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9)
本文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对《甘肃日报》的少数民族报道进行框架分析,宏观再现该报勾勒出的少数民族媒介图景,并探究其背后的政治建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更科学地进行少数民族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8)
邹韬奋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他创建与经营管理过《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等7个报刊和遍布全国的生活书店,是我国近现代传媒业经营管理的成功典范,韬奋先生对于"生活"的经营管理和现代产业化经营管理理念对于当下媒介产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本文着重对邹韬奋先生《生活》周刊及其系列传媒机构经营理念和策略做相关归纳和概述,从而探寻有益于今日媒介产业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3)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大的影响。人们开始关注媒介本身对社会、对文化造成的影响,于是有了两大不同的立场:媒介悲观主义和媒介乐观主义。本文以媒介环境学派里持媒介悲观主义的传播学者为代表,分析他们的思想观点,得以窥见媒介悲观主义在传播思想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9)
媒介本身正在以坐标式架构的形式发展,现代人适应着媒介的宽幅发展和窄幅限制并在各种媒介包围下更替着自己的生活,每一种新的媒介形态的出现,对于人类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新的讯息,这种新的媒介势必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产生极为重要却容易被人忽视的塑造与控制作用。媒介的强大吸引力使个人的意义不取决于人本身而决定于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7)
伴随媒介的发展、技术革新,以及媒介深入社会生活程度的加深,媒介暴力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日益复杂化,对受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利用各类平台的表述方式也较为多样化。本文选取影像文本从受众与效果层面分析媒介暴力对行为态度的影响,从内容方面分析媒介暴力如何利用媒介平台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6.
王瑞  徐雷 《建筑与文化》2020,(8):170-172
当下数字媒介被广泛植入生活环境当中,媒介技术被用于激活本地场景且与特定位置关联,因此媒介转变为"地理媒介",并塑造了新环境与新行为。文章初探地理媒介对环境行为研究的新挑战,通过将场景作为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分析场景在新环境中作为信息系统的变化方式,并由此推导出地理媒介驱动下环境行为变化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2)
大众媒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对都市文化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对婚恋观的变迁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买房"与"结婚"之间的矛盾,来分析和考察大众媒介对都市婚恋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5)
国家形象在当今社会已经被提升到了影响综合国力的高度。而大众媒介则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每一位受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将国家形象与大众媒介相结合,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将二者作用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国家形象进行相对详细的概述后,又将其与大众媒介相结合,论述了怎样充分利用大众媒介进行国家形象的传播,并初步探讨了我国大众媒介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8)
本文以小说《白鹿原》的改编版本——广播剧版、戏剧版、电影版为研究对象,运用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分析文学作品跨媒介改编的媒介选择问题,得出媒介对信息具有偏向性的结论。并认为某种媒介并不具有相对其他媒介的绝对优越性,关键是找到最佳的媒介方式来获取、呈现、交流某条信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3)
新媒体的发展给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而我国当前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存在重技术教育轻整体素养培养等问题。要使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有针对性且有效,必须以全面了解并真正理解青少年媒介生活为前提,着重培养青少年的理性批判精神和能力,并建立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6)
媒介的变化,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子媒介重新组织了社会环境并削弱了物质场所(自然场所)对场景的重要性,使人们的经验和行为不再受其所处场地的限制,也不受哪些人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限制。这种新的信息流动模式对青少年群体社会行为的影响日益显现,从印刷媒介过渡到电子媒介,青少年正在加快融入成年人群体的脚步,童年正在日益模糊。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6)
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手机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功效。当然,手机媒体在改变人们生活的现状下,也面临着许多生存瓶颈。本文基于媒介融合的环境,对手机媒体传播信息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向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媒介呈现出融合趋势。在此环境下要想寻求发展就必须立足媒介融合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探寻新时代下媒介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和道路。由此对各个工作在一线的新闻工作人员在工作内容、方式及改革方向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欲立足当下,探究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0)
在全媒体时代,媒介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新媒介素养也进入一个全民讨论的时代。尤其是对于西南地区来说,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新媒介素养,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是加强少数民族新媒介素养的最佳突破口。本文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研究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状态,旨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8)
文章通过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家长、幼儿媒介使用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幼儿接触与使用媒介的家庭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幼儿的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的媒介使用习惯以及家长对待媒介的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幼儿接触与使用媒介的行为。调查还发现,存在家长媒介素养偏低、幼儿电子媒介使用频率较高等现象,文章对此提出相关家庭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5)
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这本书是关于媒介系统的研究。在本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四个重要的命题:"热媒介冷媒介"、"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地球村"。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麦克卢汉又提出了"麻木性自恋"和"媒介的杂交能量",这些观点的提出都对世人理解媒介做了很多的铺垫与阐释,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麦克卢汉对传播学领域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9)
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对情感的维系和传达,无一不是通过媒介来进行的。爱情作为永恒的主题,不同时代的人们是怎样来进行爱情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怎样利用媒介来传递相思之情或增进感情?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媒介进行分析以探究爱情信息传递方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1)
纵观媒介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媒介总是以叠加的方式向前发展的。本文就这一现象,选取《申报》中有关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以为当今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媒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自近代报业的崛起到今天新媒体的勃兴,青少年儿童的生活与社交方式、价值观念在大众媒介影响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活动范围窄化、语言表达成人化、消费需求异常化等等,媒介这把“双刃剑”使成人与青少年儿童的界限难以明辨。为此,优化大众媒介,推动青少年儿童世界的回归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5)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大众传播媒介对公众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这就对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介素养教育旨在提升农民工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选择和有效合理利用。本文旨在探讨全媒体背景下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提升策略,旨在对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