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15)
近期,网络谣言的发展迅速,造成较大的社会危害,网络谣言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并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本课题将从造谣者、传谣者和受谣者三个角度研究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传播特点及"辟谣"机制,以结合当前热点,提出相应的"辟谣"机制完善方案。该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学界对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传播特点及"辟谣"机制认识。"辟谣"机制的理论创新研究,有利于加大对网络谣言的防控,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性,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2)
网络发展使得网络谣言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以"蛆橘事件"为背景,构建了网络谣言传播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平均辟谣时间、网民接触速率进行了政策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平均辟谣时间,有利于增加网络谣言免疫人群,控制网络谣言的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
微信健康类谣言影响公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阻碍我国健康传播的发展。微信健康类谣言传播的原因主要在于,依托微信"强关系"传播的平台,表达方式具有煽动性,并且受众的辨别能力较差。微信健康类谣言的传播特征表现在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受众目标,表达方式上善于抓住受众心理、引发共情效应,内容呈现上多用"伪科学"迷惑受众。微信健康类谣言应当从微信官方、国家、公众三方面入手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7)
微博、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备品",不仅是社交工具更是实时了解社会资讯的重要途径。在马航失联事件中,微博、微信为受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不乏有谣言夹杂其中,并呈现出不同的传播特点。本文根据拉斯维尔的"5W"传播模式,探析马航谣言在微博、微信中的传播特点及阻断机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8)
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具有速度加快、可信度增强和传播主体隐蔽性加强等特点,往往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政府应及时公开事实真相,强化新媒体谣言预警、辟谣和监督机制,依法惩处谣言的散布者,维护网络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5)
进入风险社会,危机爆发频率增加,危机传播研究也应势而起,在危机传播中,影响传播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噪音流的存在,本文就其噪音流中的谣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出发,寻求科学的辟谣方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
<正>"牛奶将人类送进癌症的坟墓"的谣言去年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当时曾有媒体采访各方专业人士专门撰文进行辟谣,总算消停了一段时间。但最近又喧嚣起来,在微信朋友圈里不断转发流传着,让习惯喝牛奶的人们大吃一惊。不断有朋友来询问,一并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
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有了新的途径。控制谣言传播,首先要认识到利用媒体进行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其次,要发挥媒体的议程设置作用,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善用新媒体辟谣。  相似文献   

9.
热新闻     
《Planning》2016,(11)
<正>近日,记者陆续接到市民的投诉电话,投诉者称有人在微信朋友圈里传播"绿景苑有人抢孩子"的消息,还配有视频,这则消息引起了不少市民的恐慌。后来,警方经过调查,发现这是一条假消息。近年来,微信朋友圈上的谣言层出不穷。根据报道,在朋友圈中流传的谣言非常多,有时一个月多达两百多万条。对此,不少网友呼吁人们不要在微信朋友圈上发谣言,还朋友圈一个美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8)
微信以其传播迅速、私密性强等特点成功拥有了10亿多用户,影响力不容小觑。在丰富了人民生活的同时,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却借助微信平台传播谣言、欺诈等违法违规信息,从而引发威胁着网络传播秩序的舆情危机事件。面对微信舆论场的冲击,需要政府疏导结合,积极建立有效的微信舆情监测和管理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
谣言,因其具有的模糊性、攻击性等特点很容易给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冲击,也因其经常针对社会热点而发,所以极容易引发社会关注而成为舆论焦点。本文以搜狐网的"谣言终结者"为例,对该栏目所涉及到的谣言及其证伪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治理网络谣言应该以了解谣言滋生的社会环境为前提,以构建良好的社会信任为基础,将辟谣与公众举报相结合,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0)
微博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公民化和公民化的新闻运动。与此同时,微博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本文以"猪肉钩虫"这一微博谣言传播为例,从不同层面分析"猪肉钩虫"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微博谣言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数字说话     
《Planning》2016,(6)
<正>8.5万日前,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公告,对谣言整治结果进行介绍。根据其披露的数据,截至目前,已辟谣文章58万篇。2016年截至目前,共删除谣言文章8.5万篇,共处罚7千多个严重违规帐号。5G日前诺基亚官方宣布,将会在美国和移动运营商Sprint进行合作,在6月6日对外进行5G通信传输的演示。据称,此次测试中,移动网络将实现2.3Gbps的数据传输率,届时消费者将可以毫无压力地通过5G网络传输和观看4K视频。  相似文献   

14.
