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双前桥转向汽车轮胎异常磨损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前桥转向汽车的转向机构和转向原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阐述了双前桥转向汽车轮胎异常磨损的特点。针对此种特点,主要从转向机构故障方面分析了轮胎异常磨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力学角度分析了车轮侧滑和轮胎异常磨损机理。  相似文献   

2.
双前桥转向汽车轮胎异常磨损的“内因”与“外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源 《装备制造技术》2011,(11):113-116
分析了双前桥转向汽车轮胎异常磨损的"内因"和"外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探讨方向。  相似文献   

3.
重卡双前桥转向机构的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琴  张雷  洪洋 《机械强度》2008,30(2):333-338
建立重型卡车双前桥转向机构的力学分析模型.利用转向纵拉杆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分析作用在方向盘上的主动力矩和转向纵拉杆所受外力之间的关系.建立重型卡车双前桥主要部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用ANSYS软件对主要部件进行强度分析和计算,并通过相关的电测试验,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试验验证.为复杂机构的强度分析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东风某双前桥转向重型汽车在使用中存在的轮胎异常磨损问题,利用ADAMS/View软件建立了样车双前桥转向机构参数化仿真模型,基于选择的设计变量与目标函数,在iSIGHT软件中通过集成ADAMS/View模型,对设计变量进行了DOE分析,并利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实现了双前桥转向机构的多目标优化,根据Pareto最优解得到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各车轮转角误差大大减小,可有效解决车轮异常磨损问题。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和计算机仿真集成技术对转向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可为今后汽车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四轴重型车的车身长、吨位大等特点易引起转向稳定性和助力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双前桥助力转向系统设计方案。设计出对称布置轮胎一侧的六连杆一桥转向机构、八连杆二桥转向机构,开发出由双回路助力系统和双前桥转向机构组成的新型双前桥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根据阿克曼原理推导双前桥各轮偏角关系式,在最小转弯半径下确定双前桥各轮转角,减少轮胎磨损。建立2自由度四轮单轨模型,分析其基本操纵稳定性。基于轮胎原地转向阻力矩的经验公式,利用ADAMS和AMESim联合仿真技术,完成从方向盘到轮胎的机-液耦合模型建立及联合仿真接口文件生成,实现多领域建模及协同仿真。分析在方向盘转矩阶跃输入原地转向情况下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油压、轮胎偏转角度、转向响应时间等动态特性,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在对双前桥重型载货汽车转向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双前桥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助力缸基本结构,常见故障,并针对其结构及故障实施相关改进,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借助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搅拌车双前桥转向系统动力模型并进行仿真,绘制各转向轮转角变化曲线,计算转向系角传动比和力传动比。同时分析传动杆系在极限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得出各杆件最大受力。文中所述方法可为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适合于齿轮齿条式汽车转向系统的双导杆式转向传动机构;在汽车转向过程中,该机构可使两侧车轮的偏转角度关系始终严格满足纯滚动理论要求。从而减小汽车轮胎的磨损;该转向传动机构不仅设计简单。而且和传统转向系统相比,能实现更小的转弯半径。  相似文献   

9.
刘振声  赵亮 《中国机械工程》2013,24(16):2164-2167
针对企业反映的某四轴重型车双前桥转向时出现的轮胎严重磨损和跑偏现象,通过建立该车的转向和悬架系统数学模型,对悬架与转向杆系的运动干涉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双摇臂机构的运动规律。对悬架与转向杆系运动不协调量,以及轮胎做非纯滚动的趋势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减小了轮胎磨损量,改善了悬架和转向杆系的运动干涉,使车辆的行驶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0.
转向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技术,转向器是转向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汽车安全性能。为了正常进行循环球式转向器磨损试验,参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技术条件与台架试验方法》标准,采用交流伺服技术、智能集成技术与微机测控技术,设计了双工位循环球转向器可靠性磨损试验系统。试验运行表明:该试验系统经济高效,稳定可靠,满足循环球转向器磨损试验标准规定功能。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数据、实时绘制曲线和检测空载性能三大功能,从而完成循环球转向器出厂前的可靠性磨损试验,减小因服役寿命周期内的失效而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在低附着系数路面转向工况下,基于单轮制动力调节车辆横摆力矩的方法难以纠正不足或过多转向的问题,提出基于前后轮制动力分配调节横摆力矩的方法,该方法根据轮胎非线性特性,分析轮胎所受地面制动力和侧向力及其产生的车辆横摆力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求解不同路面附着系数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的分配比例,据此产生车辆横摆力矩来改善车辆转向特性。以某款乘用车为研究对象,利用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veDYNA对该方法进行双移线工况的仿真。  相似文献   

