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超薄切片技术及电镜检测植物病毒在寄主细胞中内含体的形态,是确认病毒的可靠手段之一。然而由于超薄切片的效果与取样及固定处理程序等有直接关系,植物细胞内含物质对观察病毒在细胞中的存在影响很大,目前常规的生物处理程序,对观察病毒在细胞内的形态都不理想,作者近两年在植物病毒样品的前处理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样品先经0.1M磷酸缓冲液(pH7.0)处理12小时,再行常规固定、包埋切片程序,获得了明显效果。选三种病毒材料,萝卜(TuMV)、克里夫兰烟(CMV)、蔓陀岁(PXV)。样品采集后,切成1  相似文献   

2.
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叶部厚壁细胞(1),将透过细胞化学法加以钙定位的研究,应用锇酸/焦锑酸钾(osmium tetroxide—potassium pyroantimonate,OTPA)与钙作用产生沉淀,再介著电子显微镜之观察,可成功地对于植物细胞内之钙加以定位(2)。不同发育时期之叶片切成小片之后,经过2.5%戊二醛/2%焦锑酸钾/0.1%单宁酸/0.1M磷酸缓冲液加以2小时的前固定后,再经1%锇酸/2%焦锑酸钾/0.1M磷酸缓行冲液的后固定,经过丙酮系列脱水后再包埋于Spurr胶中,超薄切片将直接观察,或经漂浮处理于50mM EGTA(pH7.9)或蒸馏水(pH 7.9),60℃,1 hr后再加以观察,部分切片则经由醋酸铀及柠檬酸铅双重染色,超薄切片以日立 TEM,H—600,75KV观察。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大白鼠切断坐骨神经后,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简称AchR)的分布改变及运动终板超微结构改变。在细胞水平阐述了AchR在去神经后的分布特点。方法:取Wistar大鼠10只,分以下5组:(1)去神经实验组:分别在大鼠左侧后肢中部完全切断坐骨神经后第2天、第7天、第16天、第25天,取左后肢伸趾长肌,以支架维持肌原来长度,在含1.0×10~(-7)Mα—银环蛇毒—HRP(简称α—BT—HRP)结合物的Tyrode培育液中,37℃,吹氧培育1小时,Tyrode液4℃漂洗4小时,经2%戊二醛—0.1M=甲砷酸钠(PH=7.4)固定30分钟,分离肌束,漂洗过夜,以0.03%DAB—0.01%H_2O_2  相似文献   

4.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对人的A、O、B、AB型红细胞有明显的凝集作用,并可被相应的兔免疫血清所抑制[1]。本文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血凝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材料与方法:取0.1毫升病毒材料(病兔肝脏经研磨、冻融离心后的上清液)与等量的1%的人O型红细胞悬液混匀后,分别在4℃,室温(20℃)、37℃条件下,反应1秒、30秒、1分、10分、30分等不同时间。之后,加入2.5%戊二醛2毫升固定3小时。固定好的样品经乙醇逐级脱水后滴加到盖玻片上,进行离子溅射,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5.
多种节肢动物传播的人类病毒性脑炎病毒能在鼠脑神经元内复制、增殖、并产生严重的细胞病变。本研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日本脑炎病毒(JEV)感染小白鼠后,发病动物大脑海马回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病变特征以及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形态特点。7—8克小白鼠,脑内接种JEV(京卫研_1A_2株)病毒悬液,发病后经麻醉取大脑海马回部位脑组织,按常规固定、脱水、Epon812包埋、半薄切片经精确定位后制作超薄切片,Phiilps EM-400T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6.
昆虫病毒多角体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的一种包涵体,它具有保护病毒粒子的作用。研究昆虫病毒多角体蛋白的超微结构,对于进一步了解病毒的侵入和感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银纹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幼虫,是我国大豆、十字花科蔬菜和某些香料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1979年与1983年我们曾分别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装配作了报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患者的骨髓活检组织,作了环氧树酯包埋前染色的电镜观察,现将此技术方法的初步体会报导如下:取材用骨髓活检针钻取髂后上嵴骨髓组织(5mm×1mm)一块,迅速投入1%戊二醛内(用0.1M二甲胂酸缓冲液pH7.2~7.4配制)。固定将活检组织切成1mm×1mm小块,再放入1.0%戊二醛内固定15分钟,同上的缓冲液清洗3次,每次10分钟。标本分作2份,1份用2.5%的戊二醛继续固定2小时,同上的缓冲液清洗3次后,再用1%O_sO_4(0.2M二甲胂酸缓冲液配制)固定1小时,留作常规超微结构标本制备用。另一份放入0.1M二甲胂酸缓冲液内留作  相似文献   