飞速发展的微信,使其成为新媒体的宠儿,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很多人在微信上开店、与朋友联系、建立公众号发布信息,使用微信成为时髦。然而,就在速猛发展的同时,微信也出现了一些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如制造、传播谣言,侵犯个人隐私权,涉嫌毁谤;还有人利用微信组织卖淫嫖娼、敲诈勒索,有人通过盗取他人的微信号进行诈骗。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1)
[目的 /意义]研究微博谣言传播的共同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可以为相关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对微博谣言的治理与干预程序化、常态化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微博谣言传播网络,结合该方法的相关指标与微博的特征,从连通性、凝聚性、距离等维度对传播网络展开分析。[结果 /结论 ]以"年薪十二万加税"谣言为例,通过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发现:同一主题下微博谣言传播路径会因一部分同时参与了多条微博转发的用户而相连接;单条谣言传播网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可归纳为单点爆发式、多点触发式以及多点连爆式。在具体的舆情策略制定上,不应采取简单的一刀切,而是要对不同结构的微博谣言传播网络采取差异化的应对措施,进而实现微博谣言的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某某地将迎来30年以来最冷冬天",近日,一批以此为题的消息在微信等媒体平台上流传开来。但这则消息传播到何地,标题中的地名就会变为何地,文章内容、配图却大致雷同,时间全国30余个城市纷纷"中枪"。为此,国家气象局特别回应,决定我国冬季气候特点的因素较为复杂,不确定性较多,气象部门并未做出相关预测结论。虽然"最冷冬天"的消息已得到辟谣,但随着11月初"立冬"节气的如约而至,2015年的冬天来了。面对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0)
本文通过对微博谣言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微博谣言研究存在两方面不足:1、对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过多的归结于社会或者网络,忽略了微博平台自身。2、学者提出的对策过于单一化,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治理系统。本文在系统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微博的"阻链传播模式"、"喇叭效应"等概念,以微博传播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为出发点,找出微博谣言产生的源头,并且提出了系统的治理策略,为微博谣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3)
作为多元舆论场,微博的无门槛发言一般被认为可以让谣言和虚假信息无所遁形。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传谣微博的转发量往往明显多于辟谣微博的转发量。本文引用具体事例及数据统计,论证微博自净化能力在当前社会的局限性,分析影响其自净化过程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使微博的信息传播功能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4)
<正>近期网上出现了一个热词——元芳体,就是在说完自己的话后加上一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这热词折射出一个社会现!象,就是现象与本质的问题。如今网络无处不在,信息或被简单化或被掩饰化或被虚假化,现象看上去是如此繁华,可本质呢?却常常是华而不实,徒有其表。在真相向来扑朔迷离的中国舆论场,李元芳式的网民比比皆是,很多人宁愿相信谣言,也不相信权威部门或专家学者的说法。屡次发生的有关部门只要一辟谣、事后必然被证明谣言属实的情况,更加重了人们对谣言的依赖,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5)
<正>事例一近日,一则"乌鲁木齐娱乐场所查出567名坐台小姐患艾滋病"的消息,在网络、微信平台迅速被上千名网友浏览转发,2013年8月20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卫生局紧急辟谣,表示"从未发布"。9月15日,记者在一家名为"宝宝树"的论坛上看到了此消息,消息中提到"从新疆乌鲁木齐市卫生局了解到,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