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侏罗系烃源岩是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主要的烃源岩 ,主要有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三类 ,主要分布于中侏罗统七克台组、西山窑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 ,干酪根类型为Ⅲ型 ,有机质丰度高 ,生烃潜力大 ,为好至较好烃源岩 ,已达低成熟演化阶段 ,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 ;在台北凹陷内已发现的 10 0余个构造中 ,有的圈闭已探明油气储量 ,有的圈闭已发现油气显示 ,说明台北凹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
徐旺 《勘探家》1997,2(1):47-50
吐哈油田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侏罗系新油区,已探明两亿多吨地质储量,年生产能力达到260多万吨。本文简述了,吐哈盆地自50年代开始勘探至80年代亿吨级油田发现的勘探经过,从中得出对于一个新区,新层系的油气勘探,应遵循区域地质调查,物探工作先行,物探和综合研究相结合原则,对第一口钻探井的式油总理2应持慎重态度,对录井显示中的“  相似文献   

3.
徐旺 《中国石油勘探》1997,(1):47-50,10
吐哈油田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侏罗系新油区,已探明两亿多吨地质储量,年生产能力达到260多万吨。本文简述了吐哈盆地自50年代开始勘探至80年代亿吨级油田发现的勘探经过,从中得出对于一个新区、新层系的油气勘探,应遵循区域地质调查、物探工作先行,物探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对第一口钻探井的试油问题应持慎重态度,对录井显示中的“蛛丝马迹”应进行认真研究,同时要特别重视非常规油层的录井。重新认识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后的勘探工作将会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西南部侏罗系时代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采自吐哈盆地西南部早,中侏罗世的植物化石,在鉴定其种属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方法,描述了早、中侏罗世的植物组合特征,对其地层时代进行了新的厘定,提出了新的地层划分方案,新的划分方案不同于前人的划分结果,新方法一方面依据了新采集的植物化石资料,同时考虑到了野外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此外,还提出了根据煤层发育程度,生物化石群,不整合面和岩性等特征,识别标志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二叠系—侏罗系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查明吐哈盆地油气的成因、形成时期及运移情况,在进行盆地热史研究时采用了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该盆地侏罗系与前侏罗系砂岩石英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为60~195℃,主要在构造运动中沿微裂隙进入储集层,多形成于半咸水的还原环境,反映煤系地层湖相低等生物和陆相高等植物混合成烃的特点。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显示,侏罗纪古地热梯度由盆地西部的2.76℃/100m向东逐渐变为3.41℃/100m,盆地南带二叠纪地热梯度约为3.37~4.12℃/100m。盆地北部的台北凹陷和盆地西南部的托克逊凹陷油气成熟及运移时期为侏罗纪—第三纪,盆地南部的台南凹陷油气成熟及运移时期为三叠纪。吐哈盆地三叠纪、侏罗纪的古流体势均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反映了油气自北向南的运移规律。图4表2参3(柳益群摘)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煤成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根据原油生物标记化合物有关参数的聚类分析,将吐哈盆地原油分成源于侏罗纪煤系沼泽相(包括煤为源岩)的第一类原油,源于中、下侏罗统过渡相富藻碳质泥岩和富藻煤的第二类原油和源于上二叠统塔尔郎组湖相泥岩的第三类原油。根据原油中生物标记物的年代学特征,提出利用二萜烷指数将侏罗系的原油(二萜烷指数>08)与上二叠统的原油(二萜烷指数<0.5)加以区别的方法。根据不同沉积相带原油和相应源岩饱和烃组分中17降扁枝烷和5a雄甾烷以及芳烃中的三芳甾系列化合物进行了精细的油源对比,确定了本区三类原油的17降扁枝烷、5a雄甾烷和三芳甾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沉积相序关系,进一步从油源对比的角度证明了本区存在源于中、下侏罗统的具有商业价值的煤成油。  相似文献   