8.
生物标本的微波固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立  王玲 《电子显微学报》1990,9(3):116-116
微波固定是以2450MHz的微波照射浸泡在化学固定液中的标本,使固定液和标本在微波场中均匀加热、温度均匀上升。在微波场和化学固定剂的协同作用下,使组织在10秒左右的短暂时间内获得均匀优秀固定。将昆明小鼠断椎处死后打开腹腔,取出肝和肾并切成边长1毫米立方小块。除一组标本按常规的化学固定方法处理作对照外,其余标本分别放人盛有3毫升下列溶液的小玻璃瓶中,每组2只标本。实验组共分6组:第一组溶液为0.1M磷酸浸冲液(pH7.3),微波照射10秒钟;第二组到第六组溶液均为3%戊二醛(0.1M磷酸缓冲液,pH7.3)。它们之间区别是第二、三和四组微波照射时间分别为5、10和15  相似文献   

9.
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发生的研究,国内外均有许多报导,但关于苜蓿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HdNPV)形态发生的研究还未见报导。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电镜超微技术研究苜蓿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感染脂肪体细胞中的形态发生及装配过程。图A.示HdNPV多角体外形。图B.经碱解后多角体内的病毒粒子。图C.细胞核内的病毒发生基质  相似文献   

10.
在感染细胞内,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复制是否需要核的参与至今仍存在争议。而有关该病毒形态发生的系统报道仍不多见。本文使用已建立的低温包埋金标记技术结合常规包埋技术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Hep-2细胞后的形态发生学进行了定位研究,探讨了该病毒与感染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细胞核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以及病毒诱导空泡、核突出和复制复合体之间的关系。感染后4到12小时的细胞中,观察到大量核突出物形成及其由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迁移动态。感染初期,核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ODO高分辨扫描样品制备技术,观察了小白鼠、大白鼠和犬心肌纤维表面及断面的微细结构,并讨论了高分辨扫描电镜观察法的技术特点,分析了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技术方法按常规取材、将样品修成梭形,放入1%锇酸中固定1~2小时;继以1/15M磷酸缓冲液清洗,用25%、50%的二甲基亚砜分别浸泡20分钟,并在TF-2型冷冻割断台上将样品割断;尔后,用1%锇酸对样品作后固定,0.1%锇酸软化细胞基质,再以1~2%单宁酸对样品作导电处理,用1%锇酸对样品进行终末固定;最后,对其进行脱水、干燥、镀膜处理后,用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2.
耳蜗的扫描电镜观察对于研究工业噪声和军事噪声的危害、老年性和遗传性耳聋,以及某些抗生素的毒理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人体耳蜗深藏于坚硬的颞骨岩部之中,难以及时进行固定,常常因为自溶使结构受到损坏。为了探求合理保存人体耳蜗表面结构的方法,以便描述我国人体耳蜗的形态特点,我们从两具新鲜死体在死后一小时内取下颞骨标本保存在2.5%戊二醛溶液中,在死后四小时内打开卵园窗和园窗并以成二醛经窗反复灌注数次,继续放在戊二醛中固定24小时,再从0.2M二甲砷酸盐缓冲液经窗冲洗数次,投入10%EDTA二钠溶液中脱钙约7—10天,待其骨质表面硬度降低即转入磷酸缓冲液中,并以解剖显微镜观察以牙科钻头减薄骨质,逐渐暴  相似文献   

13.
草鱼出血病是我国淡水渔业的一大病害,我所与长江水产所协作开展对草鱼出血病病毒的分离,防治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本文侧重介绍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草鱼出血病病毒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的研究。材料与方法病毒制备成悬液,滴于火棉胶炭膜铜网上待干后,2%磷钨酸负染。取病鱼的肝、脾、肾组织和病变细胞,用2%戍二醛和1%锇酸双固定,苯二甲酸二丙烯酯包埋,LKB—8800型超薄切片,于JEM—100C电子显微镜观察。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对桃褐腐病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含壳聚糖的PDA培养基培养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经电镜观察发现,当壳聚糖浓度达到2mg/ml时,M.fructicola的细胞器减少,空腔增多;当达到4mg/ml时,M.fructicola的细胞受到严重破坏,主要是细胞壁破裂,导致细胞内原生质外泄或胞外物质侵入细胞内。  相似文献   

