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砂山油田属于长井段薄互层复杂断块油藏,具有油层数量多、纵向跨度大、砂泥岩薄互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针对油砂山油田目前开发中存在的含水上升快、储量动用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注水效果差等问题,以油田探明地质储量为物质基础,依据细分层系可行性研究,确定了油藏分断块、分层系的细分开发方案,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开发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2.
由于油田开采历史的原因,油砂山油田长期最大制度强化开采,长井段合注合采,以及油田地质特征的复杂性,目前井网及开采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油田进一步开发,油田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低,层间干扰非常严重.为了科学开发好油砂山油田,确保油田持续稳产,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油砂山油田必须细分层系开发,以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提高水驱波及系数,提高油田采油速度.  相似文献   

3.
阿南油田位于内蒙锡林浩特北约100km处,为一受构造控制的层状弱边水断块油藏,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断层发育,构造破碎、主力断块含油井段长、储层物性差,非均质严重。为提高开发效果,对油层厚度大、具备细分层系的主力区块,进行细分开发层系调整。评价认为阿南低渗透油藏主力断块细分4套至5套层系,每套层系控制7~8个小层,油层厚度12~15m时开发效果最佳。方案实施后,提高了储量的动用程度和油藏的水驱程度,开发效果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4.
在多含油层系叠合油藏开发时,水平井立体井网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油藏储量,提高开发效果。针对姬塬油田长6油藏储层砂体变化快且含油层系多而复杂的特征,本文应用多油层开发主力层优选技术、储层产能评价技术选择油藏中的优势油砂体,对各油层段进行产能分析,确定纵向上多套含油层系间的产能差异,进行目的层优选,优化水平井参数,指导水平井轨迹设计。对纵向上存在的多套有利目的层提出水平井立体井网开发思路,是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有效途径,可大幅度提高油田开发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阿南油田位于内蒙锡林浩特北约100km处,为一受构造控制的层状弱边水断块油藏,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断层发育,构造破碎、主力断块含油井段长、储层物性差,非均质严重。为提高开发效果,对油层厚度大、具备细分层系的主力区块,进行细分开发层系调整。评价认为阿南低渗透油藏主力断块细分4套到5套层系,每套层系控制7-8个小层,油层厚度12-15m时开发效果最佳。方案实施后,提高了储量的动用程度和油藏的水驱程度,开发效果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6.
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油藏储量难以计算,常规劈分方法无法适用。为解决该类问题,研制一种新型产量劈分方法,对油水井产量进行劈分。将以层系为整体的常规方法向断块/小层/油砂体进行逐一分析转变。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通过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详细解剖油砂体的动用状况,结合井网控制情况、注水受效情况和边水影响,进行潜力油砂体分类。进而针对不同潜力油砂体的驱动类型及剩余油分布类型,提出不同治理对策,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非均质多油层油田逐层段上返注水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文东非均质多油层油田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采油工艺现状,在国内首次正式提出了一套井网、多套层系、强注强采、高速开采的逐层段上返开发的新思路,丰富了细分层系的概念,并选择试验区开展先导试验.试验取得了成功,其成果直接应用于文东油田的开发调整,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该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非均质多油层油田层间矛盾突出、剖面动用状况差、储量水驱动用程度低等问题,实现了用较少的钻井达到细分层系、加密井网、高速开采、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叙述马20断块注水开发进入到中后期阶段调整开发层系的实例。随着油田开发的进展,油井在多层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严重,含水量上升快,产油量迅速递减。为了确保油田稳产,对原来一套层系合采,细分为三套开发层系。在开发调整中应用多方面资料,在搞清油层油水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部署调整井,并对每口井进行水淹层测井,掌握各个油层的水淹状况,然后整体地对注采井别进行调整和确定新油水井射孔井段。调整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侨口、马厂油田均是1987年投入开发的复杂断块油田,从“九五”期间开始进行产液结构凋整,开发层系从Ⅰ类层向Ⅱ、Ⅲ类层转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层系转移后,Ⅱ、Ⅲ类层由于物性较差,油井见效不明显,产量较低,从监测资料分析采看,Ⅱ、Ⅲ类层水驱动用较差,为了更好地动用这部分储量,提出了对油层进行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10.
