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核电厂一期投运的两台AP1000机组,率先实现核能供热(热电联产)试点,在提升了核电厂热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排放到环境中的乏热。随着一期工程450万平方米市政供热工程的投运,有必要结合核电厂、首站及市政管网系统,开展仿真分析,为核电厂供热运行提供指导。采用APROS热工软件,建立了基于全厂级的负荷预测算法的核电厂供热模型,并进行了跳双泵、加热器隔离等瞬态工况分析,保证当前核电厂供热系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分析天津市多热源供热管网调峰的形式(一级管网调峰、二级管网调峰),对设置调峰热源增大一级管网供回水温差进行经济性分析。当敷设供热管网困难时,对敷设供热管网与设置调峰热源两种方案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3.
多热源环状热网的水力计算与事故工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给出了多热源环状供热管网的水力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进行了水力计算及多种事故工况的分析,给出了提高可靠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供热管网的用户端应用分布式水泵代替阀门来调节水力工况有助于节约水泵能耗。在比较单热源枝状管网采用传统阀门调节和分布式水泵调节供热方案的水力工况和节能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水泵供热布置方案。通过理论及案例分析了多热源环状管网应用这一新方案下的变工况水力调节性能、水温稳定性能及节能性能。结果表明,新的分布式水泵布置方案有利于降低供热系统的功耗、减缓用户水温波动,并具有供热质与量的调节相对独立、调节控制策略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多热源供热系统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天津市某热电公司为例,阐述其管网运行现状和遇到的问题,并着重从调峰热源设置、热负荷分配、运行和调解方案几个方面出发,对此多热源联网供热系统做了应用性方案研究,得出多热源联网供热的可行性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化控制技术应用到集中供热领域,供热企业已基本实现了对热源和供热管网的实时运行监测和能耗分析。但是,单一的运行参数监测和被动的能耗分析功能对多热源环状管网的水力工况分布和全局换热站的高效运行起到的帮助较为有限。本文建立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中供热管网运行监测和节能分析平台,以历年运行累积的实际数据为基础,实现了热源出力百分比、管网水力工况分布、换热站运行健康状态等的实时监测和预测报警,同时对未来日热源负荷情况做出预测,实现了供热管网的精准调控和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与管段长度比例关系的管长比例法用于初始流量分配,并对德州市供热枝状管网改环状管网后的多热源环状供热管网进行了水力计算和事故工况分析。环网运行事故工况的分析结果阐明了采用部分提高供热管网可靠性措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费洪磊 《山西建筑》2014,(15):136-137
以山西省某县城为例,依据当地供热规划、热负荷分析和热源分析,将集中供热工程一级管网主干线的供、回水管径通过常规式供热和大温差供热两种方案进行经济对比分析,证明选择合理的主干线管径可以有效避免集中供热工程在今后的二次投资,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东北某多热源联网供热系统为例,对多热源联网供热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案进行了分析.从节能角度分析,当热负荷小于161.2 MW时,采用350 MW抽凝机组作为主热源供热;当热负荷大于等于161.2 MW时,采用200 MW光轴机组作为主热源供热,且首先采用350 MW抽凝机组作为调峰热源补充供热,其次采用200 MW抽凝机...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由1座热电厂与2座燃气锅炉房组成的联合供热系统的流程、热源循环泵的选型及热源运行方式.分析了联合供热系统的调节方式,给出一级管网供回水温度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供热管网数据进行调研、换热站流量实测分析,并模拟水力工况,调整减小了供热管网存在的水力失调问题;根据济南市标准气象年参数和实测的温度参数,分析提出将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方法用于管网供热季调节,确定了各阶段的实际运行方法、逐日随温度调节的方案,并考虑了本供热管网中热惯性的影响,计算得出了管网水力工况达到稳态后到各换热站的反应时间。结合建立的换热站控制末端进行控制,可提高管网运行的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某供热区域现状(2017年)热负荷为132. 3 MW,到2022年(近期)热负荷将达到237. 3 MW。以满足近期供热需求为前提,在热源设计供回水压力(分别为1. 5、0. 3 MPa)不变的前提下,对现有热网的增容改造方案进行水力计算与经济性比较,不考虑供回水管网的沿程热损失。判定水力工况符合要求的标准为:供水管网压力不超压(压力上限设定为1. 5 MPa),回水管网压力不低于静水压力(设定为0. 3 MPa),各热力站压差不低于设定值(250 kPa)。水力计算结果表明,只增设热力站、基本支线、基本支干线的热网无法满足近期供热需求。改造方案1实施部分管段的扩建及新建部分管段。改造方案2除新建部分管段(与改造方案1相同)外,在干管上增设加压泵站,在6座热力站增设分布式变频泵。水力计算结果表明,改造方案1、2的水力工况均符合要求。与改造方案1相比,改造方案2的工程量与工程造价均比较低,宜选取改造方案2。