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火力发电厂冷凝热排向大气造成能量浪费的问题,国阳新能集中供热工程利用大型高温水源热泵回收热电厂冷凝热进行供热。介绍了热电厂冷凝热的特点和该工程的设计方案。分析表明,该方案能提高热电厂热效率,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小区在供热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该小区进行集中供热的改造方案,并从政策规定、供热效果、换热站操作管理等方面,论述了集中供热的优势,为住宅小区供热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改造过程中,提出分布式混水直供的供热系统.该系统工艺简单、运行稳定、供热效果良好,同时运行调节方案灵活,可根据供热面积的变化,采用混水直供和分布混水直供的供热方式,该系统城市集中供热改造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我国北方地区供暖主要采用哪几种方式?陈振楼:我国基本的供热方式大致有三种: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集中供热,家庭燃煤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目前华北地区大中型城市均有一个或几个热电厂为热源的热网,如北京市随着高碑店热电厂的并网和城区管网的进一步扩建和改造,供热面积可进一步发展到  相似文献   

5.
城镇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能改造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有效解决目前集中供热管网存在的易腐蚀、使用寿命短、"跑、冒、滴、漏"严重、热损失大、水质差等问题,对供热系统节能改造中使用的供热管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项目是国内首次系统地对预制保温塑料管道设计、生产、应用开展研究,对集中供热预制保温塑料管道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起到促进和技术保障作用,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可有效解决传统集中供热管网的易腐蚀、寿命短、热损失大等常见问题,提高了城镇供热管网建设水平、减少管网维修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供热管网漏损率,对保障城市供热安全和供热节能,促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双热源联网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方案的选择及实际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热源或各热源联网运行是当前或今后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方向,我国许多城市均设计了热电厂与锅炉房联合供热方案,但是绝大多数仍为独立运行,没有实现多热源运行方式。本文介绍了包头市昆区集中供热系统联网运行方案的优化过程,确立了理想运行工况。该方案在95-96采暖期应用后,我们对理想运行方案下的实际运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实践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由此得出了双热源供热系统比单热源供热系统安全可靠、便于调节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以煤为一次能源的电、热能量供应系统,建立不同规模的热电厂以满足区域供热的要求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效果.随着社会的进展,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能源结构的改变,将有新的能源转换方式.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进入城市将给节能减排带来很大的优越性.本文从定性的角度就杭州市主城区集中供热系统做了客观分析,认为煤改气改造工程以分散供能比集中供热节能减排效果更好些.当然不同供热系统情况也不一样,原则上应以改造后的方案的节能减排效果最佳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热电厂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存在大量的低位热能。热泵系统具有将低位热能提升为高位热能的能力。本文即是根据山西某热电厂的节能改造方案介绍了利用吸收式热泵系统回收电厂冷凝余热用于集中供热的新技术;并对新型供热系统做出能效和经济性评价,认为新技术应用具有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有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双热源或各热源联网运行是当前或今后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方向,我国许多城市均设计了热电厂与锅炉联合供热方案,但是绝大多数仍为独立运行,没有实现多热源运行方式,本文介绍了包头市昆区集中供热系统联网运行方案的优化过程,确立了理想运行工况。该方案在95-96采暖期应用后,我们对理想运行方案下的实际运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实践证明了方案是可行的,由此得出双热供热系统比单热源供热系统安全可靠,便于调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一 概述 七十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机导致能源价格的上涨,为了实现各种能源的可靠供应和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丹麦开始致力于能源应用研究,并采取了三种举措: l、使用天然气,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2、在供热方面,扩建集中供热,并使之很容易适应燃料的改变; 3、在发电方面,增加热电厂,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供热方面,丹麦首先扩建了大城市的集中供热系统,将新用户连接到现有的供热管网上,扩大管网规模,把燃油或燃气集中供热锅炉房改造成热电厂,或利用大型电厂作为热网的热源。 然后,丹麦对小城镇新建供热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目前常用的集中供热系统,根据热源方式可分为热电厂供热、集中锅炉房供热系统。热电厂供热系统按供热机组的型式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型:装有背压式汽轮机的供热系统,常用于工业企业自备热电站;装有低压可调节抽汽口汽轮机的供热系统,  相似文献   

