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面粉是直接食用的粮食,由于失去皮层的保护,营养物质暴露,氧化作用旺盛,且极易遭到害虫和霉菌感染。为了做好小麦面粉的储藏,延缓其食用品质下降,就必须了解小麦面粉的储藏特性及其在储藏期间的变化,以探索出适合本地区小麦面粉储藏的技术,确保小麦面粉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2.
分析基因型差异与不同储藏时间对小麦粉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面粉白度的影响极显著;红皮小麦粉白度高于白皮小麦,但红皮和白皮小麦中都有白度较高和较低的品种;不同品种小麦粉白度随着制粉后储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长,面粉白度变化存在三种类型:(1)短期上升后稳定;(2)短期上升后下降;(3)持续上升。不同类型品种面粉达到最高白度其适宜储藏时期有一定范围。面粉白度变化趋势因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低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专用类型小麦品种加工的面粉白度表现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  相似文献   

3.
水分是小麦与面粉的重要物理指标之一,在加工、储藏、收购、食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小麦与面粉中水分测定所常用及可借鉴利用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和比较了电烘箱法、真空干燥法、远红外加热干燥法、微波干燥法、近红外线光谱测定法、电阻法、电容法、核磁共振法、卡尔费林法、声学法、摩擦阻力法、蒸馏法这些检测方法的原理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影响面粉白度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粉白度是评价面粉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影响面粉白度的主要因素,诸如小麦品种、小麦生长环境、小麦品质性状、小麦加工工艺、面粉品质、面粉运输与储藏、面粉添加剂等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探讨,并提出增加面粉白度的解决途径,为提高面粉白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红 《西部粮油科技》2006,31(4):66-66,75
稻谷、小麦同属禾谷类,但其生理特性(后熟作用、陈化呼吸作用)、生化特性和储藏特性截然不同,对于稻谷来说,新加工出机的大米和新收稻谷加工的大米品质更好一些;对于小麦来说则相反,经储藏过的小麦加工的面粉或加工后经短期储藏的面粉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6.
小麦储藏品质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在储藏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理以及食用品质的变化。综述小麦储藏主要品质评价指标如发芽率、过氧化氢酶活性、脂肪酸值等,及其与储藏条件、储藏时间的关系,旨在为小麦的科学储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麦在储藏过程中所含主要物质会自发进行一系列代谢作用,直接影响小麦储藏的稳定性、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该文针对储藏期内评价小麦品质的生化指标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了解评价指标与储藏条件的关系、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准确选择灵敏指标、科学储藏小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麦在不良储藏环境下极易发热霉变产生真菌毒素,严重影响其质量安全和食用品质,监控和预防小麦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污染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简述了小麦中真菌毒素污染现状,分析了水分、环境温湿度、储藏方式、原始带菌量对储藏小麦真菌毒素产生的影响,并简述了小麦储藏过程真菌毒素预警技术的原理与研究现状,以期为小麦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的污染监控与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面粉是一种由小麦磨成的粉末,其吸湿性特别强,一般面粉储存的湿度要求是在13%左右,如果湿度大了,就会导致面粉发霉,严重时会不能食用。面粉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面粉厂家或经营面粉销售的没有合理的控制湿度的话将严重影响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因此仓库使用除湿机是不可少的。面粉储藏温湿度要求:根据一般经验,面粉的水分在12%以下,温度在35℃左右;水分13.5%,温度在25℃左右,通常可以保管3~6个月。在温度、湿度和面粉水分者处于最佳的条件下,保管期最长为一年半左右。秋冬季加工的面粉比夏季加工的面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小麦籽粒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探索实验室小量样品的最适储藏条件, 本研究以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籽粒和面粉为研究材料,对其在不同梯度温度(?20、4、35 ℃)和不同储藏时间(20、40、60 d)条件下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储藏条件对不同类型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和弱化度的影响较小,均在允差内。以籽粒方式储藏时,强筋小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品质参数基本上都在允差范围内,但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60 d),形成时间和拉伸面积超差。中筋小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湿面筋含量和粉质参数基本上都在允差内,但是对拉伸参数(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最大拉伸阻力)影响较大;尤其是当储藏条件为?20和35 ℃的情况下,除延伸性外,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最大拉伸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超差。弱筋小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湿面筋含量和拉伸各参数均在允差内,但对粉质参数(稳定时间和弱化度)影响较大,尤其是稳定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弱筋小麦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粉质各参数测定值越接近对照,在允差范围内。另外,不同类型的小麦在4 ℃条件下以面粉方式储藏时,强筋和中筋小麦的湿面筋含量、流变学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均在允差值内。因此,本研究认为4 ℃,≤60 d比较适宜小麦籽粒和面粉的储藏。  相似文献   