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热用户的不断增多、迫于城市治雾霾的压力和对余热利用需求的增加,供热热源逐渐远离城市,形成了长距离输送和大规模供热面积为特征的长输供热管线。发展长输供热、实现与区域热源并网是城市供热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城市供热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有力保障。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城发供热有限责任公司长输供热管网与区域热源并网作为设计对象,通过分析热负荷、管网流量及管网压力,研究了大型集中供热系统中长输供热管网与区域热源并网投运方案,目前该供热系统已经按此投运方案成功投入运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多源环状供热管网与单热源枝状供热管网,对比了两种供热管网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同时分析了多热源环状管网的可靠性指标可靠度Rk与故障工况下室内能够维持的温度tn',并得出不同地区室外计算温度下与不同可靠度下室内能够维持的温度变化规律。通过对实际工程模型简化,计算得出环状供热管网的压力等级低于枝状供热管网一级,相应采购成本会降低,另外由于枝状供热管网的总管径大于环状供热管网,造成其总管材及附件阀门的尺寸相应增加,因此无论从可靠性还是经济性,环状供热管网的优势都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申政 《山西建筑》2016,(6):117-119
分析了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的特点,从运行方案选择、管网设计、热源优化调度、网路水力计算等方面,阐述了多热源联合供热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联合供热系统的运行方式,指出该供热系统可有效提高集中供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供热管网蓄放热的基本概念和可行性,促进供热系统动态运行水平的提高,基于理论分析对集中供热管网的2种基本蓄热模式(温度提升式蓄热和流量增加式蓄热)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管网综合蓄热能力的计算公式;对长输供热管线参与系统蓄放热的运行调节方法进行了讨论。基于某实际案例的计算结果表明:大型供热管网(尤其是长输供热管线)具有相当可观的蓄热能力;管网的总蓄热能力随室外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大;充分利用管网的蓄热能力能够为热源的抢修工作赢得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张蕊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6):145-148
为提高供热保障能力,文中针对哈尔滨地区两家大型集中供热企业互联互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通过对两家企业管网结构、水力工况等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管网互联互备解决方案.结果表明方案实现了跨区域、跨单位、跨热源间的应急协作与配合,有效提高了供热官网应急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旨在于论述热网水力平衡分析软件(Flowra32)在热网设计、改造、运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该软件从芬兰引进,有如下优点:第一:可以对一次供热管网或二次供热管网进行整体或局部管径校核,以判断管网设计是否合理,为后续详细工况分析奠定基础;第二:可以对热网实际运行工况进行模拟分析,以直观、全面地掌握热网中每个节点、每根管道的运行状态;第三:可以制定热网运行调节方案,以确定不同室外温度对应的热源的出力情况;第四:可以制定热网改造方案,以满足集中供热日益膨胀的需求;第五:可以模拟多热源联网运行工况。以上所述均可以通过详细计算报告、水压图、热网参数分布图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该软件区别于一般的计算软件,是国内其他类似计算软件不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19.
某供热区域以热电联产机组为基本热源、以燃气锅炉房为调峰热源。本文为以该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搜集其电联产机组、燃气锅炉房和供热管网运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负荷波动情况,确定蓄热罐系统建设规模。结合本工程用地情况,对蓄热罐系统进行了选型计算。根据热网运行情况,制定了蓄热罐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最后,对本蓄热罐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认定本工程在经济与社会效益上都是可行的,符合国家资源规划布局及节能减排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供热管道保温是减少运输过程中热量散失的主要措施,为了掌握管道的保温状况,需要对其进行保温测试评价。针对热源非稳态特性对直埋供热管道保温测试评价的影响进行研究,给出了热源温度波动情况下直埋供热管网散热损失的测试计算方法。以大庆市某一级供热管网3个管段的实测数据为例,分别计算考虑和忽略热源温度波动影响的管道保温层外表面散热热流密度q′与q,以及二者的相对误差。结果表明,各管段q′与q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555.9%,419.6%和88.4%。由此可见,测试评价供热管道保温状况时,热源温度波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