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家庄凸起东段北部缓坡带主要发育了馆下段地层超覆油气藏,因此准确确定地层超覆线位置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依据地层超覆线正演模拟结果的分析认为,地层超覆线附近的地震反射同相轴尖灭点位置受不整合面倾角、地层倾角等因素的控制,沿着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变化趋势外推可定量确定地层超覆点的位置。该方法用于陈家庄凸起东段北部缓坡带馆下段超覆油气藏勘探,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地层超覆油气藏日益显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总结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勘探教训,加强地层超覆油气藏勘探技术研究,对该类油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从地层超覆边界、储层预测、含油条带和油气运移距离等方面分析了地层超覆油气藏勘探中的失利原因;指出勘探中确定精细地层超覆边界的准确位置和合理的部署原则,重视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考虑油气运移范围等因素,对于地层倾角不大、含油气高度小的地层超覆油气藏尤为重要,可极大地提高该类油藏的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北缘春晖油田不整合圈闭边界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北缘春晖油田浅层主要发育超覆-削蚀油藏,准确确定地层超覆线和削蚀线位置对于指导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地层超覆线和削蚀线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受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的限制,地震识别超覆线和削蚀线与实际地层超覆线和削蚀线存在一定的外推距离,该外推距离随地层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地层纵波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地震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外推公式,落实了地层超覆线和削蚀线的准确位置。  相似文献   

