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光明 《现代矿业》2020,36(9):157-158
为了优化李楼镜铁矿一段磨矿产品粒度组成,提高磨矿效率,测定了入磨不规则矿块的力学性能,通过球径半理论公式计算出了合理球径,并进行了实验室磨矿优化条件试验,确定了实验室最佳磨矿条件为:磨矿4 min、磨矿浓度75%、钢球充填率40%、球径配比为50∶40∶30∶20=40%∶30%∶20%∶10%,在上述条件下进行了实验室精确化磨矿试验,结果表明,与现场磨机排矿相比较,精确化磨矿新生-75 μm产率提高幅度为24.5%,新生-19 μm产率降低幅度为10.2%,改善了磨矿效果,有效提高了磨矿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卢红  崔长志 《矿业工程》2003,1(5):23-25
介绍了本钢南芬选矿厂的概况,分析了目前磨矿分级作业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当前选矿技术和选矿设备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实际对流程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针对峨口铁矿一段磨矿产品粒度组成分布均匀性差以及磨矿工艺指标低的问题,结合峨口铁矿矿石力学性质和一段磨矿磨机给矿粒度组成分布,经计算,推荐介质配比方案为m(Φ100):m(Φ80):m(Φ60):m(Φ40)=30∶35∶15∶20.采用推荐介质配比方案与现厂方案以及偏大、偏小介质方案进行磨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介...  相似文献   

4.
精细分级旋流器在铁矿细磨分级工艺相比常规旋流器有明显的分级效率优势,可以减轻矿物过磨,实现大直径旋流器的细粒级分级。在某铁矿二段球磨磨矿细度-0.045mm为80%分级改造中,FX400精细分级旋流器相比FX350标准型旋流器分级质效率提高8.79%。在某悬浮磁化焙烧铁矿立磨磨矿分级工艺中,FX350精细旋流器溢流细度-0.048mm为89%,分级质效率达到63.96%。  相似文献   

5.
多碎少磨提高磨矿效率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产实例为例,探讨了磨矿过程中砸碎和磨剥对磨矿的作用,解析了人磨粒度对磨矿效率的影响,为多碎少磨工艺提高选厂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某选矿厂磨矿分级效率,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对磨矿分级工段进行工艺考察,并对考察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出最佳工艺参数:一段磨矿浓度为79%,钢球充填率为40%~43%,返砂比为280%~300%,旋流器给矿浓度为53%~56%;二段磨矿浓度为66%~69%,钢球充填率为35%~37%,返砂比为110%~150%,旋流器给矿浓度为41%~43%。通过工艺优化,磨矿浮选处理量提高了5.59 t/h,选矿回收率提高了9.0%。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多宝山铜矿石为典型的低品位硫化铜矿石,原矿Cu品位为0.41%,目的矿物与脉石矿物嵌布粒度细,精矿指标受磨矿作业效率的影响较大。多宝山铜矿选厂的二期工程分为两个系列,现有选矿工艺流程为闭路磨矿分级作业,能基本满足生产要求,但存在水力旋流器循环负荷过大、立磨机过磨现象严重的问题。对现有磨矿分级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改为半开路磨矿作业后,现存生产问题得到有效改善,磨矿产品铜品位提高到了20.05%,回收率提高到了90.18%,同时能有效降低生产能耗。  相似文献   

8.
刘志军  周咏  田艳红 《现代矿业》2016,32(10):89-90
某露天矿山选矿厂两个赤铁矿生产系列存在磨矿效果差、选矿成本高的缺点,影响选厂生产。为解决该问题,采取了提高一段磨矿入磨粒度和钢球充填率、优化钢球配比,对二段球磨机进行“二对一”改造等措施。应用实践结果表明,一段入磨粒度-12 mm含量由68.55%提高到90.60%,磨机台时处理量提高了56 t/h,磨矿细度略微减小,过磨现象得到改善,损失在尾矿中的铁降低1个百分点,可增产铁精粉约31万t,同时减少使用1台二段磨机,节约生产成本2 400万元以上,达到改善磨矿效果、增产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利坤  陈云  周平 《矿冶工程》2007,27(3):45-48
针对云南某铁选矿厂铁精矿指标降低、杂质含量超标的生产现状, 从矿石的力学强度研究出发, 进行了一段磨精确化装补球的试验研究。提出在二段磨中用尺寸合理的钢段取代钢球的方案, 并提出了对二段磨实施检查分级-溢流控制再分级的工艺流程。工业试验结果表明,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的应用全面改善了磨矿及选别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尖山铁矿选矿厂磨矿分级生产工艺流程及其控制任务,提出过程自动控制的方案,介绍了用西门子T-M集散控制系统实现磨矿分级自动控制的系统硬件配置及其应用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1.
结合湖南省临武县南方矿业多金属选矿厂现场磨矿生产工艺和自动控制技术,对磨矿分级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新型装备和模糊控制算法优化球磨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球磨机的优化给矿和比例给水,稳定了磨矿浓度和产品细度指标,保证了高频细筛的筛分效率,最终使球磨机生产率提高4.4%,原矿处理量提高11.1%,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对李楼铁矿一段强磁粗选精矿采用螺旋溜槽重选进行了早收铁精矿的试验室及工业试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工业流程改造。结果表明,经螺旋溜槽重选工艺调试,转产后取得了早收铁精矿产率15.75%、TFe品位65.50%、回收率32.24%的指标,取得了选矿厂停用1台二段磨机、明显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涛  肖金雄  龙艳 《矿冶工程》2020,40(2):60-62
对安徽某难选磁铁矿与镜铁矿混合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 采用阶段磨矿-弱磁选-筛分-中磁选-强磁选-重选-反浮选工艺流程, 获得了铁精矿产率42.20%、品位66.37%、回收率85.93%的良好指标, 实现了铁矿物的高效分选。  相似文献   