12.
天津城市集中供热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截止2000年底,住宅供热面积为4225万m~2,市区住宅热化率为57.6%,其中集中供热面积为3911万m~2,集中供热率为53.28%。以前,我市在制定城市供热规划时以热电联产的热电厂的供热规划为主,以锅炉房供热作为调峰,在热电联产达不到的地区以锅炉房供热为主,缺少认真考虑远期热电联产和近期区域锅炉房如何相结合的过渡方案。当热电厂因种种因素建设缓慢而满足不了城市供热发展需要时,加上供热管理体制不完善,分散小锅炉房便大量兴建。针对燃煤小锅炉供热  相似文献   

13.
在西安市三环内供热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由于供热煤的燃烧产生SO2、NOx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与采用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展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来代替中小型燃煤锅炉供热,能明显地改善西安市空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目前供热收费问题 ,针对各种系统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提出了在住宅集中供热系统中 ,采用双管下供下回单户取暖方式 ,取代传统的单管上供下回取暖方式 ,以实现对用户供热进行独立调按的设想 ,以解决目前供热收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能源枯竭已经成为抑制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分配不均匀以及能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现阶段,集中供热系统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供热主要模式,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集中供热范围不断扩大,供热管网运行压力增加,供热管网水力失衡、热源浪费等问题涌现,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改造势在必行.基于此,通过以供热管网节能改造为研究对象,简述开展节能改造的必要性,主要解决当前供热管网热源失衡、设备老化、供热效率低、智能化运行效果差等问题,分析供热管网节能改造智能化运行设计,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针对供热管网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改造措施,推动我国供热管网节能改造以及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到1985年为止,全国有近五十个城市建有集中供热设施,总供热能力达5715MJ/S。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是以热电厂(包括老发电厂改造)做为热源的,大多数都存在着热源不足问题。在冬季最冷时间,通常采用原有较大锅炉房的锅炉或新建的区域性锅炉房的锅炉做为集中供热系统的调峰锅炉,这种办法虽然可以达到调峰的目的,但是新建区域性锅炉房仍存在着投资多,运输量大,运行、维修和管理人员多,占地面积大,供热成本高等缺点。  相似文献   

17.
李丽燕 《城市建筑》2013,(6):284-284,294
本文根据东南电化搬迁工程热电联产项目工程供热机组热负荷工况,对该电厂供热机组补水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补水改造方案,增加热电厂安全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专 题 论 文 文 章 囹 目 作者姓名 刊登瑚号 备注集中供热 大有可为 甘冽泉1关于中、小型热电厂供热机组配置问题的探讨 徐紊清1国内外矿棉、玻璃棉、耐高温棉的发展现状及在 毕道义1节能领域的作用城市煤烟型污染的剖析与集中供热的途径 王维珍2从赤峰供热论凝汽机组与背压机组联合供热的经济性 白秉阳2浅谈榆次市的集中供热途径 徐宏然2呼和浩特市小街区区域供热的评价$$珍3区城热电站集中供热合理选取热化系数之我见 姚志会3热力站供回水温度自动调节问题及分析 肖瞩全3小区采暖供热量的一步预报 徐江兴4论提高小型热电厂经济效益的途…  相似文献   

19.
蔡明灯 《区域供热》2010,(6):31-32,62
近年来,湖州地区部分用热企业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舍去原本既节能又环保的热电厂集中供热方式,而采用导热油小锅炉供热。这不仅有碍于节能减排,同时在理论上也混淆了两种供热用汽方式的实质内涵。为此有必要加以分析比较,从而鼓励企业采用热电厂集中供热方式用汽模式的选择,更好地推动节能减排。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比较证明:指出导热油小锅炉供热方式用汽的缺陷和用热企业采用热电厂集中供热方式用汽的优越性。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而且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20.
自1980年以来,东北地区沈阳,阜新、抚顺、鞍山、本溪、大连、锦州、吉林、长春、赤峰等十个城市分别利用老电厂改造、热电厂挖潜和工业企业余热的热水作为供热来源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