4.
地震描述中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追踪的超覆线与实际地层油藏的超覆线不一致,地层超覆线识别及刻画是地层油藏勘探成功的关键。在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思路下,通过古地貌精细分析及物源体系研究,明确地层超覆带及构造-地层型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在此基础上开展精细层序分析,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细致分析砂泥岩地震响应特征。综合运用相位分析技术、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等进行地层超覆线的识别及刻画,通过实际资料的应用,较好地刻画出了地层超覆线的位置,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塔中地区东南部CⅢ油层组含砾砂岩段的沉积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东南部含砾砂岩段沉积环境为潮汐三角洲,塔中4、塔中16井区附近发育潮汐水道和潮砂坝,塔中6井区附近发育砾质高流态砂坪;不同沉积环境下,沉积相及砂体展布差异明显,滚动勘探开发的目标也不同,塔中4、塔中16井区储层条件优越,只要存在有效的遮挡,便可以形成大型岩性或地层油气藏;塔中6井区内含砾砂岩段地层超覆位置附近的高流态砂坪是最为有利的滚动勘探开发目标。含砾砂岩段沉积相的精细研究对于寻找新的隐蔽型油藏以及提高勘探成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永进油田属于典型的地层-岩性油气藏,此类油气藏砂体范围的准确预测是勘探成功的关键,而砂体尖灭线的识别直接影响砂体范围圈定的精度。尖灭点识别的方法较多,但直接用剖面解释的方法存在较大误差,而基于调谐厚度的方法存在应用条件的限制问题,基于瞬时谱分析的地震属性方法则存在分辨率的问题。通过建立不同地质模型进行正演研究与分析,优选出识别砂体尖灭点效果较好的上覆地层下波谷幅值属性。理论测试表明,该属性比剖面直接解释和瞬时相位识别的尖灭点更接近真实位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考虑到研究区目的层分辨率低、不同砂组相互叠置等问题,结合谱分解技术,沿上覆地层下波谷同相轴提取了分频数据体的下波谷幅值属性,通过切片能清晰地识别出永进油田西山窑二、三砂组主力油层的尖灭线,且计算结果与实际井资料相符,为该区域砂体范围刻画提供了可靠依据。研究方法对同类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尖灭点识别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涠西探区经历了始新世流沙港组时期的湖泊沉积和渐新世涠洲组时期的三角洲沉积。在涠洲组沉积时期,由于涠西南低凸起隆升,在D次洼附近形成了西低东高的洼-隆格局,为地层超覆型隐蔽圈闭的发育提供了有利场所。为了精准刻画涠洲组下部发育的地层超覆型隐蔽圈闭,利用正演模型技术对调谐厚度、速度、地震分辨率对地层超覆点识别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正演模拟分析认为地层厚度大于调谐厚度λ/4时,砂岩才能形成独立的反射轴;地层实际超覆点与地震超覆点之间的误差与砂岩和下伏地层的速度差大小有关,速度差越大,误差越大;地震资料的主频对地震反射尖灭点与地层实际尖灭点的误差有一定影响,主频越高,误差越小。根据涠西探区实际地震资料设计出地层超覆模型,通过正演模拟结果拟合尖灭点误差与夹角的变化规律,发现呈降幂函数关系;根据此函数关系修正实际地层超覆尖灭位置,提高了预测精度,降低了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8.
七十年代后期,地震技术和数字处理取得了明显进展,提高了地震图象的清晰度和分辨力。应用地震振幅确定地层特征,对寻找各种地层圈闭型油气藏取得了很大进展。地震反射波图象对研究沉积史和沉积环境也起着重要作用。地震勘探方法的有效性随地层特征的不同而异。如各种类型的礁,可在地震记录剖面上成功的确定位置。对有产油气潜能的地质特征,如碳酸盐岩体、生物礁、角度不整合碎屑剥蚀层、砂坝及河道砂岩体、岩相过渡带、上倾尖灭砂岩和原生与次生白云岩等,在地震反射剖面上直接观察就较困难。如将地震反射剖面,地质调查成果和与地震测线有联系的钻探测井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对比,即可发现并确定地层圈闭型油气藏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张营革  田建华 《石油物探》2003,42(3):322-327
以沾车地区馆下段油藏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精细合成地震记录制作、高精度构造图编制及砂组地层超覆线精确落实等方法,详细分析了平均速度、密度、子波的变化对合成记录制作的影响,提出了根据古地貌确定砂组超覆线的科学方法,分析了测井约束反演、相干分析、多参数分析等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及效果。对其它类似地区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层超覆圈闭的识别和描述是勘探工作的难点,在XYX地区运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对地层超覆圈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成藏条件分析,总结出该区地层超覆圈闭成藏模式;在成藏模式的指导下,运用层位标定、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STRATA地震反演技术对圈闭进行识别和描述。根据研究结果,在该区地层超覆圈闭上钻探了陆2井.实钻证明该技术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馆陶组是整个济阳坳陷的主力含油层系,但内部各区块在馆陶组成藏机理不尽相同。陈家庄凸起东部馆陶组油藏是在超覆背景下成藏的岩性油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凸起东段馆下段砂组砂体横向变化快,砂体构造高部位含油,含油高度低,平面上呈窄条带状分布,地震解释和资源评价有一定难度。对陈家庄凸起东段馆下段构造演化、地层、沉积、储层、成藏特点、油气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归纳出适应本区实际的定量描述方法,丰富了济阳坳陷馆下段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陈家庄凸起东段北斜坡带沉积特征及有利砂体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沉积特征.是油田开发初期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表明,陈家庄凸起东段北斜坡带沙二段一馆陶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以及河流相沉积。通过岩心相分析进一步划分了各类沉积的亚相和微相类型。在砂体展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勘探实践。提出扇三角洲前缘砂、冲积扇扇中水道砂以及滨浅湖滩坝砂为该区最有利于油气成藏的砂体。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陈家庄凸起区的油气运聚条件和气藏分布规律,认为陈南断层在明化镇组沉积末期停止活动,有效地减少了天然气的溢散是形成陈家庄凸起区浅层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而气藏的分布受构造背景和沉积相带的控制;通过对勘探潜力的分析,认为陈家庄凸起的中部和盐家地区是浅层气的富集带,勘探工作的方向应该继续钻探已识别的Ⅰ类亮点,胜北断层二台阶成藏条件优越、勘探程度较低、中浅层气的勘探具有较大的潜力,陈家庄凸起西部应把重点放在成藏条件研究上,馆陶组地层圈闭是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油气成藏的分区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北北东向深大断裂控制,在松辽地区发育了东部、中部、西部3个晚侏罗—早白垩世断陷带,各带构造沉积演化存在显著差别,使得该区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在中部地区沿孙吴—双辽深断裂发育的一批继承性深断陷中,发育巨厚优质湖相烃源岩和火山岩及砂岩、砂砾岩2类储集体,断陷之上披覆多套巨厚的湖相泥岩,油气藏保存条件良好,且烃源岩持续热演化生烃,由此,在其中央低凸起带、坡折带上的近东西向继承性鼻状隆起带上发育一批大中型油气田。而在东、西部边缘断陷中,烃源岩体积较小,母质类型差,生烃丰度低,油气藏保存条件差,仅发育中、小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15.
太平油田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储层地震反射假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太平油田位于义和庄凸起北坡东部,主要含油层为馆陶组下段发育的辫状河储层。河流相频繁的决口、改道及辫状河流相砂体发育位置和砂体空间配置关系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地震剖面上产生了反射假象,从而使对辫状河储层层位的追踪及砂体的描述变得异常困难。从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储层的发育特征及地震观测因素出发,阐述了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地震反射假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利用地震资料分频解释技术和设计多井约束反演可较为准确地识别辫状河储层的反射假象。  相似文献   

