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流域概况 淮河,在黄河和长江之间,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古老河流,它的尾闾经江苏盱眙、淮阴、涟水,到云梯关独流入海。自1194年黄河夺淮以后,带来了淮河水系的巨大变化,致使河道淤浅,水系紊乱,洪水排泄不畅,出海口淤废,把千里淮河“挤”得只能向长江求援。从此,一条本来有自己单独入海口的河流,变成了长江的支流。其流域亦一分为二,成为今日的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  相似文献   

2.
正自南向北,运河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而其与黄河、淮河交会处,即江苏徐邳运口和淮安清口的枢纽工程在明清时期是大运河沿线工程最为密集、管理最为严格的区域。这都是在彼时黄河夺淮的情势下采取的人力措施。考察这段水利史,可以说黄河夺淮及淮安、徐州枢纽的建设与运行,在保障江南漕粮顺利  相似文献   

3.
段红东 《治淮》1999,(12):3-4
淮河历史渊源悠久,3000多年前,在 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里就出现 了“淮”字。历史上的淮河与长江、黄河、 济水齐名并称“四读”,河槽深广,海潮可 达江苏盱眙县,独流入海。“走千走万, 不如淮河两岸”是当时淮河流域社会安 定、生活富足的真实总结。但黄河夺淮 后,打乱了淮河水系,彻底淤废了淮河入 海尾闾,洪涝旱灾害日趋频繁,尽管历史 上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过不少治理主 张,但淮河仍然千疮百孔,景状依旧。直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使得淮河逐渐 旧貌变新颜。然而,洪泽湖及其下游的 防洪能力偏低,仍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及 环境发展的要求,开辟入海水道就显得  相似文献   

4.
美哉,洪泽湖     
在我国辽阔的苏北黄淮冲积平原上,有一个烟波浩渺的大湖泊,她的形状好似一只昂首欲翔的天鹅,这就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洪泽湖面积约2,590平方公里,它上接浩荡东流的淮河,下连万里长江,东注黄海之滨。洪泽湖原系淮河故道所经之地。古时,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长江、淮河和黄河这三条奔腾不息,一泄千里的巨川大江所挟带的大量泥沙和海岸推移,这里便逐渐形成了一个内陆浅湖,也叫“泻湖”。历经沧桑的淮河不断向东伸展,经过凹凸程度不同的地面,又形成了破釜涧、  相似文献   

5.
辉煌的京杭大运河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共同构成了中华大地上一个巨大的“人”字,同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两大奇迹。它北起北京,南抵杭州,穿过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全长1794km。京杭大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多,比巴拿马运河长20多倍,  相似文献   

6.
“千里淮河一眼收”,这是首都人民最近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观看“千里淮河摄影展览”后的题词,也是对183幅展览作品的中肯的评价。从祖国腹地流径的长江、黄河、淮河和贯穿南北大动脉的运河,已经有《话说长江》、《话说运河》、《黄河》等电视连续片向我国和世界人民播映了,人们从电视片可真实地看  相似文献   

7.
淮河原本东注入海,是一条美丽富饶的河流。后因黄河南泛夺淮,淮河洪水被迫逐步南泄长江。近700年的夺淮历史,使淮河原有水系混乱不堪,水灾不断;居其下游的苏北地区灾害尤甚。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江苏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治淮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了根治淮河水患,我省多次提出开辟入海水道  相似文献   

8.
淮河古称淮水,与江、河、济并称“四渎”,独流入海。根据《禹贡》等我国先秦典籍中记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沂泗,东入于海。”古时的淮河,自发源地奔腾东流,除在豫、皖两省汇纳诸流外,至今江苏淮阴市,有古泗水来会,在云梯关(今江苏响水县境内)注入黄海。泗水发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以东的陪尾山,流经曲阜至兖州折向南流,至今鱼台县又东南流至彭城(今徐州),纳古汴水,至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会沂水、沭  相似文献   

9.
京杭运河     
《水利科技》2010,(2):74-74
京杭运河自北京起,途经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5省(市),至杭州止。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近1800km,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0.
王蓓  周立霞  刘辉 《治淮》2005,(8):11-12
淮河流域是中国七大流域之一,位于中国东部的长江和黄河之间.淮河流域的水系复杂,有许多跨省河流.淮河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全长1018km.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约为19万km2和8万km2.本文只讨论淮河水系(以下简称淮河流域).  相似文献   

