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8)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赋权记者的信息传播机制,赋予了民众公开向大众进行传播活动的权利,实现了传播资源的泛社会化和传播权利的全民化,也为"后真相时代"的来临提供了技术可能。"两微一端"的兴起意味着以传统媒体为主、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记者不再是新闻生产活动的唯一把关人,大部分自媒体用户在未接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情况下成为"新闻人"。回顾清华附小"大数据分析苏轼"的报道,各时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网络掀起一轮轮热烈讨论。媒体记者是社会的"瞭望者",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是"后真相时代"对舆论最好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4)
在Web2.0时代,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传播分散性等,都给予了传播链条上各信息传播主体以破坏信息真实性的机会。为吸引眼球,各种虚假新闻、失实新闻、谣言满天飞,直接导致网络媒体可信度的降低,伤害了传播链条上的各信息接受主体。本文欲从传播链条上各利益主体出发,分析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原因,寻找到直接有效的跨越新闻真实性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5)
以微博、微信等为主要信息传播工具的"微时代",在掀起传播媒介技术风暴的同时,凭借其双向、开放、便捷等传播优势,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论述了在"微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利用其自身固有优势,特别是深度报道在竞争中崛起。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5)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用户平台的使用便捷正在催生着"微新闻"的繁荣。微新闻把关人以何种形式出现?又是如何进行把关?微新闻把关人的泛化对舆论和议程框架的塑造会带来哪些冲击?微新闻把关人的草根化,逐渐形成"人人把关"的态势,迫切需要提升网络自律、提高官方信息的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5)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当下新闻传播的主渠道。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流中,党报等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渠道功能减弱,而内容生产者的身份被加强。在网络信息传递中,党报内容常常难逃被"二次编辑"的命运。党报内容的政治隐喻被不断强化,党报也经历了从大众媒体到"政治代言人"的"他者化"过程。这一改变对我们思考党报内容改革,应对时代挑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7)
媒介技术的迭代更新推动着新闻传播方式不断演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新技术运用实现了信息与用户需求智能匹配的智媒体形态。智媒时代新闻传播呈现新闻素材采集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变、新闻编写从手动化向自动化转变、新闻推送从大众化向精准化转变、新闻叙事从文本化向视觉化转变等新动向。顺应智媒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进一步强化信息分类处理技术、培养新型传播人才、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新闻传播监管,成为有效发掘智媒时代新闻传播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7)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新的传播方式不断地涌现出来。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博客、微博,乃至应用于手机客户端的微信,都层出不穷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应用这些新技术,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自由选择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新闻。本文从新闻作品的文本层次方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微新闻作一分析,并总结新媒体时代下微新闻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9)
微博与微信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学习与交流进入到了一个微时代,在微时代里,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个人门户",个性化深入的信息定制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求。传播模式的改变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1)
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的兴起及发展,主流媒体微评论成为舆论引导的主要方式之一。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主流媒体的评论不仅在新闻传播方式、传播模式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更在舆论引导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人民微评"板块为例,分析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在微语境下如何进行舆论引导,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4)
中医养生在增进人类健康、延年益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微平台"也迅速崛起,二者的有效结合为中医养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文章针对"微时代"下中医养生文化传播的形式和现状,着重阐述了"微时代"视阈下中医养生文化的传播优势,指出其传播衍生出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9)
作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微博独特的传播特点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对传统纸质媒体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成为新闻采集和发布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文以《安阳日报》官方微博为例,对微博在传统纸质媒体新闻应用中拓宽民生视角、增强读者互动和占领舆论主阵地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冲击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微博传播优势和双向互动交流优势。释放微博正能量,掌控微时代媒体话语权正成为传统纸质媒体步入微时代,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提高媒体公信力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1,(1)
新媒体时代下,传播的即时性和信息需求的多元化,使得新闻业更加注重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然而,在过度追求时效性的新媒体环境中,大众往往被湮没在信息的洪流里,有限的注意力被无尽的信息裹挟,并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正因如此,具有反思意味的"慢新闻"应运而生,成为迎合受众多元信息需求的一种合理存在。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下的"慢新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发展脉络的梳理,探讨其存在的价值意义和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较为可行的发展策略,以期我国"慢新闻"能够在新媒体时代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11)
新媒体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信息量迅速增加,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的需求催生了算法推荐。算法推荐的出现引起了信息传播途径以及受众消费习惯等的变革,也引发了比如算法偏见、"信息茧房"等导致新闻伦理失范等新问题。坚持对算法推荐的理性看待、建立人机协同治理的模式是重新构建新闻伦理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8)
<正>基层理论宣讲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效途径,是确保宣传思想工作扎实开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红桥区主动适应信息传播进入"微时代"的最大特点,从受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创新、不断探索,以"微内容、微形式、微传播"为特色,在"微"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求成效,把宏大的宣讲主题"落细、落小、落实",使基层理论宣讲焕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2)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化新闻生产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本文尝试在"模式—价值—受众"的框架下,探讨自动化新闻怎么传播,传播什么,向谁传播的问题。自动化新闻的发展,使得新闻生产模式被重构,新闻价值的衡量标准被重新诠释,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也需要被重新审视。尽管如此,新闻的本质以及新闻专业主义不能被抛诸脑后,人类在新闻传播中的"把关人"角色也不能被取代。自动化新闻不仅改变了新闻业的面貌,也给新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7)
近年来,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使得人人都能随时随地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在新闻发布变得十分自主便捷,新闻的时效性大大提高的同时,也为网络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带来了便利。本文从新媒体"把关者"缺位、新媒体的市场化特征等方面分析了网络假新闻产生和迅速传播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网络假新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0)
新闻作为我国目前人们了解国内外社会、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信息的重要渠道,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新闻传播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首先,新闻传播的媒介不断以新的形势问世,传统与科技相结合使新闻传播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就体现在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显现出一些可循的规律,能够使新闻传播收到最大效益。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新闻的传播规律,希望能够对新闻工作者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5)
本文由2012年底两则医患新闻报道,探讨新媒体时代坚守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困境及相应的对策。新媒体时代复杂的传播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几大难题:一是零时间信息生产对新闻时效性的重新定义,二是公民记者成为影响新闻场域的新兴力量,三是新媒体浮躁氛围下寻求存在感。要解决这些问题,重构新闻专业主义,需要从传媒业、职业新闻人、新闻价值标准与伦理等多个向度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9)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传统纸媒逐步走入读图时代的大环境下,新闻图表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闻报道环节中的重要形式,它必须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还能带给读者视觉上的愉悦,从而满足"悦读"要求。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1,(1)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传播方式、生产过程、采集渠道等,对新闻业带来了深刻影响,随之也带来个人隐私泄露、"信息茧房"及思维固化等问题,对新闻伦理造成了冲击。在人工智能与新闻活动日益交融的当下,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合理运用技术、完善法律规范能够有助于维护智能时代下的新闻伦理,构建人机协作的良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