7.
通过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均一温度的分析,结合地层埋藏史和油气演化史研究了鄯善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研究表明,鄯善油田七克台组-三间房组油藏和西山窑组油藏均有两期油气充注过程,但前成藏时间稍早于后。  相似文献   

8.
针对油气区远景资源潜力评价中缺乏定量依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评价油气远景资源潜力的新概念———成藏门限,论述了油气成藏门限的地质含义及地质证据,并应用基于成藏门限理论开发的"油气成藏体系定量评价系统"对吐哈盆地前侏罗系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计算其油、气远景资源潜力分别为3.354×108t和2652×108m3,原油资源探明率仅为15%,表明吐哈盆地前侏罗系仍具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基底特征、构造特点、盆地形态及沉积充填特点的分析,首次提出了"碟状"盆地的概念,并初步分析了该类型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和油气聚集规律。认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沉积时期,"碟状"盆地的性质决定了当时盆地的沉积充填以河流、三角洲及滨浅湖发育,而缺少深湖和半深湖沉积,平面上以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组成的水网体系;油气聚集特征上表现为,烃源岩为煤岩和煤系泥岩,储集砂体类型为河道砂体、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及滨浅湖砂坝砂体等,油气盖层分布广泛且厚度分布稳定。  相似文献   

10.
吐哈盆地前侏罗系油气运聚散失烃量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气运移过程中的损耗量与聚集量是互补的,准确计算损耗量对于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将损耗烃量分为烃源岩残留烃量、储集层滞留烃量、盖前排失烃量、运移流散烃量以及构造破坏烃量5个部分。通过地质分析和研究建立了这5种损耗烃量的计算模型,并且将其应用于吐哈盆地前侏罗系资源评价。计算出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的烃源岩残留烃量为 5. 438 × 1010t(油气当量),占生烃量的 67. 9%;储集层滞留烃量为3.479 × 109t,占生烃量的 4. 47%;盖前排失烃量为1.14 × 109t,占生烃量的1.466%;运移流散烃量为1.266 × 1010 t,占生烃量的15.27%;构造损失烃量为9. 653 × 109t,占生烃量的11. 4%。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表明,通过计算运移过程中的损耗烃量来计算运聚系数、可供聚集烃量及远景资源量是可行并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煤成油"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吐哈盆地被认为是典型的煤成油盆地。通过煤岩的富氢显微组成、模拟生烃特征、特殊的油气成藏规律及不同地区预测资源量与探明油气资源量之间的对比分析发现,吐哈盆地侏罗系煤岩并不具有大规模生、排液态烃并形成商业性油田的能力。结合其他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认为台北凹陷中侏罗统油气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煤成油”。而是深层湖相与煤系的“混源油”。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库木凸起南缘前侏罗系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侏罗系是吐哈盆地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层系.库木凸起上发育有上石炭统、二叠系桃东沟群、下二叠统艾丁湖组三套烃源岩,油源断裂发育,圈闭众多,类型好,资源量丰富.吐哈盆地侏罗系、二叠-三叠系和石炭系三大含油气系统在此交汇,是前侏罗系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是一个多层系含油的巨型复式油气富集带,凸起的北缘已发现油气田,南缘的构造带同样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是近期盆地区域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3.
对控制吐哈盆地中上三叠统砂岩储集层孔隙度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热成熟度与砂岩孔隙度密切相关,而热成熟度又受地温场和埋藏史的控制。时间-温度指数可以综合反映热成熟度。当时间-温度指数大于115时,中上三叠统砂岩将变得致密。中上三叠统砂岩发育渐进型埋藏、早缓晚快型埋藏和早快晚抬型3种埋藏方式,早缓晚快型埋藏最有利于孔隙保存。第1、第2种埋藏方式砂岩的时间-温度指数与深度的关系较好,由此计算出吐鲁番坳陷中上三叠统有效储集层深度下限平均为4100m.因此,依据砂岩储集层时间-温度指数与孔隙度和时间-温度指数与深度的两个定量关系,可以在钻前预测砂岩孔隙度和有效储集层的保存下限深度,现场应用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丘东洼陷中侏罗统层序基准面旋回与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对比分析认为,丘东洼陷短期基准面的升降对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短期基准面上升,储集层储集性能变差;短期基准面下降,储集层储集性能则变好。将中侏罗统短期基准面旋回测井响应模型分为退积-退积型、退积-进积型、进积-退积型和进积-进积型等4种。同时认为,储集层物性随着中期基准面的上升,辫状河道沉积砂体变厚、粒级变粗、砂泥比增大;中期基准面下降、旋回,储集层物性明显变差。指出了相对优质储集层发育的层段对应于基准面较低部位的储集层,丘东洼陷纵向上J2X^4早期和J2s^2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层位;平面上弧形带两翼为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下侏罗统发育大范围煤系烃源岩及与其直接接触的辫状河三角洲砂岩,为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明确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模式,对提高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成功率极为重要。通过烃源岩与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岩性烃源岩的产气率实验模拟、各个地史时期盆地生气量模拟,并结合储集层岩石学、成岩演化及流体包裹体等相关地质要素的综合研究,表明吐哈盆地下侏罗统煤岩各项地球化学指标都远优于泥岩,是致密砂岩气藏的主要气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开始生气,并在镜质体反射率大于1.1%时进入生气高峰;受快速深埋、成岩压实等因素作用,储集层致密化时间为晚侏罗世;这种"先期致密""、后期生气"的源储配置关系有利于吐哈盆地大范围发育以垂向近生气中心聚集的致密砂岩气藏。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吐哈盆地发育"过渡型"与"典型"型2种致密砂岩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沉积环境与煤沼有机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煤系地层中的孢粉组合特征、煤岩中的植物残体、木化石的结构解剖和生物遗变生化石及质岩中的粘土矿物组成、微量元素分布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研究,详尽分析了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环境,并根据沉积特征将水西沟群煤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进一步分类,划分出了煤沼有机相。研究认为,早、中侏罗世吐哈盆地的气候属亚热带的季节性明显的温暖潮湿气候;沉积环境以普遍浅水的河沼和湖沼为主;水介质多为淡水、偏酸性、偏酸性;煤沼沉积环境可归纳为八种类型、四种有机相。  相似文献   