11.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黄河,长江之间,是联通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开阔平原地带,也是我国从东向西发展的大战略中的一块大面积的前进基地。长江有长江三角洲,黄河有黄河三角洲,可称之为两个“金三角”。淮河在黄河夺淮之后,就失去了自己的出海口,也就没有淮河三角洲。但是淮河流域却似一颗大宝石,嵌在两个“金三角”之间,使之更为光彩耀人。我们把淮河流域作为一块嵌在两个“金三角”之间的大宝石,也不单纯只是从它的地理  相似文献   

12.
《江苏水利》2006,(10):9-9
古代的淮河,与长江、黄河、济水齐名,被称为“四渎”。古淮河干流在洪泽湖以西大致与今淮河相似。当时没有洪泽湖,淮河干流到达盱眙后折向东北,经淮阴向东在今涟水云梯关入海。  相似文献   

13.
江苏地处淮河和沂沭泗下游,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逼迫淮河改道,致使这一地区洪水没有出路,泛滥成灾。建国后,江苏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治淮斗争。新沂河、苏北灌溉总渠、三河闸等一大批工程陆续兴建,使淮河下游防洪能力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4.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贯通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歼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利用自然水源、修筑人工河道、灌溉农田和进行运输的历史。据记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进攻齐国,运兵运粮,征调大批民夫,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一条运河,叫做“邢沟”.这就是后来大运河在江苏境内的一段。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相继修建了一些渠道。这些渠道虽然断断…  相似文献   

15.
徐英三 《治淮》2008,(1):10-11
淮河防总是继黄河、长江、松花江防汛总指挥部之后,第四个经国家防总批准成立的流域性防汛指挥机构。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淮河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肖幼 《治淮》2020,(2):4-7
淮河在古代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为“四渎”。千百年来,淮河生生不息哺育着两岸人民,孕育了灿烂辉煌而独具特色的淮河文明,滋长出“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淮清”的诗画美景。淮河治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从《禹贡》中的“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到潘季驯“束水攻沙、蓄清刷黄”,再到孙中山《建国方略》“修浚淮河,为中国今日刻不容缓之问题”,治淮从未中断,但像新中国一样重视程度之高、投入力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取得成就之巨,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向黄河相机补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长江、淮河和黄河的来水丰枯遭遇规律,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的工程基础,重点研究了东线工程向黄河相机补水的可能性及补水潜力。认为东线工程无论是水源还是工程运用条件均有能力向黄河相机补水,补水不仅对黄河下游河道减淤有利,而且对黄河下游及河口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淮文 《治淮》2001,(5):45
淮河是古“四渎”之一,地处我国东部南北气候过渡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生物生存环境,使其成为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区。其文化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与个性。淮河文化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大夏最重要的柱石之一,它完全可以与黄河、长江文化并驾齐驱。 由于历史的原因,淮河文化研究,过去一直被忽视或肢解,把它作为黄河或长江文化的一部分,没有形成独立的区域文化体系,确立淮河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近10年来,国内掀起了研究中国传  相似文献   

19.
落笔淮河     
一条好重好重的河哟。在这片古老的国土上,地广、土肥、人勤劳是一种格局,拥四省之躯,占地理优越,担历史重负是它的特色。把淮河托在手上,让你热血沸腾,因为它记录着淮河人的苦难与奋起,在淮河面前,我们把心裸露在阳光下称重并迸发出一种精神的动力。说甜也罢,说苦也罢,苦苦甜甜风流又潇洒。接北方连南方,依黄河挽长江,出皇帝育将相,文人墨客走四方,美丽富饶的好地方。谁知黄河南泛就是七百年,淮河乡亲流离去逃荒,要说这流浪的苦,苦味在根上,兴衰存亡原是一本帐。在我的家乡大凡年老的长者都懂得跟淮河对话,把埋在心底的烦恼和不安一古脑儿倒出来,我的祖父曾对我说:“人生的路  相似文献   

20.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2):21-21
长江、黄河等全国七大流域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均已依据各河流发育特点和水资源状况提出了当好“河流代言人”的角色定位,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可持续发展水利,长江、黄河、松花江及辽河、淮河、海河、太湖、珠江等全国七大流域的水利委员会或管理局,根据各自河流发育特点不同、水资源问题不同,并结合新的治水形势和任务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