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2)
招聘类真人秀节目近来火爆电视荧幕,以《非你莫属》等为代表的职场真人秀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成为各招聘企业品牌传播的平台,而《非你莫属》也凭借各招聘名企将节目品牌传播出去。本文试从品牌的价值定义角度浅析《非你莫属》节目中的品牌传播的联合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5)
电视节目的播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是一档节目成功的关键。只有充分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策划出受众真正喜欢的节目。本文从七个方面对《我是歌手》节目的受众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3)
《康熙来了》是台湾一档备受欢迎的综艺节目,节目的成功是多方努力的成果,而调查研究发现很多的受众认为是主持人捧红了这档节目,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应该运用大众传播原理把握受众心理效应特点,最有效地向观众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文章主要通过对《康熙来了》主持人蔡康永和徐熙娣主持风格和个人特点的分析,来揭示主持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如何把握受众内心视点,达到特定的传播效果,从而展示和塑造自己的艺术形象,取得了节目和个人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
电视选秀节目在经过一段低迷期后,被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新型节目所唤醒,在看到其赢得受众好评的同时,其成功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来探究。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探求受众心理对电视选秀节目发展带来的影响,以期制作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
《爸爸去哪儿》开播以来,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好评如潮。笔者认为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满足了受众寻求娱乐、自我角色定位,窥视猎奇的心理需求,同时节目的传播者把握住了这一受众需求,并恰当地处理了"拿来"与"改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6)
《非常帮助》作为河北农民频道的调解类节目,受到了河北观众的广泛喜爱。本文分别从节目的定位、内容的特点、节目的呈现方式及其对受众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非常帮助》节目定位清晰,节目内容贴近生活、真实淳朴,节目形态融入了纪实元素,叙事思路清晰,节目反映社会民生矛盾,引发受众的思考等特色。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8)
针对电视荧屏上节目的同质化和媚俗化倾向,2011年10月广电总局出台了"限娱令"。此后,各大卫视纷纷对节目进行整改,新的节目形态不断出现。其中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新型的益智类答题节目《一站到底》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同时它的成功推广也使沉寂荧屏多年的益智类答题节目顺利逆袭,在全国刮起了一阵"全民答题风"。本文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和满足"理论,从受众心理需求角度来分析《一站到底》节目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5)
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是备受关注与饱受争议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代表。本文引入叙事学理论对该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7)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年第四季度推出的一档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收视狂潮,首播当天力压其他同时段综艺节目获收视第一。随着节目的热播,收视率一路飙升,同时也获得观众极高评价和追捧。作为国内首档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毋庸置疑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分析这档节目的成功要素并简要探析如何打造成功的亲子类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
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知识,以传播内容、价值观和受众心理为主要切入点,探讨《非诚勿扰》节目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了国内首档大型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该节目以近乎"零差评"的口碑超过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在受众心中的美誉度,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对《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的传播特性、受众群体特征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解读,进而对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前景进行预测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4)
本文选取了2012年1月到5月所有包括有海归求职者的《非你莫属》节目作内容分析,首先分析栏目的形态,其后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叙事元素,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2)
本文分析了《艾伦秀》节目成功的原因,指出我国的电视节目应该在充分融合国情和文化背景的条件下,重视塑造节目品牌和主持人品牌,重视受众心理和节目创意,兼顾商业属性和公共属性,使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还能传播公共价值,成为宣扬和实践人文关怀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7)
在如今泛娱乐化的时代,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风行,电视娱乐行业竞争激烈,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娱乐节目往往发现一个节目类型就一拥而上,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娱乐节目扎堆的情况下,有一批节目还是取得了收视奇迹,如《爸爸去哪儿了》、《我是歌手》、《花儿与少年》等,以上这一类节目都主打"明星牌",是明星真人秀。本文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2)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播媒介都以赢得收视率为主要目标,而赢得收视率的前提便是满足受众需求,而要了解受众需求就必须了解受众心理。所以,对于真人秀节目受众心理的分析也是其节目成功的关键。本文试从真人秀节目中受众的行为分析其心理特征,并指出受众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为媒介正确引导受众需求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5)
当前社会处处弥漫着消费文化的影子,电视节目也深谙此道,"好看"的电视节目,在满足受众的消费心理的同时吸引广告商的眼球,广告可谓是消费文化的载体。2012年7月13日一档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既满足了人们对电视节目的消费心理,也吸引了大批广告商的赞助,本文将主要阐述大众传媒和消费文化的关系以及在消费文化下电视音乐类的节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7)
自本世纪初,真人秀节目以其戏剧性、纪实性、互动性等特质,成为风靡全球的电视节目形态。中国电视职场类节目从2003的《绝对挑战》到如今火热的《非你莫属》经历近10年的发展,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形式,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电视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0)
本文以2013年选秀大季中的电视栏目《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和《快乐男声》为研究对象,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视角分析此类音乐真人秀节目的特点,主要从评审、参赛者和歌曲三个方面剖析这些节目在制作和传播中呈现的狂欢化特色及这种狂欢化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以及这种现象所带来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6)
《见字如面》是国内首档读信节目,其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讲述中国故事的形式也为我国文化类节目树立了榜样。本文从文本内容之美、形式结构之美和受众审美接受三个方面对《见字如面》节目进行研究,探寻提升当下书信朗读等文化节目传播美感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4)
湖南卫视制作的《爸爸去哪儿》是2013年收视率极高的电视节目,此节目为何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尝试从传播学的议程设置,受众研究及效果分析几方面入手,对《爸爸去哪儿》这一亲子真人秀节目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