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7)
本文从陈永洲被拘事件分析入手,浅谈市场驱动力在我国新闻业中的作用,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以及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新闻业的产业属性确立起来,由此带来受众意识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影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新闻媚俗、新闻侵权四种问题有增无减。市场驱动力在构建新闻专业主义的同时也对其起了消解作用,我国未来新闻业的发展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发挥市场驱动力的作用而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6)
"媒介审判"现象一直为人诟病,这种超越司法程序的媒体审判实质上是媒介舆论监督功能的畸形化。本文对陈永洲事件进行简要回顾,结合相关法律知识探析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媒介审判"行为,从而为我国规避"媒介审判"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8)
在如今几乎以核裂变速度传播的网络时代,柴静渐渐被符号化,俨然成为中国电视的某种力量存在的代表。这种现象如如何制造的?谈柴静,就要从《看见》栏目谈起,谈她的网络博客、她的职业形象,概括起来就是专业主义和民粹主义的要素的整合标本。本文从新闻专业主义视角,浅析《看见》栏目与柴静。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2)
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由来已久,纵观下来有两种不同的思路。本文从这两种不同的思路出发来诠释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介绍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演变;对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演变及应用进行解读;展望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7)
新闻专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获得新闻界的认同,并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尝试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其视野下新闻标题的走向,从表现、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三方面着手,力图揭示新闻专业主义在标题写作中的新方向、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5)
伴随着传媒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媒介实践的深入,当下"新闻专业主义"成了学界和业界关注重点之一。本文对2012年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分析其研究局限,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
新闻专业主义诞生于20世纪初,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媒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仍然是学界和业界炙手可热的词。本文对2012年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分析其研究局限,提出其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7)
邵飘萍自谓"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他的新闻思想与实践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本文利用新闻专业主义视角对邵飘萍的新闻思想与实践进行分析,阐明其对中国新闻事业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4)
网络民意产生于信息在互联网中的匿名性和交互性传播,其初衷或许是好的,但由于自身缺陷以及媒体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对媒体和从业者的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独立性造成冲击和不利影响。本文从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理念的概念入手,结合实例,分析网络民意对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理念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极大冲击,也使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威胁。"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都能成为新闻传播者,使得新闻把关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没有他律,加上自律的缺失就会使新闻专业主义大打折扣。这种现象也引发了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理念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3)
《大公报》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份历经百年仍在出版的中文报纸。从它诞生到发展,一直所秉持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我们现今新闻事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0)
新闻专业主义,因其"自由、客观、公正"的根本理念广受新闻从业人员的推崇。然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改变了新闻媒体的线性传播方式,受众介入了新闻生产,以公民新闻网站、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日益消解新闻专业主义。在这样的现实图景下,要实现新闻专业主义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对分散化的受众提出专业规范的要求,需要克服报道中的主观偏见,克服消费主义对媒体的影响,而这些多多少少都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7)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诞生于西方,20世纪初传入我国,开始了它的本土化探寻,虽然这个过程历经波折甚至一度中断,但是至今,新闻专业主义中的某些理念对我国当代新闻界仍具有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从历史的视角,梳理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在我国的发展脉络,探寻其对当今新闻业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0)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恐怖事件传播的媒介环境相比"9·11"事件之时更为复杂和多元,如何在恐怖事件传播中理性秉持客观性、独立性、真实性等理念,有必要对专业主义进行话语重构。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5)
本文由2012年底两则医患新闻报道,探讨新媒体时代坚守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困境及相应的对策。新媒体时代复杂的传播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几大难题:一是零时间信息生产对新闻时效性的重新定义,二是公民记者成为影响新闻场域的新兴力量,三是新媒体浮躁氛围下寻求存在感。要解决这些问题,重构新闻专业主义,需要从传媒业、职业新闻人、新闻价值标准与伦理等多个向度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4)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热点事件因其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成为了舆论高度关注的焦点,舆论的非理性成分决定了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余姚"鞋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评论通过事件发生后尊重民意的评论态度来稳定社会情绪,通过事件转折后引导民意的评论技巧去转化社会舆论,通过事件总结后反思民意的评论原则来深化社会认知。在此次热点事件中,新闻评论充分发挥了其积极、正确、及时、权威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7)
在悬而未决的马航MH370事件中,以CNN、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为代表的外媒占领了报道话语权,中国媒体则一直在"亦步亦趋"地发布关键性信息,往往借"外媒之口"报道新闻,甚至有一些媒体只得失语般的"作壁上观"。究其缘由,在外国媒体凭借着自身的新闻报道理念与专业分析方式独占鳌头时,中国媒体由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相对滞后、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经验的匮乏、以及传统媒体重要职责的缺漏,导致了国内媒体对新闻真相的话语权有所缺失,不得不在"信息迷雾"中徘徊。本文主要以马航事件为例,对我国媒体尝试提出一些改进性建议,以促进国内媒体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6)
在当今新闻摄影实践中,有两支队伍,一支是专业摄影记者,一支是业余摄影通讯员。专业和业余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在哪里,如何才能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充分发挥自己潜力,对能否拍出好的新闻图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4)
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中,京华时报报道的失范致使其公信力受损,被大众认为有滥用舆论监督权的嫌疑。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怎样合理使用自己的舆论监督权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