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门窗》2019,(12)
高校步道除了具有使用功能外,还应满足方便、舒适、趣味等人性化要求。而很多山地城市的高校校园的步道设计,存在人车流线分布不均、人性化设计原则不足、选线与定线混乱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高校步道的人性化设计的研究,总结出高校步道的人性化设计原则,以及步道的无障碍设计要点,并为其他的山地城市的高校步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地景区步道系统不完善的问题,对步道的营造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以步道功能性为基础,在平面布局、材料选择、空间尺度和人性化方面提供生态步道的营造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象鼻沟景区设计中,打造别具风格的山地步行体验,并丰富设计理念,为将来的山地步道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方针,当今城市化浪潮下,景观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方向,山地步道作为绿道系统的重要环节,应满足人们日益上升的对城市山水休闲游憩活动的需求。基此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鼓楼区福山生态郊野公园为例,对福州城市西北片区最具原生态的自然山地型公园,同时也是登山漫步揽城临江和亲近自然、沁人心脾的郊野公园的生态保护理念为依托,秉承保护山地景观肌理和自然本底的生态公园,通过主游步道建设串联起沿线景观资源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研究,归纳总结了山地步道在建设过程的技术要素和相应的景观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4.
黄璇 《江西建材》2023,(8):166-168
湖北省十堰市通过山林步道,串联新老城区,形成一条无障碍、易通达的生态道路,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文中通过十堰市步道的线位设计、桥梁结构设计、节点工程等内容的阐述,为山林步道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大众对于休闲生活日趋重视,森林公园成为了人们进行户外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而游憩步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人们提供健康的徒步方式,使人们尽可能地融入自然、感受自然,又能降低外界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冲击。本文主要分析游憩步道的设计原则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厦门山水步道起于本岛东部国际邮轮码头,沿狐尾山、仙岳山、园山、薛岭山、虎头山、金山、湖边水库、五缘湾、虎仔山、观音山,终于西部观音山沙滩,串联厦门岛中、北部各重要山体和水系生态节点。基于绿色、生态的慢行系统规划背景,同时也根据项目实际特点,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要求,从线路选择、桥型设计、景观附属等方面以"安全、经济、适用、美观"为基本原则,为厦门市民乃至国内外游客创建一条将海海相连,集健身、通勤、休闲与观光为一体的生态走廊带,也为类似步道系统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背景下,进行满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游憩供需、景观质量及绿色人本服务能力的城市山地公园步道设计研究,对于促进公园健康更新尤为重要。以金鸡山公园为例,基于生态保护、景观视觉质量和基础设施使用多维度协同的视角,进行城市山地公园步道路网设置及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步道选线,各因子的相对重要值由大到小为公园使用人群密度>醒目度>视域>相对距离>生物多样性>出现概率>地形地貌>相对坡度>水文条件>用地现状;2)与原有步道设置相比,基于生态敏感度、景观视觉敏感度和空间使用强度综合分析而形成的步道选线及路网设置,其分布的网状结构更具有侧重点,且对于成本因子较高区域的避让会更胜一筹。选择成本指数值最低的步道路径设计能兼顾生态保护、景观视觉质量、基础设施使用的要求,从而科学提高公园综合绩效水平,也为城市山地公园精细化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吴慧文 《江西建材》2022,(10):161-162+165
森林步道是实现休闲、旅游、文化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文中以福安天马山森林公园步道项目为例,对其项目概况、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进行分析,具体从步道布局与线路、步道路面、步道宽度、配套服务、植被、投资估算与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天马山森林步道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叶玉龙  刘颂 《住宅科技》2010,30(5):22-25
伴随着近些年城市化的高速度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大型、多功能居住区。其道路系统对居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作用愈加重要,其中步道作为绝大多数居民的出行途径将更是道路设计的重点。单一功能性步道已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围绕步道创造至美的环境成为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在环境设计中营造以人为本、满足人的不同层次要求的怡人空间,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通过对人性化步道的目标、原则、设计要素、空间布局、尺度等进行探索,对居住区步道人性化设计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0.
