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本研究以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为出发菌株,在10 L全自动发酵罐中进行透明质酸的发酵研究,考察葡萄糖浓度和补料方式对发酵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控制葡萄糖总浓度为80 g/L,采用初始葡萄糖浓度为40 g/L,一次性补加剩余40 g/L葡萄糖的方式时,菌体量和透明质酸的产量比分批培养时分别提高了13.5%和28.5%,乳酸的积累量降低7.89%,透明质酸的相对产率达到了10.02%,平均分子量达到了1.56×10~6u。因此,透明质酸的发酵生产可以采用补糖的方式提高生产强度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酿酒酵母为发酵菌种,使用自主优化筛选配制的糖蜜培养基,分别采用残糖反馈分批补料和连续流加补料方式,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以提高发酵液中菌体密度。残糖反馈分批补料,拟设定3个梯度,分别控制对数期发酵液中残糖含量在0.5%~1.5%,1.0%~2.0%,1.5%~2.5%。三次试验结果分别为,试验1菌体培养32 h时达到最大生物量,为28.88 g/L;试验2菌体培养52 h时达到最大生物量,为27.43 g/L;试验3菌体培养24 h时达到最大生物量,为22.06 g/L。通过连续流加补料培养菌体,结果培养30 h时达到最大生物量,为29.29 g/L。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5L发酵罐中葡萄糖补料方式对重组毕赤酵母高密度培养的影响,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葡萄糖分批发酵阶段结束以后,以不同的流加策略流加补料培养基。结果:分批发酵初始葡萄糖最佳浓度为10g/L;采用间歇补料和恒速流加补料方式培养毕赤酵母,发酵结束后菌体细胞干重分别为33.2g/L和41.5g/L,而采用指数流加补料方式,发酵前期和发酵后期控制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20h-1和0.15h-1,发酵结束后菌体细胞干重可达53.4g/L。结论:采用分阶段控制比生长速率的发酵策略,发酵结束后菌体细胞干重远远大于间歇补料和恒速流加补料发酵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50 L发酵罐中采用4种补料培养方式对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补料可以明显地促进灵芝菌丝体的生长和灵芝三萜的合成,同时,不同的补料方式对菌丝体生长和灵芝三萜合成有不同的影响。采用指数补料方式可获得较高的菌丝体干质量,并提高灵芝三萜含量,与传统的发酵方式相比,采用此补料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发酵终点灵芝菌丝体干质量达到17.68 g/L,灵芝三萜含量达到4.58 g/100 g干菌丝体,分别比分批发酵提高了65.70%和100.88%。 相似文献
5.
探究不同浓度木糖及补料对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菌株1K-9发酵木糖产乙醇的影响,提高木糖产乙醇的发酵水平,为扩大规模发酵木糖产乙醇打下基础。结果表明,菌株1K-9先采用10%木糖进行乙醇发酵,36 h补加与10%木糖培养基等体积的20%木糖培养基继续发酵,发酵至108 h时菌数也达到了(12.16±0.07)×108个/mL,较未补料发酵时有所提高;发酵108 h时醪液中残留的木糖含量为(1.03±0.02)g/L,较未补料发酵时有所降低;乙醇含量达到了6.56%vol,较未补料时提高了1.85%vol。因此补料发酵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核黄素产生菌的补料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核黄素产生菌E .ashbyii在发酵过程中菌体量、糖质量浓度、pH值、核黄素质量浓度和粘度的变化及菌体形态与核黄素生物合成之间的联系 ,发现 pH值对菌体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菌体浓度过高会导致发酵液粘度过大 ,通风供氧困难 ,菌体活力下降 .采用先低浓度培养菌体 ,然后根据发酵液 pH值的变化进行多次适量补料 ,不仅可以控制菌体的过度增殖 ,缓解通风供氧不足造成的困难 ,而且还可以保持菌体活力 ,增加核黄素的产量 . 相似文献
7.