针对胜坨油田坨21断块沙二段8砂层组特高含水开发后期调整效果变差的问题,对厚油层开展了细分韵律层井网重组研究.在油藏精细描述和数值模拟基础上,选择渗透率、有效厚度、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储量丰度作为分类评价参数,应用聚类分析理论对韵律层进行多参数的聚类分析,建立了多个韵律层聚类重组方案.通过井网重组技术政策界限研究和数值模拟效果预测优选开发方案,确定采用非主力韵律层和主力韵律层两套井网分别进行开发的井网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双河油田厚油发育、层间及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开采动态复杂多变的特点,把流动剖面数据资料进行各种技术处理,综合应用于油田层系细分、剩余油分布研究、油水井措施制定、聚驱调整及井下技术状况监测等方面,解决了诸多认识上的难题。通过细分层系、井网加密和厚油层挖潜等重大调整措施,延长了油田的稳产期,提高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双河Ⅴ下层系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主力层与非主力层共用一套井网,层间干扰严重。主力层大面积强水淹,非主力井网控制程度低,储量动用差。通过开展完善井网、强化注入倍数;井网抽稀,改变注采流线;分类评价非主力砂体,开展人工强边注水、氮气泡沫控边水试验,提高了各类储层储量动用程度,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油砂山油田周期注水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砂山油田Ⅰ、Ⅱ断块全面注水开发时间较早,长期注水开发已使部分区域一线油井水淹严重,油田综合含水快速上升、产量快速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合理的注采平衡、有效控制综合含水快速上升,2009年3月开始对油田部分高含水井区域开展了周期注水试验,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目前试验区内综合含水下降了9.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王成龙  周雪  刘姣  谭虹 《石化技术》2022,(12):154-156
志丹油田Z72井区主力层位为长3、长4+5和长6油层,其中长33和长61为低阻油层,是典型的多油层砂岩油藏。近些年由于低阻油层识别和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Z72井区稳产难度逐年加大,油田开发效益难以维持。通过开展低阻油层成因分析、测井识别方法和二次解释研究,在长3和长6发现了所遗漏的228个低阻油层。同时根据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明确分层系开发界限为层间级差大于5,层间压差大于3MPa。并优化了细分方案,长33-长4+52三套亚组为一套层系,长61-长62两套亚组一套层系的方案最佳。将原菱形反九点井网转化为两套大五点井网,通过对两套独立的井网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动静态资料,通过对KKM油田的储层研究、储量控制、注水开发和剩余油分布等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提出该油田仍具有"Ⅰ主力层系井网调整、Ⅱ、Ⅲ、Ⅳ层系井网完善、接替层系产能建设及实施稳产工艺"等四大开发潜力,为油田的下步调整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密闭取心方法,结合油藏动态分析、动态资料测试等方法,分别从平面、纵向和层内对双河油田北块Ⅰ5、Ⅱ1—3层系目前剩余油进行三维定量化描述。结果表明:平面上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含水大于90%的区域内,在层系边角部位、低渗透部位以及井网不完善部位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纵向上采出程度差异大,Ⅱ3层采出程度高,但剩余储量相对多,Ⅰ5、Ⅱ2层采出程度不均匀,剩余储量相对较少;层内剩余油集中在厚油层顶部及低渗透层段,取心井试油结果与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应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密闭取心方法,结合油藏动态分析、动态资料测试等方法,分别从平面、纵向和层内对双河油田北块Ⅰ5、Ⅱ1-3层系目前剩余油进行三维定量化描述。结果表明:平面上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含水大于90%的区域内,在层系边角部位、低渗透部位以及井网不完善部位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纵向上采出程度差异大,Ⅱ3层采出程度高,但剩余储量相对多,Ⅰ5、Ⅱ2层采出程度不均匀,剩余储量相对较少;层内剩余油集中在厚油层顶部及低渗透层段,取心井试油结果与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复杂断块具有断块小、储量小、形态各异,含油层系多、含油井段长、油层较分散等特点,在注水过程中,平面和层间矛盾较为突出,影响开发效果.以清5块为例,通过优选注水断块、优选注水层段、优化注水方式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上述矛盾,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古城油田B123断块油藏地质及开发现状,2004~2005年度对该断块进行了注水综合治理,但仍存在区块地层压力恢复不够及层间、层内、平面三大矛盾突出的情况。为此提出了进行区块综合治理思路,即继续保持不低于1·2的注采比,恢复地层压力;对下层系主体断块内部注水井进行整体深度调剖,改善油层动用状况;加大找堵水作业力度,达到稳油控水,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该项目针对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后 ,各类油层水淹程度已经很高 ,挖潜难度加大 ,随着井网加密调整、注采系统调整、聚合物驱油面积不断扩大及油水井套损、异常高压井层等诸多开发问题 ,而原有的开发综合调整技术及采油工艺配套挖潜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和生产的需要 ,必须应用最新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动态开发资料 ,深入分析油田地下形势 ,研究油水分布规律和分层系井网注采关系及层系间井网互补关系 ,并通过大量的矿场实践 ,建立一套高含水后期科学、高效的油田开发调整模式 ,这对指导油田的合理开发 ,实现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