车伊  王南 《城市建筑》2021,(12):107-109
本文以南京市鱼嘴湿地公园为例,测量步道长度、走向;调查公园步道铺装的材料;考察记录步道周边植被;观察记录步道沿线的出入口、集散场地设置的合理性,并根据以上4个方面提出相应规划策略,为建造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公园步道景观规划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陈玲 《福建建筑》2014,(7):17-20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废弃采石场带来的危害,以及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在分析福庐山废弃采石场各主要采石坑类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福清市福庐山公园废弃采石场景观再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公共空间是一个由多因子共同构成的系统组织,本文针对山地城市的特点,解读景观空间系统在山地城市中的表现,并分别从显性因素和隐形因素两方面加以剖析,目的是从立体系统的角度全方位认知山地城市特殊的景观空间,从而更好的进行景观建设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白旭  许方  于海漪 《华中建筑》2015,(1):129-132
该文在后工业时代的背景下,选择北京市电机总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是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探讨城市工业旧址发展和衰败的历程及保护与再生的策略。以城市记忆作为切入点,对旧工业区城市记忆的塑造进行探讨,加入时间维度和主体认知,对城市工业旧址更新过程中传承延续历史文脉提供了研究思路。该文认为,城市工业遗存具有无法取代的城市特色。通过对北京市电机总厂工业遗存的景观意象完整性的深入分析,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对厂区整个场地环境提出相应的改造和再生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何韶颖 《华中建筑》2007,25(2):86-87
近年来,西欧、北美和澳洲兴起一场深刻的城市革命,即城市复兴运动.英国一些著名学者针对西欧及北美各国文化活动与城市复兴政策的相互关系,提出其研究报告The Art of Regeneration,在城市问题与文化的回应、原有操作方式的局限性、文化活动对城市公众的影响等方面,作出详细的论述.文章通过对该报告主要观点的简介和述评,介绍了城市复兴运动产生的背景、目的和特点,以求为我国的城市复兴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袁源  卜菁华 《华中建筑》2003,21(3):72-74,77
曾经繁荣的港埠逐渐被废弃,其所处的城市滨水空间也呈现一派衰败景象,人们不愿接近它。该文从景观更新的概念,以使用者的视角,比较研究国内外相关实例的方法,提出港埠景观更新的原则及要素模型。以期望城市滨水空间重新充满生机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卢峰 《室内设计》2012,93(6):3-6
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山地城市发展、影响山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基于山地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对当前山地城市设计的研究背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要性的阐述,并借鉴生态城市理论与紧凑城市理论,提出未来山地城市设计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涵。  相似文献   

17.
胡纹  李理 《室内设计》2009,(1):54-58
本文针对彭水县城的特色提出了“峡景”概念,并以彭水城市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打造由路径、场地、绿化、建筑等构成的富有山地城市特色的峡景公共空间系统、该空间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方法及其在城市中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8.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极大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人类的盲目自大。本文首先研究现代山地城市设计空间同质化、缺乏个性等城市问题,认为现行山地城市设计技术观是造成此类城市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探讨现代山地城市设计应有的技术观,并以此技术观形成现代山地城市设计在物理环境、景观塑造、地形处理、交通组织、建筑布局等重要方面的适宜技术和原则。  相似文献   

19.
南岩地处山林,景色优美、构思巧妙,是明代皇家园林中的精品。分为寺前、道院和祭祀3个功能区,并依据地形地貌可进一步拆分为7组各具特色的景象空间单元。本文在探讨了南岩宫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提炼出各空间单元的特质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组织,总结了这组园林化道宫的造园手法:依据原有地形地貌划分空间,并设置景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逻辑的空间组织,使各具特色的景象单元衔接顺畅;巧于因借并通过传说赋予园林多重内涵,使“意”“境”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20.
西南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复杂、建 设用地紧张、旧城人口密集。由于自然地理 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形成了高密度的城市 发展模式。从高密度城市的概念出发,分析 了西南山地城市的高密度发展特征及原因, 研究了西南山地城市在高密度发展影响下, 城市规模、密度、功能布局等因素对交通系 统的影响,以及交通方式、交通可达性和交 通设施等因素对空间结构的影响。在此基 础上提出西南山地高密度城市的空间结构和 交通系统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试图揭示高 密度城市的一些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