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回收叉车负载下降的势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液压恒压网络的带二次转换元件---液压变压器的负载势能回收方案,并在仿真软件AMESim中建立了仿真模型;以5 t叉车载荷为例,通过设定参数分析得出了此方案能量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1前言 在能源日趋短缺的今天,负荷传感技术在工程机械上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但是在叉车上还处于尝试阶段。叉车受发动机或变速箱PTO口的限制,存在很难解决的转向、制动和工作油源问题。负荷传感制动阀能够将负荷全液压转向系统和全液压制动系统衔接起来,为转向和制动提供油源,以减少变速箱或发动机PTO口数量,使液压和制动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满足系统节能和制动可靠的要求,同时使整车结构布局更紧凑合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液压提升装置下行过程中负载重力势能转化为热能耗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全液压势能回收系统。介绍了新型势能回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势能回收系统中液压蓄能器、液压泵/马达及其变量机构的参数进行匹配。应用AMESim建立仿真模型,对系统的操控性能和势能回收效果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势能回收系统能够实现液压提升装置重力势能的回收,势能的回收效率随着负载的增大而提高,并逐渐趋于稳定。系统操控性能良好,能够控制液压提升装置以不同速度稳定下行,不受负载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叉车举升装置工作时产生可观的重力势能,普通叉车通常忽略了这部分能量,致其白白损耗掉,能量利用效率低下,同时也使液压系统发热,缩短了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通过对液压蓄能器的合理使用,构造出一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液压能存储和再利用的节能模型,并在多学科领域系统仿真软件SimulationX上建立了该模型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5.
叉车是工程机械中重要的搬运装卸工具,在举升货物时产生大量的重力势能,一般叉车将这些势能以热能的形式流失,造成叉车液压系统温度升高,并可能降低液压元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同时造成大量的能量消耗。为了避免以上弊端,降低叉车举升系统能量消耗的目的,该文提出对叉车举升系统进行能量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超级电容中再利用,从而提高能量使用效率。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叉车在稳定工作情况下货物下降的重力势能回收利用率可达49.8%,超级电容的充放电能量利用率最多可达89.1%。  相似文献   

6.
为缓解液压缸制动期间形成的冲击作用并降低能量损耗,设计了一种建立在液压蓄能器基础上的储能系统并回收制动能量,利用AMESim平台对系统制动性能与能量回收效率开展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0~0.5 s期间液压缸保持匀速运动的状态,之后系统到达制动阶段并进行能量回收。在切断阀开始制动的时候回油路已经达到很小的流量,从而不会对缓冲腔形成明显冲击作用。随着负载的增大,所需的制动时间也更长。在不同的负载下,液压缸的制动腔压力与制动距离都会发生变化,表明此系统能够充分适应负载的变化。不同初速度下液压缸制动腔各项参数都出现增大现象,随着初速度的增大,制动时间由1.6 s延长至1.75 s,达到了良好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物流中长体物资特别是有防爆要求的长体物资日益增多,普通搬运设备已无法满足狭窄高密度存储环境下该类物资的作业要求,针对这些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防爆侧面叉车。该车采用多负载敏感技术,仅用一个防爆电机满足行驶、转向和多工作装置所需动力,克服传统三电机(行走电机、举升电机、转向电机)防爆成本高的问题,解决了双向驾驶、多方式转向、多执行机构工作和防爆等多功能集成等难题;该车采用多执行机构单泵供油、优先阀内置集成阀、动态信号负载敏感优先转向、动态特性仿真及测试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系统的能耗、稳定性和响应速度之间的最佳匹配设计。  相似文献   

8.
<正>我公司1台卡尔玛DCD250型(25t)叉车,在发动机怠速状态下举升货叉时,升降缸无动作;当发动机转速上升到1500r/min举升时,升降缸缓慢举升,而负载举升时升降缸无动作。该叉车升降缸下降时动作正常。该叉车共有2台齿轮式液压泵,即P1泵和P2泵。其中P1泵用于向升降缸供油,P2泵向倾斜缸、侧移缸、转向器、制动器、蓄能器和先导  相似文献   