肌苷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苷在食品和医药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它可以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等病症和作为食品呈味剂的原料.肌苷生产菌在其整个生长过程中可以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通过对种子发酵液OD值的测定,可以确定菌体所处的生长时期的最佳时间,即处于对数生长期.OD值是光的吸收度,OD值越大,说明对光的吸收率也越大,菌体也越多.本实验主要通过L18 (37)正交实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中腺嘌呤、蛋白胨、氯化钠、尿素、玉米浆、葡萄糖、酵母膏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从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试验结果显示:培养基为蛋白胨1.0%、腺嘌呤0.025%、葡萄糖2.2%、酵母膏1.4%、尿素0.8%、氯化钠0.25%、玉米浆1.5%,发酵8小时肌苷菌活性最好,肌苷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8):40-45
采用亚甲基蓝还原法研究了酒精分批发酵过程中酵母活力,以确定最佳补料时间,旨在为木薯等淀粉质原料的补料发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不同初总糖浓度分批发酵试验确定最佳初总糖浓度,然后于分批发酵(初糖240 g/L)主发酵期不同时间点(6、8、10、12、14、16、18 h)取样进行亚甲基蓝还原试验,得出发酵液酵母活力最强的时间点,最后进行酒精分批补料发酵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中酵母细胞还原亚甲基蓝的能力最大(亚甲基蓝脱色斜率最强)在10 h左右,此时补料发酵效果最好,乙醇浓度、乙醇产率和总糖发酵效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52.28±2.37 g/L,2.46±0.04 g/(L·h)和89.84%。说明通过亚甲基蓝还原试验评估酒精发酵过程酵母活力并作为补料时间指标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玫瑰醋的产率和生产效率,该研究以7%酒精度的黄酒醪对玫瑰醋进行分割补料,分析了不同分割补料次数对玫瑰醋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产品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1次分割补料和3次分割补料发酵过程酸度最高能达到5.73和5.89 g/dL,高于传统发酵对照组(0次补料分割)的5.17 g/dL。分割补料玫瑰醋在有机酸组成上与传统玫瑰醋相同,乳酸和琥珀酸含量得到显著提升,能够缓解乙酸带来的刺激性,平衡整体风味。与传统对照组相比,分割补料发酵玫瑰醋挥发性物质总量显著提升,其中主要成分,如苯乙醇、异戊醇、乙醇、乙酸异戊酯、乙酸苯乙酯等,含量均有所提高,有助于提升玫瑰醋风味。感官色泽评定表明分割补料发酵玫瑰醋在感官和色泽上均略逊色于传统玫瑰醋,但差异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分割补料发酵可用于玫瑰醋的实际生产,在有效扩大玫瑰醋产量的同时也能保证品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初始酒精浓度对醋酸发酵的影响及分批补料对贝壳钙源发酵的影响.醋酸茵在初始酒精浓度为6%vol时的产酸速率、菌体生长速率都较快,且其发酵周期适中.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分批补料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产物及副产物的合成规律.结果表明:分批补料发酵通过改善发酵的环境条件,进而提高钙离子的转化率.与分批发酵相比,发酵中钙离子的转化率由18.08%提高到了37.33%,钙离子的总浓度由16.96mg/mL提高到了33.99mg/mL.因此,分批补料发酵可显著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促进贝壳钙源的生物转化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新菌株Bacillus subtilis JSIM-518,在22L自控发酵罐上进行不同补料方式和所补原料的发酵研究,酵母粉连续补料,对鸟苷积累不甚明显,应用指数函数补料方式,匀速补入RNA和腺嘌呤物质,添加速率K值显得非常关键,当K=0.16时积累鸟苷最高,积累质量浓度为34.14g/L,高于和低于此值时,鸟苷的积累量都呈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在30L发酵罐中研究了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和补料方式对光滑球拟酵母WSH-IP303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实验确定116.4g/L左右是较为适宜的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发酵58h时丙酮酸质量浓度和产率分别为58.0g/L和0.516g/g.采用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53.4g/L,发酵24h分批补料至葡萄糖总质量浓度为115g/L的培养方式,发酵64h时丙酮酸质量浓度和产率分别为60.2g/L和0.559g/g;采用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62.6g/L,发酵24h开始连续补料至葡萄糖总质量浓度为115g/L的培养方式,发酵72h时丙酮酸质量浓度和产率分别为63.3g/L和0.586g/g,与葡萄糖总质量浓度相似(115g/L)的分批发酵相比,丙酮酸产量分别提高了3.8%和9.1%.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能促进光滑球拟酵母发酵生产丙酮酸;尽管葡萄糖补料培养可适度提高丙酮酸的产量及产率,但生产强度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自溶-酶联技术制备啤酒废酵母抽提物工艺及产物理化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啤酒酵母的利用率,利用啤酒废酵母资源,采用自溶与添加外源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酵母抽提物.以氨基氮得率、总氮得率和固形物得率为主要指标考察了对酵母自溶影响关键的几个因素,包括自溶促进剂、自溶时间、酶解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对酵母酶联自溶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自溶-酶联技术是制备啤酒酵母抽提物的理想方法,制成品中氨基氮得率、总氮得率和固形物得率分别达到4.30%、8.98%和59.0%.并对其物理性状、溶解性、pH、干湿比、总氨基酸含量等理化参数指标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雅致放射毛霉转化腺嘌呤合成ATP,系统地研究了菌体通透化方法,考察了它对腺嘌呤转化率、ATP产量的影响,筛选出较佳方法,并采用电导率法验证菌体通透性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干燥方法处理毛霉菌体,在含有3 g/L腺嘌呤的反应液中,转化生成10.13 g/L ATP,腺嘌呤转化率为82.76%,比对照组提高202.39%;干燥处理后的毛霉菌体的电导率显著提高,且电导率随干燥时间的变化趋势与ATP产量随干燥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表明干燥方法真实地提高了毛霉菌的通透性,进而提高了腺嘌呤转化率及ATP产量。 相似文献
19.
20.
The effects of increased magnesium and calcium concentrations in oxygenated and non-oxygenated conventional and high gravity worts under static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addition of 500 Mg2+ to the oxygenated 1048 OG and 1080 OG worts resulted in the most favourable changes to key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leading to increased ethanol production, enhanced vitality, increased cell numbers and an initial increased rate of fermentation, by an ale and lager yeast strain. Elevated Mg2+ levels in the non-oxygenated worts led to increased ethanol production, enhanced vitality and increased cell numbers but to a lesser degre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oxygenated worts. The addition of 800 ppm Ca2+ resulted in decreased fermentation rates, reduced ethanol production, decreased vitality and lowered cell numbers by both the ale and lager strain, in both the conventional and high gravity worts. The detrimental effect of added Ca2+ was exacerbated in the non-oxygenated wor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