11.
如何贮藏加工新小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新小麦加工面粉,出现面粉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的会失去已有的市场份额,致使有些企业在库存量已满,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还不敢使用新小麦;在贮藏过程中,一些单位由于保管不当,小麦变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本文就新小麦的储藏和加工做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通过对新疆南北疆不同马铃薯主产区域、不同民族主食消费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解新疆农村居民主食消费现状及马铃薯消费习惯,从而为国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在新疆地区整体推进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访谈、集中调研等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调查了南疆泽普县、疏勒县,北疆吉木萨尔县、奇台县农村居民220户。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家庭近一年的早中晚一日三餐的主、辅食食用情况以及马铃薯的食用方式。获得有效调查问卷共192份。采用统计分析的方式,归纳总结了三餐主食食用率,小麦面粉、大米及玉米的人均食用频次以及马铃薯的食用方式。结果:新疆南北疆农村居民对于谷物(小麦面粉和大米)的人均食用频次差异不大,但对小麦面粉与大米的消耗量差异较大,小麦面粉是大米的1.6倍。马铃薯在新疆已基本达到全民消费,但在南疆地区消费量不高,且食用方式单一,仅作为菜用食用。北疆地区食用广泛,既可以做粮,也可以做菜。结论:新疆南北疆农村居民的主食消费以小麦面粉为主,对马铃薯主食化发展而言可替代性强,马铃薯主食化在新疆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10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最新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 小麦 由于食用需求量下调,美国09/10年度小麦年终库存量上调15007万蒲式耳。基于美国统计局最新加工数据,小麦食用需求量下调1500万蒲式耳,而2009年小麦质量显示09/10年度面粉出粉率将高于正常水平。出粉率提高将降低面粉加工用小麦的需求量。基于最新加工数据调整,08/09年度小麦食用需求量上调100万蒲式耳。预测小麦年度农场平均价格仍为每蒲式耳4.65—5.05美元。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月10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最新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 由于食用需求下调,本月预测美国2009/2010年度小麦年终库存增加2000万蒲式耳,达到10亿蒲式耳。基于美国统计局最新面粉加工数据,美国小麦食用需求量下调2000万蒲式耳。出粉率连续第二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导致面粉加工用小麦需求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正正常的面粉气味是一种浓的麦香味。影响面粉气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小麦储存的年限。在符合国家小麦储存条件下,3年以内的小麦内在品质方面还是可以的。不过还是越新的小麦麦香味越浓。新鲜小麦不管是气味还是营养,都是比较好的,小麦随着储藏时间的推移,其内在品质会越来越低,生物酶活性也会降低,蛋白质质量也会下降。尤其是储存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小麦  相似文献   

16.
说起面条的来龙去脉.自然要先考究面粉。狭义的面粉指小麦粉。人类食用小麦,目前考古发现的结论是.最早于4000年前出现在新疆孔雀河流域。3000年前.小麦开始取代小米在北方原有的优势地位,成为北方最重要的农作物。其时已出现石搓盘、臼杵、碓等食物加工器械.也出现了用石臼捣制的粟谷面粉.但小麦面粉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小麦各部分的化学成分及主要化学成分在小麦各部分的分布;阐述了小麦在制粉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论证了随着小麦出粉率愈低,面粉的精度愈高,但营养价值越低;高出粉率85%面粉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但因纤维含量增多,人们食用后消化率降低;而我国是以谷类型膳食结构为主的国家,面粉是人民的主食之一,为了达到营养均衡解决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缺乏问题有必要生产强化面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居民谷类及薯类消费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一年食物频率调查”的数据,对55211名15岁及以上居民的谷类及薯类的食用率、食用频率和食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大米、小麦面粉、杂粮、薯类的食用率分别为98.9%,87.6%、59.9%和84.1%,每周食用频率分别为12.8次、6.5次、1.6次和2.1次,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量分别为265.9g、134.8g、21.5g和59.6g。大米、小麦面粉、杂粮、薯类城市的食用率均高于农村,但食用频次和食用量均低于农村。一类农村大米的食用率、食用频次和食用量均最高,三类农村最低;而小麦面粉和杂粮的食用频次和食用量则以三类农村最高,一类农村最低。四类食物的每人每天食用量均是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面制品的食用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生产不同的面制食品要求面粉具有独特的食用品质:如用来制作面包、馒头、饺子的面粉,它要求蛋白质含量高,面筋的筋力强,而且稳定时间长,弹韧性好;再如用来制作饼干以及糕点的面粉,它要求蛋白质含量低,及筋质筋力弱,弹性差,但面粉的塑性好;然而国内一般小麦品种加工的面粉难以达到食品专用钳的要求;即使有一些小麦品种的面筋含量较高(大于32%),但面筋的筋力较差,也难达到各种专用粉的食用品质要求。因此只有在调整生产工艺的过程中,有效地添加面粉复合型的改良剂,以弥补原粮的工艺品质的不足,才能满足中档食品专用粉的工艺需要,从而改菩了面制品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品种黑小麦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色泽变化及PPO活性,并对黑小麦面粉色泽及其面片色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黑小麦面粉白度较低,色泽偏绿、偏黄,但达到原粮食部对小麦粉白度等级标准一级要求;黑小麦面粉加工成不同种类面片后,L*值明显降低,a*值、b*值均升高,符合中国黄碱面条要求,其中鲜面片色素含量和PPO活性最高,是影响鲜面片色泽关键。相关分析表明,黑小麦面粉L*值与鲜面片及蒸煮后冷冻面片和干面片L*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黑小麦面粉PPO活性与面粉、鲜面片、干面片、冷冻面片及其蒸煮后L*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且面片中PPO活性与其色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黑小麦色素与面片色泽没表现出很强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