9.
叉车电能和液压能回收系统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研究叉车电能和液压能回收系统,对比分析了两种系统的区别,设计了两种回收系统的测试装置。通过试验测试和软件分析计算出了在不同条件下两种系统的能量回收率,然后从回收率的角度指出了两种系统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经济的增长,叉车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物流设备数量也在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废弃车辆也相应的增加。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相反如果能够重新回收利用不但能减轻环境压力,而且能变废为宝。作为叉车的关键零部件变速箱,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对社会的长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动重型叉车在轻载和重载举升时具有速度范围宽且蕴含丰富重力势能的特点,同时为避免单一大排量液压马达发电机在重载低速时对重力势能的回收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液压马达发电机的势能回收系统.所提出的势能回收系统包含2套液压马达发电机,依据操作手柄信号进行单/双液压马达发电机回收模式切换.讨论了举升油缸在带载下降时...  相似文献   

12.
得益于各行业发展过程中对物流业的需求,作为物流业中使用最广泛的设备,叉车的市场销售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14年1—9月,我同叉车总销量277371台,与2013年同期的249194台桐比,增长11.31%。机型格局各类型叉车销量均有所增长。相比而言,电动叉车增长幅度较大,而内燃叉车增长较小,这与国际、国内对排放要求增加、仓储物流需求增加有关。区域格局2014年1—9月.我国各区域叉车销售情况变化不大.排名前5位的依然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以及上海等地区,其中,广东省销量从原来的第二名升到第一名。  相似文献   

13.
叉车     
本届展会上叉车参展商较少,所展示的产品品种也相对较为单一,新概念、新原理的叉车几乎没有推出。因此,国内叉车企业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怪圈  相似文献   

14.
针对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题目,设计一辆以重力势能驱动的自控行走的无碳小车,小车具有赛道障碍识别、轨迹判断及自动转向功能和制动功能。本文设计并加工出一辆满足比赛要求的小车。实践表明,该小车结构合理、操作简单、运行轨迹符合大赛要求,小车运行平稳、行程远、避障多、设计方案优良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为自控无碳小车及相关机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型叉车在下降中大量势能被浪费的问题,以某公司40 t大型叉车为研究对象,采用液压蓄能器设计出相应的节能系统并选型;在AMESim环境建立改进的提升系统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节能率为17.1%且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工程基础赛道命题要求,本文针对重力势能车在设计、调试过程中所出现的多类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针对性的提出设计重力势能车的设计方案,讨论与分析确定了重力势能车各部分的结构与工艺,为重力势能车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根据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要求,设计了一种以重力势能为唯一能量、具有连续避障功能的重力势能环形驱动车。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点集拟合方式,利用Sol i dWorks生成凸轮,再基于Sol i dWorks Mot i on仿真形成的轨迹来优化凸轮,由凸轮推杆机构控制小车转向行驶;通过齿轮机构放大传动比,增大势能驱动车行程;最后制作出样车,调试验证行驶轨迹。该设计获得了湖北省一等奖,响应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碳。  相似文献   

18.
黄前德  李泽正  石甜  曾镛 《机械》2012,39(12):31-32,37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对参赛小车的运行轨迹有特殊要求,即小车在运行过程中能自行避障。为了满足此功能,在对小车结构进行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小车轨迹的数学模型和方程。然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建模进行仿真分析,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对小车结构进行优化,同时获得小车在起点的关键数据,如起始角、起始坐标及起始速度等,为小车后续的制作和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将负载质量和质心位置的变化转化为智能叉车整体质量和质心的变化,通过坐标变换对基于横滑特性的智能叉车变负载圆周运动进行建模;运用仿真软件分析了负载质量和质心位置的变化对智能叉车轨迹的影响,研究表明,负载质量和质心位置的变化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过转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曲柄滑块转向机构原理,设计了一种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无碳小车。建立了重力势能驱动的无碳小车的数学模型,以最大程度增大无碳小车轨迹重合度为目标,运用Simulink通过仿真分析得到最佳无碳小车绕障碍物的行驶参数。针对无碳小车结构尺寸的多样化,提出了一种能计算出最佳小车绕行的障碍物间距和初始摆放角度的后续处理方法。探讨了提高小车运行平稳的方法与措施,提高了小车的运行精度。确定了小车的结构参数及总体方案。实验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无碳小车结构和绕行参数,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加轨迹绕行重复度。该小车为无碳小车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意义,为相关机构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