14.
以碳作为还原剂,对某镜铁矿0~15 mm粒级粉矿进行了回转窑磁化焙烧-磁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还原剂与镜铁矿配比为2.5%,在焙烧温度820 ℃、焙烧时间30 min条件下经回转窑磁化焙烧,焙烧矿磨至-0.048 mm粒级占80%,在磁场强度120 kA/m条件下弱磁选获得铁精矿,其中给矿粒级0~0.5 mm所得弱磁选精矿平均全铁品位57.27%、平均铁回收率83.24%; 0.5~1.0 mm粒级所得弱磁选精矿平均全铁品位57.55%、平均铁回收率82.92%; 给矿粒级1~5 mm所得弱磁选精矿平均全铁品位57.58%、平均铁回收率89.31%,给矿粒级5~15 mm所得弱磁选精矿全铁品位58.36%、铁回收率84.40%; 全粒级弱磁选精矿平均全铁品位57.70%、平均回收率84.97%。  相似文献   

15.
张延军 《现代矿业》2018,34(9):118-120
某石墨矿针对选厂破碎产品粒度粗、磨矿能耗高、回收率低等技术指标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工艺优化研究,并采取了有效的优化措施,提高了选别技术指标、降低了生产能耗,工艺优化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四川某锂辉石矿,在浮选入料粒度为-0.075 mm粒级占70%的前提下,系统研究了磨矿浓度、磨矿时间、介质充填率、钢球配比、药剂作用及磨矿介质类型等参数对锂辉石最佳浮选粒级(-0.106+0.038 mm)分布及品位的影响。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磨矿浓度、介质充填率和钢球配比等参数,可有效提高-0.106+0.038 mm粒级含量和磨矿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添加碳酸钠可改善磨矿过程中矿浆的流变性,碳酸钠用量为800 g/t时,能进一步提高-0.106+0.038 mm粒级产率。在-0.075 mm粒级占70%条件下,球磨和棒磨获得的-0.106+0.038 mm粒级含量相近,但球磨产品中该粒级Li2O品位更高,选择性磨矿作用更好。优化球磨参数后,锂辉石回收率可达95.92%,精矿品位为4.84%。  相似文献   

17.
甘永刚 《金属矿山》2013,42(11):69-73
福建某银铜多金属矿石由于铜品位较低,现场采用单一浮银工艺获得银精矿,金、铜仅作为伴生元素回收。由于铜在氰化浸金、银过程中的消极作用较大,因此铜的计价系数仅为01,且金、银的计价系数也受到影响。为提高矿山和湿法冶金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工艺完善与改造提供依据,对该矿石进行了部分优先快速浮铜-金银混合浮选研究。结果表明:在现场磨矿细度下,采用1粗2精快速选铜、1粗1扫2精选银工艺处理该矿石,取得的铜精矿铜、金、银品位分别为2203%、3221 g/t、2 36000 g/t,回收率分别为4651%、3221%、1254%,银精矿铜、金、银品位分别为149%、412 g/t、1 23600 g/t,回收率分别为4023%、5269%、8401%,金、银、铜的经济价值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广西某低品位难选铅锌矿含铅0.61%,含锌2.61%,选矿厂采用铅、锌各一次粗选、两次扫选、四次精选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因生产过程中,流程容易波动,影响铅锌浮选指标。为给现场工艺流程优化改造提供依据,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优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原矿磨矿细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优化铅锌的药剂制度,并对锌中矿进行再磨,闭路试验可获得铅精矿含铅52.78%、铅回收率43.36%,锌精矿含锌50.49%、锌回收率为86.50%。相比现场生产指标,铅精矿品位提高了7.67%,铅回收率提高了10.92%,锌回收率提高了4.35%,铅锌浮选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青海某难选铜矿石选铜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颖 《金属矿山》2015,44(11):74-77
青海某高硫难选铜矿石由于生产现场铜矿物单体解离不充分,黄铁矿抑制效果不理想,以及未解离的铜硫连生体以中矿的形式反复循环,致使浮选过程不稳定、生产指标不理想。为改善生产指标,在现场流程考查明确了影响生产指标原因的基础上进行了选铜工艺优化实验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粗3精3扫、精选1尾矿与扫选1精矿合并返回再磨、其余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在磨矿细度由-0.043 mm占75%提高至94%、精选硫抑制剂由石灰改为漂白粉+腐植酸钠、铜捕收剂由丁基黄药+MA改为Z-200的情况下,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16.62%、铜回收率为80.75%的铜精矿,比现场铜精矿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提高了2.05和0.54个百分点。新工艺方案对原工艺的改动很小,但生产指标改善明显,适合用于对原工艺进行优化改造。  相似文献   

20.
唐晓玲 《金属矿山》2010,39(6):63-68
针对酒钢粉矿选别系统精矿铁品位低、杂质含量高,影响高炉冶炼系数提高及焦比降低的问题,在实验室进行了6种优化流程工艺流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种优化流程均可取得较显著的精矿提质降杂效果,与现场模拟流程试验结果相比,在精矿铁回收率相当的情况下,精矿铁品位可提高2.14~3.84个百分点,SiO2含量可降低2.66~5.43个百分点。通过对6种优化工艺的流程结构及选别指标进行对比,建议按其中的强磁粗选不得精矿的磁—浮流程2和强磁粗选得部分精矿的磁—浮流程2进行下一步的扩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