17.
尤尔都斯盆地侏罗系底部发育一套厚约200m的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这套泥岩的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好”的评价级别,有机质类型以Ⅲ1型为主,有机质演化处于低成熟阶段,这一切为油气生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盆地内发育着大面积储层和盖层,它与生油层一起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进一步研究表明,区域性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各种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8.
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煤中富集孢子体和角质体(3.0%~6.0%,全岩体积百分比),对煤中氯仿沥青“A”组成中较高的总烃馏分(30%~50%)和饱芳比(0.6~3.0)产生了影响。煤的聚集环境是影响煤的显微组分组成及生油特性的关键因素。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煤属于“晚生晚排”叠加有“早生早排”类型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吐哈盆地侏罗系水西沟群具备形成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条件,煤系地层长期大量生排气态烃为形成致密砂岩气藏提供了充足的气源,烃源岩与储集层呈互层紧密接触有利于气源内致密砂岩成藏,致密砂岩中气体的运聚与常规气藏有明显的差异,在“活塞式”充注条件下,致密砂岩气藏的含水率明显偏高,压力也呈现出高(低)压异常。吐哈盆地南部斜坡区及北部山前冲断带地区,源岩与储集层配置条件优越,是寻找致密砂岩气藏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20.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下侏罗统致密砂岩是吐哈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领域。研究了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的巴喀地区下侏罗统气藏储层的基本特征、气藏的发育分布及典型特征,从微观上分析了巴喀地区下侏罗统气藏具有源储伴生、储层致密、构造发育、保存条件较好等成藏特征。对巴喀地区下侏罗统致密砂岩气藏的研究,对于解决制约中国致密砂岩勘探开发进程的关键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