55-5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很多城市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针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准历史文化名镇”,如何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保护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成为—大课题.徐州市丰县古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针对丰县自身特色,提出“准历史文化名镇”的更新规划设计方法:促进城市功能多样性,保留原有生活氛围;保护原有城市空间肌理...  相似文献   

6.
信息专栏     
观点新城市化切忌"拼土地、拼资源、拼成本"在近日广州召开的"推动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转型升级与制度创新"会议上,多位专家直言,新型城市化建设中,切忌再"拼土地、拼资源、拼成本",要警惕以往放任城市人口增加的冲动。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王珺教授认为,按照城市化率的差异可以区分两种城市化类型,一是城市化率在50%以下的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城市等,这可称  相似文献   

7.
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市化”一般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加,城市和镇的人口增加,城市和镇的建成区面积扩大,城市生活的社会和行为特征在整个社会扩展。“城镇化”是中国人的一个概念。我去过美国波士顿6英里处的一个镇,叫“水镇”,3万人口,可以变市,但是居民自己愿意称为“镇”,保持“镇”建制,所以“镇”和“市”的差别不大。中国为什么说要区分“城市化”和“城镇化”,主要是当前中国大中城市发展取向比较明显,“镇”的发育不足,城和镇的级别也不一样,均受制于“下管一级”体制。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搞小城镇,主要是发展次级中心地,吸纳农业人口集中到小城镇中生活、生产、发展,同时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村人口来此就业。  相似文献   

8.
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伟德 《城市规划》2000,24(11):25-28
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现实 ,提出有效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若干建议 :一是全社会要统一对人口城市化重大意义的认识 ,并愿采取措施主动地推进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 ;二是通过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 ,切实消除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制约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屏障 ,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口城市化道路 ,确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口城市化速度 ;四是加快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五是有效提高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文化素质 ;六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就业 ,提高城乡就业率。  相似文献   

9.
当前,半城市化问题严重阻碍了城乡健康发展.从半城市化问题的根源分析,文章认为乡村推力和城市拉力吸引农民"进城"、城乡二元制度等是引发半城市化问题的根源,城乡人口流动中资源配置错位、乡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城镇化率的统计误差以及大量留守儿童和老人是半城市化问题的主要表现.最后提出户籍制度的渐进式改革、健全城乡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完善乡村耕地政策、就近城镇化等方式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可实施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青岛城市基础设施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青岛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青岛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急需创新.首先,分析了当前青岛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重点阐述了美、英、日三国以及我国上海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创新举措,并得到启示;最后,基于青岛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得到的启示,提出了青岛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创新的四个维度:投资主体、融资模式、投融资风险管理以及城投公司.这为青岛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创新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制度性障碍是制约我国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提出制度创新宜遵循以人为本、与国际规则接轨、扬弃及因地制宜等原则。基于上述原则,给出了制度创新的对策与建议,并提出21世纪城市管理应遵循的模式为:“凭借制度管理城市”。  相似文献   

12.
发达地区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变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贤 《城市规划》2006,30(11):36-40
结合发达地区县(市)域①开展的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区域一体化进程等背景变化是规划变革的主要动因,规划必须应对这些背景变化提出适应性的变革要求;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战略问题、规模问题和外来人口问题是发达县市城镇体系规划变革的主要驱动力;针对发达地区县(市)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发展要求,认为发达县(市)城镇体系规划重点将转向突出发展战略研究及空间管制规划,弱化“三个结构规划”,强化片区规划组织,从新的视角研究区域支撑系统规划,并提出了乡镇联盟、规划垂直管理、跨区域增长管理等相应的实施机制,增强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效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现行城乡规划体系难以应对苏南乡村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对人的需求、乡村及农业的认识存在偏差。从“以人为本”、服务型农业发展和政策制度等方面,探究苏南乡村的创新发展途径,并据此改进苏南城乡规划体系。首先,编制体系改进包括城镇体系规划的空间要素完善、总体规划的空间覆盖与管制优化、详细规划的控制创新等,并进一步总结了苏南乡村规划的新范式;其次,法规和行政体系更为人性化和适应市场经济,以服务和规范苏南乡村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姚凯 《城市规划》2007,31(2):77-83
简要回顾了近代上海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近代上海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规律性内容,对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界定明晰的产权在保持城市有序有效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产权又是为制度所定义的。在旧城更新中,通过制度对产权的明确与限制,可以约束参与者的个体行为,从而实现整个城市发展的公共目标。本文通过对新加坡牛车水和广州金花街两个典型改造案例的比较,说明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现状产权结构决定了旧城更新中不同的制度定义,而新设计的制度与基于原有制度的路径依赖则决定了旧城更新中的差异行为。以此为基础,文章强调清晰明确的产权定义是有效推动旧城有序更新的关键,而规划应作为明晰产权的重要环节在旧城更新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蔓延的动力机制与发达 国家有一定差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机 动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城市空间的 快速扩张。当城市空间的扩张缺乏有效的规 范和引导,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时,城市 空间就会进入一种无序蔓延的发展状态。 而我国城市蔓延问题的根源应当归结于政策 制度的缺陷。因此,城市蔓延的控制重在土 地的集约化利用和政策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张京祥  唐爽  何鹤鸣 《城市规划》2021,45(1):9-19,29
创新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空间生长、利用的基本逻辑.面对创新型经济形态的新需求及城市空间发展的新逻辑,通过空间供给体系和治理方式的改革来促进创新活动与功能的蓬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创新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本文解析了创新企业、创新网络、创新人才三类创新要素对城市空间的新需求特征,进而结合近年来的典型地方实践探索,提出城市空间供给与治理创新的主要策略,包括探索适应创新不确定性的分层控规体系,鼓励促进功能混合的用地管控方式,完善吸引创新项目的土地精准供给方式,支持促进持续创新的存量空间盘活方式,建构促进创新交往的共享空间营建方式,为城市创新发展转型及创新空间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城市必须尽快实现从规模扩张发展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转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内涵和趋势是城市产业空间的重构和趋于服务化.作为带动城市现代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服务业的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创新效应正在引起城市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空间要素的优化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从而推动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为了实现现代城市的转型发展.必须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转型期中国城市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重要的城市文化遗产,它们既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投影,又是构成城市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在分析上海历史风貌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解决风貌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必须重新认识历史风貌的多重价值,将其作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提升城市魅力和保持社区活力的根基,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贺辉文  耿磊 《城市规划》2019,43(4):9-14,23
城市规划是一种具有“社会契约”性质的公共政策,理应接受信用程度的检讨。在当前我国公共讨论中,城市规划获得的认可和支持度都较低,表征的是我国城市规划的信用不足问题。本文探讨了中国城市规划的信用不足的原因,发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城市规划体系形成的“制度模糊”,以及制度演变的路径依赖,造成规划的信用下滑;二,不同尺度的规划信用不同,并且,具有创新潜力的小尺度城市规划也面临信用危机;三,城市规划制度变迁和不同尺度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同时缺位是决定性因素。因而,需要以提升城市规划的信用绩效为目标,调整城市规划的“制度性”设计:城市规划应是约束社会主体的规划;强化向权利讲述真理;推动制度完善下的治理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