12.
王登平 《机械》2012,39(1):73-77
轮胎是车辆行驶的重要部件,但轮胎的非正常磨损——啃胎,给用户带来较大损失,特别是近期市场上反馈部分某6×4自卸车前轮啃胎严重的问题.对此,通过市场调研,对可能引起啃胎的前桥、轮胎、车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由于是部分车辆存在啃胎现象,排除了整车设计参数的不匹配问题,主要是因为在生产制造环节,因前桥、车架、轮胎等主要部件没有调整到设计要求标准.根据分析,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整改控制方案.主要是在前桥装配时确保前桥参数符合设计标准并记录;前轮配重百分百检测,车架生产严格控制对角线和平行度;确保部件及装配质量得到有效管控,整车装配完成后进行四轮定位检测,保证车辆前轮前束等参数调整到设计要求范围才能出厂.  相似文献   

13.
大型多轴转向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尚在探讨阶段,而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无法适用多轴转向车辆,建立和完善针对大型多轴转向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某六轴转向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做了探讨性的试验研究,进行了该车的稳态回转试验、蛇形试验和转向轻便性试验,并制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为多轴转向车辆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梁洪 《机械与电子》2022,(12):34-38
混合动力汽车在转向过程中易受轮胎垂向载荷、侧向力等因素的影响,为保证其稳定行驶,提出了基于改进相对滑移率的混合动力汽车电子差速控制技术。考虑车辆驾驶时轮胎垂向载荷、侧向力和侧偏角等因素,运用刚体运动原理构建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学模型;以车外某点为圆心,通过阿克曼理论计算前轴内外车轮转向角,参考汽车质心速率推算内外车轮转向工况下行驶速度,明确双驱动轮转速;推算内外侧转速和驱动轮距真实转速的耦合关系,将相对滑移率拟作差速控制参数,计算车辆系统性能指标,利用线性二次模型推导差速控制规律,以系统性能指标最小为目标,构建车辆系统最佳差速控制器。结果表明,所提技术能将电子差速滑转率控制在极低水平,降低了车辆的打滑概率,显著提升了车辆驾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刘俊  石朝欢  林贝清  黄鹤 《中国机械工程》2022,33(14):1741-1750
为减小多轴转向车辆货厢部位的第三轴转向轮转向磨损,要求该车轮与驾驶室部位的前转向轮转角关系满足阿克曼转向原理。针对某型号8×2四轴重型车辆,设计出一种第三轴线控液压转向系统,并建立其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器对第三轴转向轮转角进行控制,选取典型工况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仿真分析,并进行实车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比基于比例切换函数的滑模控制及开环控制响应更快速、趋近目标值时间及超调持续时间更短、稳态差值更小;与采用机械液压转向系统相比,安装基于该控制器的线控液压转向系统不仅能显著提高第三轴轮胎的转向抗磨损性能,同时也改善了整车的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16.
作为汽车车桥的组成部分,转向缸工作的可靠性对车桥性能以及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转向缸的研制阶段进行耐久试验。本试验系统按照真实车桥尺寸和运动关系设计台架,利用伺服缸加载模拟轮胎载荷,设计了非线性PID控制器减小多余力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控制载荷谱,在没有车桥装置的情况下完成了转向缸的耐久试验。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轴汽车前后轮转向时的闭环控制确定性模型 ,探讨了该汽车在典型的组合路面行驶过程中后轮的最优转向控制规律 ,通过引入状态反馈 ,改善了整车的转向特性。将实际汽车的前后轮胎侧偏刚度及外界干扰视为有界的不确定性参数 ,采用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方法 ,使得不确定的实际汽车模型能够很好地跟踪确定性的最优理论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克服参数摄动及外界干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多轴车辆后轴轮胎的磨损,设计了一种第三轴电控液压转向系统。重点研究了该系统的液压执行机构和对中自锁油缸的工作原理,拟合出了符合阿克曼转角定理的第三轴预期转角,建立了电控液压转向系统的模型,设计了分数阶PID控制器并提出了该分数阶PID控制器参数的选取方法,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台架试验、实车试验。拟合结果表明,第三轴预期转角在车速为10m/s和20m/s时,期望值和实际值的残差平方都在0.16以内,拟合度都在0.985以上。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分数阶PID控制系统比整数PID控制系统具有更小的超调量和更短的调节时间。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第三轴预期转角在车速为10m/s和20m/s时,期望值和实际值的误差都在±0.3°以内。由实车试验可以定性看出,安装该第三轴电控液压转向系统比不安装该系统在空载和满载时轮胎磨损情况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