15.
衣藻(Chlamydomonas sp.)属绿藻门,是最低等的单细胞植物。近年来,随着中间纤维研究的逐步深入,在高等植物细胞和原始真核细胞甲藻中都先后证实了中间纤维的存在。那么,具有典型真核细胞特征的衣藻中是否存在中间纤维,这个问题从进化的角度看是很有意义的。我们采用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衣藻的一个新种(Chlamydomonas sp.)为实验材料。参照Fey的方法并针对衣藻存在复杂的细胞壁的特点作了如下的分级抽提:首先用1M高氯酸钠在25℃处理1小时,再用2%纤维素酶和0.5%离析酶在避光条件下25℃作用3小时,除去细胞壁成分;然后用含1%Triton X-100的细胞骨架  相似文献   

16.
唐菖蒲花叶病毒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菖蒲(Gladiolushybidus.Hort),因其花卉艳丽多姿,花叶並美,色形具佳,驰名中外。是颇受群众观赏的花卉之一。近年来,由病毒病的危害,造成种球退化,植株变态,影响了花卉的生产。作者曾于1986年报导沈阳地区唐菖蒲花叶病主要是由BYMV所致。但根据近两年的深入研究,沈阳地区的唐菖蒲花叶病多属两种病毒的复合感染(黄瓜花叶病毒CMV,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唐菖蒲病株,采自市园林所试验地自然发病株,病毒(CMV.BYMV)的分离与繁殖在园林所温室内进行。病毒提纯采用液氮冷冻破碎,0.5MPB液(pH7.2)抽提,PEG沉淀,20,000rpm离心制备病毒悬浮液;超薄切片样品采用先经0.1MPB液(pH,7.0)处理12小时,再行常规固定包埋程序。JEM—100B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7.
线虫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电镜是线虫分类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本研究利用昆虫线虫小杆属Rhabdtis sp.、三等齿属Pelodera teres、植物根结线虫三种线虫为试材进行了戊二醛固定和戊二醛-锇酸双固定技术、CO2临界点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及相互组合技术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戊二醛一锇酸双固定和真空冷冻干燥组合的制样技术更适合线虫保持较好的形态结构,经该制样方法处理的线虫体表不易变形,为线虫扫描电镜制样可参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植物材料干燥法比较及其在分类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植物材料的微形态特征是植物分类学研究中的主要手段。 植物叶片微形态特征保存的好坏,与其所用的干燥方法有密切关系;同时,微形态特征在植物分类运用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本实验采用六甲基二硅胺烷干燥法,单固定(戊二醛)微波辐射临界点干燥法,单固定(戊二醛)临界点干燥法及双固定(戊二醛、我酸)临界点干燥法,对数十种植物叶片进行了干燥处理并用扫描电镜对其观察比较。经多次试验结果表明:单固定(戊二  相似文献   

19.
在生理和理化因素刺激下,血小板可以在数秒钟内发生形变。在实验条件下,即使经过枸橼酸盐抗凝处理的血小板也极易受刺激而发生形变,从而给研究血小板微管束的超微结构带来了困难。本研究应用一种新固定法,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静息状态血小板微管束的超微结构。新固定法包括:用含有0.1%戊二醛的半强度聚合液,在37℃预固定30分钟;用1%戊二醛和2%鞣酸混合液固定60分钟;用0.1%锇酸在近冰点后固定15分钟。  相似文献   

20.
正电荷胶体铁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制备方便,分辨率较高,因此是电镜下研究细胞表面负电荷的重要标记物。我们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了Ehrlich腹水癌细胞表面负电荷的某些特点胶体铁的制备及标记方法,在预先清洗的三角烧瓶中加120ml双蒸水,煮沸;匀速注入0.5M FeCl_3·5H_2O溶液10ml,至溶液呈深红色时离火,即得到贮备液。使用时,可根据需要用适当比例的双蒸水和冰醋酸稀释成PH为1.8的不同浓度标记液。细胞先经0.2%戊二醛固定10分钟,经PBS清洗后,在各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标记液,室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