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3)
近年来,国家大抓官员腐败问题,严防死守,"大老虎们"应声倒下。可喜反腐卓有成效之余,如此严重的腐败问题着实令人吃惊。此外,舆论纷纷议论炒作,价值观不正。而舆论消遣娱乐的导向,对反腐倡廉建设无多大益处。虽然反腐倡廉建设很难一步到位,但为了博取大众眼球的娱乐态度实在不该。反腐重任当前,理清思路、明确发挥制度反腐主力作用,重锤出击才利于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2.
网络反腐是当前正在形成的新的反腐形式。如何对其合理定位,事关网络反腐的前途和命运。对此作一辩证分析,有利于我们理性对待网络反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6)
新闻伦理学是高校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新时期《新闻伦理学》原有的课程体系面临解构,实践转向成为其选择。学科理论、新闻伦理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新闻伦理问题与治理是教学内容的新组成部分,文章对"一个中心,两个延伸"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和教学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抢占最大的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受众,走新闻娱乐化道路成为各种媒体不谋而合的选择。与传统新闻相比,拥有快捷、海量、自由、多媒体等优势的网络新闻则是新闻娱乐化队伍中的主力军。然而,网络新闻娱乐化现象日趋严重,很多新闻走入歧途,沦为纯粹的娱乐工具。本文着重探讨了网络新闻娱乐化凸显造成的"娱乐至死"问题,使大众重视并认真理性对待之,力求使网络新闻报道减少不良娱乐色彩,回归新闻真实本源,从而构建起与"和谐网络"相适应的新伦理、新文明和新秩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
随着微博的日益兴盛,微博已逐渐取代BBS、博客成为网络爆料的第一选择,随着一个个社会事件借助微博发酵并蔓延,微博正逐渐成为反腐调查的重要舆论监督场。本文以"表哥"事件为例,分析反腐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特征以及其带来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4)
微博以其裂变式的传播速度、广度和深度,改变了社会结构,赋予了民众更多的话语权,更强调了民主政治的强大力量。微博反腐作为一种新的反腐方式,受到了热捧。一方面,微博的匿名性、去中心化较好地消解了民众上访举报的风险,伴随着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提升,借助微博平台的反腐形式为民众进行网络维权,参政议政,监督公权,释放心理压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但另一方面,受"群体极化"、主观偏见等因素的影响,网民易受到鼓动,会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跟帖拍砖,甚至在微博反腐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非理性的、极端的情绪和行为,这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以更好地搭建微博反腐的新架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9)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反腐败事业的新方式,有着十分明显的社会影响,它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本文试从网络反腐的四大功能进行分析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9)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以及廉政建设的深入推进,网络反腐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关注。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自媒体时代网络反腐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其社会层面的得与失,为进一步探索其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1)
在媒介公信度日益重要的今天,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媒介更应重视新闻伦理与各现状间的矛盾冲突。本文通过梳理媒体对以"局长"行为代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相关报道和遭遇的难题,分析出我国现阶段新闻传播所面临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3)
本文分析了"法不责众"状态下腐败的突出特征,按照"釜底抽薪",以图治本,"扬汤止沸",先行治标的思路,提出了重塑法治权威、重构权力平衡和再造"反腐愿景"三项对策。重塑法治权威的具体原则是宽以惩前,严以处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宽有原则,不越法纪底线;严有尺度,不破法纪框架。重构权力平衡,具体路径是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再造"反腐愿景",基本要求是教育无痕,润物无声;实施路径是通过反腐败教育获得民众信仰,实现局部突变,形成廉洁均衡。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
反腐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尤其对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近期中国的反腐行动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采用语料库语言学分析方法,以评价理论为理论依据,考察中国主流媒体《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反腐相关新闻报道中高频话题、高频话题词发生语境中的介入和态度资源的分布,发现反腐新闻报道高频话题词包括党、中国、腐败及反腐等;评价资源使用方面,态度资源使用远多于介入资源,态度资源主要表达腐败的社会危害以及中国官方坚决遏制腐败的态度、决心和能力等,介入资源通过引用国内官方及国际社会多方面的声音来表达国内外对中国反腐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8)
近日,"官员艳照门"事件可谓社会最热门话题之一,娱乐圈的故事如今却由权利机关的工作人员来传承,让人哭笑不得,也发人深省。本文旨在通过对"官员艳照该不该公布于众"话题全方位的讨论,解读民众的态度,查看其社会危害,得出启示与对策。文章首先回顾分析了几大知名案件,如雷政富、张民强案等。其次围绕话题,一方面引述关于"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及"网络反腐"的观点,另一方面总结调研结果,查看大众对此的看法。再次,文章陈述了公布艳照带来的害处,阐释了作者倾向"不该公布"的原因等。最后小结,"该"或"不该",终究已造成艳照横飞现象,如何从事件中得到启迪,如何防患未然,如何让社会各界为改变做出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4)
"网络反腐败"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反腐败方法,已成为反腐败的重要武器。虽然网上反腐败对反腐败有积极作用,但也可能存在损害官员隐私权的负面作用。网络反腐中政府官员隐私权保护,要在基本原则上坚持减损和比例原则,在制度上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政府官员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2)
反腐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尤其对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近期中国的反腐行动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采用语料库语言学分析方法,以评价理论为理论依据,考察中国主流媒体《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反腐相关新闻报道中高频话题、高频话题词发生语境中的介入和态度资源的分布,发现反腐新闻报道高频话题词包括党、中国、腐败及反腐等;评价资源使用方面,态度资源使用远多于介入资源,态度资源主要表达腐败的社会危害以及中国官方坚决遏制腐败的态度、决心和能力等,介入资源通过引用国内官方及国际社会多方面的声音来表达国内外对中国反腐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1,(1)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传播方式、生产过程、采集渠道等,对新闻业带来了深刻影响,随之也带来个人隐私泄露、"信息茧房"及思维固化等问题,对新闻伦理造成了冲击。在人工智能与新闻活动日益交融的当下,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合理运用技术、完善法律规范能够有助于维护智能时代下的新闻伦理,构建人机协作的良性模式。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7,(8)
在我国传统建筑研究过程中,"门"一直都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不仅因其本身装饰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还因其蕴含的深层次伦理观念。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之一,"门"既有组织交通的功能作用,也有丰富建筑形态"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门由门楣、门簪、门铁、门墩等构成,每个构件在具体设计时都会融入伦理观念。"礼"作为伦理内核,"规范"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建造标准,通过三进四合院、皇家宫殿等建筑代表,浅析了"门"的伦理,总结了建筑及其"门"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3)
本文对近几年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发展带来的新语境下,新闻媒体出现的新闻伦理失范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了当前媒体在新闻伦理方面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
在新闻媒体的改革进程中,"说新闻"逐渐代替了播报新闻,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说新闻"的播报方式生活化、自然化,如同生活中的朋友向你叙说各种事情,极大地缩短了传受双方的距离。这是观众对媒体的需求,同时也是媒体最大程度吸引受众的要求。本文就从"说新闻"的几个基本要素来进一步探讨这种新兴的节目类型。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4)
近些年来,新闻从业者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对新闻传播伦理的研究必须更加深入,发挥伦理道德的非权力性社会规范作用。本文概述了新闻传播伦理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当代语境下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新闻传播伦理的原则和规则,阐述新闻传播伦理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8)
法国是西方新闻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类似于其他欧美发达国家,法国在新闻伦理道德方面也陷入了困境,本文通过对法国争取新闻自由进程的阐述以及法国新闻伦理问题产生背景的分析,从中阐释法国的相关新闻伦理规约,评析法国新闻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