16.
陈家庄凸起西段陈22块东营组地层超覆油藏地震描述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古近系东营组在陈家庄凸起西段由西、北、东3个方向向凸起高部位尖灭,形成了大量的地层超覆圈闭.以陈22块勘探实践为例,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该区东营组地层超覆油藏的地震描述技术.即利用地震资料预处理提高分辨率,在地震剖面上直接识别追踪油层;地震相分析落实有利储层发育区;分频属性分析圈定主力含油小层分布范围,刻画其超覆线的位置;测井约束反演描述主力含油小层构造,确定钻探目标.截至2006年底,利用该技术在陈22块部署了9口探井,其中6口井获工业油流,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200×104t.  相似文献   

17.
埕东凸起北坡是济阳坳陷河道砂体油气勘探的主阵地之一.以该区馆陶组为研究对象,对在精细构造解释、河道砂体描述和含油气判识3个方面应用比较成功的相干体分析、水平切片分析、三维可视化分析、地震与测井联合反演、地震属性分析、瞬时频率以及振幅值统计等地球物理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对埕东凸起北坡河道砂体进行了分类评价,共描述砂体104个,预测Ⅰ类砂体56个,Ⅱ类砂体24个.探讨了埕东凸起北坡馆陶组河道砂体描述中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家庄凸起中部地区双向油源及其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陈家庄凸起中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应用族组成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该区馆陶组的原油进行了分类,并进行了精细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馆陶组存在2类原油,且2类原油分别来自南北2个凹陷。北部沾化凹陷为主要油源,原油主要来自干渤南洼陷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南部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的烃源岩为凸起中部提供了部分油源。  相似文献   

19.
陈家庄凸起浅层天然气的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天然气工业》2006,26(4):14-17
陈家庄凸起是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的分界凸起,是浅层富集的地区兼有石油伴生气、原油降解气和过渡带气。沙河街组烃源岩和下第三系油气藏为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的浅层气聚集提供了气源条件,岩性变化和断层遮挡形成了圈闭条件,同时断层、不整合面等构成的疏导体系保证了浅层气藏的形成。来自渤南洼陷的天然气沿断层和渗透性砂体运移至陈北地区的馆陶组上段和明化镇组下段,形成构造-岩性圈闭的气顶气藏。来自利津、民丰洼陷的天然气,沿断层和不整合面运移到陈南地区的明化镇组,形成岩性圈闭气藏。  相似文献   

20.
30构造区位于辽西低凸起和石臼坨凸起转换区,东侧为渤中凹陷,西侧为秦南凹陷,具有双向供油的优越条件。该区在馆陶组、沙河街组、中生界等多个层系获得油气流,其中中生界获得高产油气流,为一复式含油气构造区。该区地层结构比较复杂,东营组、沙河街组、孔店组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剥蚀,钻探的4口井钻遇的地层变化较大。储层横向变化较大,特别是沙河街组储层以滩相的颗粒灰岩为主,横向变化快,地震反射不明显,预测难度较大。针对该构造区古近系勘探中存在的储层问题,应用国内较新的子波地震道分解与重构技术,对构造区内的地震资料进行多子波分解处理、重构等,结合钻井资料,优选出对储层比较敏感的的子波频谱范围,形成一个新的地震数据体。应用新数据体的常规地震属性对储层进行预测;利用新数据体频谱的衰减对油层段含烃情况进行预测,最终明确了30-2、30-2S两个构造区储层的发育状况及储层流体为烃类的可能性较大,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