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
网络集群行为本身具有演变规律,演化的各个阶段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完成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群体心理因素;媒介因素;社会因素。这三种因素在网络舆情演化过程各阶段的参与程度和重要程度各不相同,本文旨在研究三种因素在各阶段的交互作用,探讨如何规避各因素的负面影响,正确处理三种因素间的关系,从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0)
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通常会经历产生、扩散、高潮、消散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演变动力。本文着眼于网络舆情的扩散期,从舆情事件本身的特性、利益相关方表达意愿、意见领袖的助力、媒体的放大四个方面阐述网络舆情事件扩散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本篇论文以涉警网络舆情的概念以及现状开始,通过实地调查、图表分析,引出我国当前涉警网络舆情的现状并加以分析。以徐纯合事件为例,探究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过程、引起的社会影响、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构建危机干预机制的建议,着重研究当前涉警网络舆情的解决方法,通过提高公安机关对涉警舆情的应对能力、成立涉警网络舆情干预研究小组、舆情危机事件调查小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急小组来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进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5):122-123
高校公共危机一直以来备受大众关注。高校舆论的特殊性与网络发展的特点相结合,使得高校公共危机的处理工作处于被动的劣势。在网络舆情下,如果高校公共危机处理不当,必然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很容易形成群体性事件。文章主要对网络舆情下高校公共危机的相关方面进行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消防部队遇到舆情危机已呈常态化,舆情危机处理不好,不仅影响部队形象,也干扰部队中心工作。以研究消防部队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方法为目标,以2012年天津"6·30"蓟县莱德商厦火灾、2013年黑龙江"5·31"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火灾案例为切入点,统计网络消防舆情的演进规律—"S"型曲线,得出消防部队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期、爆发高涨期、平稳过渡期、恢复期等阶段的运行规律,给出消防部队应对舆情危机的时间点,提出应对舆情危机的方法。研究成果对消防部队正确、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3):193-194
伴随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新时期对于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益改变着公众的生活,由于网络引导对于公众的行为、思想等也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如何正确地运用网络舆情,降低群体性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且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成为当前相关部门研究的重点。本文对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着重探讨了群体性事件中网路舆情的引导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1)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爆发愈加频繁,具象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处置工作中,因未能妥善引导网络舆情而次生更大的灾害屡见不鲜。本文将以此为视角,尝试透过现象,解析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处置中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44-45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特定的公共事件而引发成千上万的网民开展探讨,这种现象已经让我们司空见惯。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和表达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隐蔽性、不真实性。近年来,由于网络舆情引发的社会事件也不少,激发了各界各样网络舆情发展控制的关注。有不少传媒人士和研究人员开展了对于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的探讨。通过关注当前网络舆情发展传播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有利于把握网络舆情形成和走向,减少其对于社会影响的消极影响,文章从现状、意义、未来3个角度对其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5)
网络时代,新型社会化媒体形式不断诞生,信息的传播获取日益迅捷,公民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已发生质变。与此同时,舆情传播的新特征也对作为舆情客体的政府提出新要求。各级政府应充分借鉴组织传播中的事件开发原则,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建立相应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完善网络舆情监督制度,改变在舆情传播中的被动局面,提升危机应对与舆情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4)
网络舆情事件频发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2014年,河南省的网络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舆情事件并未减少,同时,网络舆情事件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2014年河南省网络舆情事件折射出以下问题:官方与民间存在认知分歧,官民隔阂固化的风险增大;少数地方"悍吏"横行,侵害了群众的利益,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体制性迟钝与"搞定管控"思维依然存在;舆论关注的阈值越来越高,网络活力受到抑制;通过网络表达诉求的机制不健全,一些人希望通过"事件化"来解决问题。网络舆情事件的治理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源头治理,整顿吏治,缓和社会矛盾;二是规范政府行为,彰显是非曲直;三是培育公益性网络媒体,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四是完善官民互动机制,建立网络诉求表达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