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9)
自2009年《南方周末》发布了我国第一款手机APP后,新闻类APP大量增加。本文对主要的新闻类APP从内容方面进行分类,并对这些APP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
有记者节以来,各大新闻媒体的新闻理念都在发生或多或少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南方周末》历年记者节前后的新闻报道分析探讨新闻媒体的理念追求:新闻本位、人文关怀以及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4)
本文从2013年10月至11月《南方周末》评论版中体现出女性形象的内容入手,分析我国新闻评论中女性形象的作用和其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包括贴近民生、引发舆论共鸣、新闻评论的中的独立性和宽容性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3)
本文以平面媒体中的报纸副刊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报纸副刊现阶段面临的内外环境,并对《南方周末》新媒体探索思路给予解读,进而分析报纸副刊数字化改革的可行性,认为当前报纸副刊的发展可以效仿《南方周末》的新媒体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5.
窦武 《建筑师》2004,(3):103-104
今年4月10日《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长文,写的是湖南卫视“象形节目”组办了个“大型城市文化地理专题栏目《问城记》”,3月27日至4月1日邀请了原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知名作家龙应台作为嘉宾,议论了一下成都市的建设。《南方周末》的这篇文章的题目叫“成都还像成都吗?”主要内容是《南方周末》记者对龙应台的访问记,不是那场电视对话。电视对话我没有收看,龙应台答《南方周末》记者的话,都说得很好,相当全面,有些意见也相当深刻。但那篇长文一开头的情况简介和后面的“链接”却很使我吃惊。且请看“链接”里的几句:“成都市在去年年初启动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6)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日渐迅速。手机、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曾经的媒介巨头——报纸的威胁,阅读报纸的群体正在逐渐减少。可以说,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报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萎缩。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南方周末》作为一份有历史的报纸却能够屹立不倒,他已有着20年的历史,成为了中国报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1]《南方周末》的成功在于他与众不同、立意深远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5)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12年《京华时报》和《北京日报》关于低碳生活的部分新闻报道进行研究,探究了这两家纸媒关注了哪些低碳生活议题,这些议题的异同点及各自所用的新闻框架。研究显示,这两家媒体在构建低碳生活议题时运用了不同的新闻框架,但两者都具有关注议题广泛、注重政府作用以及以正面宣传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8)
文章通过对《南方周末》2011年全年广告的量化分析,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南方周末》在广告编排上的特色,以及如何来完成风格定位、品牌塑造的。最终笔者希望通过对其量化研究,能够对该报的广告版面编排和风格定位起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设要闻     
我国绿色GDP核算框架初步建立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9月1日透露,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他还表示,有关部门将加强配合,尽快进行试点,以积累经验,争取早日全面实施绿色GDP核算。据潘岳介绍,《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提出了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探讨了进行资源环境经济核算可能采取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同时还分析了该理论框架在实施和应用阶段有待完善和研究的问题。《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不但提出了构建我国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总体原则,建立了…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9)
本文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对《甘肃日报》的少数民族报道进行框架分析,宏观再现该报勾勒出的少数民族媒介图景,并探究其背后的政治建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更科学地进行少数民族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1)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京华时报》、《重庆晚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五家纸媒对非典和H7N9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纵横向对比分析其报道内容、报道类型、报道倾向以及所在的版面位置,从而探究以五家媒体为代表的国内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方式,并对报道方式在十年中的演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6)
对《新快报》有关海珠桥跳桥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采用"跳桥者肇事"的新闻框架,《新快报》的这种新闻呈现主要是由其市场定位及编辑记者的阶层意识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7)
《西行漫记》作为西方记者第一部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描述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性专著,它的问世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西方新闻界乃至整个新闻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本文试图从它的新闻视角与新闻聚焦角度,理清本书叙述框架,找到书本切入点,找准其报道的侧重点,分析《西行漫记》的成功之处,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6)
本文依托新闻框架理论,采用甘姆森(Gamson)媒介包裹的概念操作对《人民日报》与《新京报》关于转基因食品三年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两报在此议题中除了发挥一般媒体的社会热点信息告知功能,更着重引导受众了解关于转基因的专业知识和我国相关政策,力求营造一个理性科学地看待转基因食品的舆论环境。通过议题框架建构形成三种说服模式:国家职能部门严格审批程序保证转基因入市的正当性,专家以科学知识为转基因食品去魅,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待转基因食品更开放包容。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0)
2013年11月,笔者所在的部门新开设一新闻专版,名为《基层连线》。其中,《一线探访》栏目为专版上的主打栏目,其对于新闻价值、写作内容、后期编辑等方面的要求很高。精细、深度、广度,是该栏目的最大特色。本文以笔者亲身参与和操作过的《一线探访》栏目专题新闻稿件为例,重点探讨专题新闻报道的角度选取问题和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王小山王小山,知名媒体人、演员、出版人、音乐策划、专栏作家、微博红人。生于东北,199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为《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京华时报》等数十家报刊撰写专栏、文章,出版有杂文集《大话明星》《这个杀手不太冷》《亲爱的死鬼》《迅雷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8)
"媒介融合"的洪流对传媒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媒介融合深刻地改变了传媒的组织结构和内容生产方式,也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闻采写》是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新闻采写》课的教学改革必须打破过去课程设置过窄、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标准简单的困境,培养学生全媒体环境下的思维能力和报道技能。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7)
本文从框架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比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和香港《凤凰网》对2012年香港特首选举的报道,发现在报道内容、主题和观点上,两个网站采取了不同的报道框架。《联合早报网》使用了国际框架、人情趣味框架和倾向性框架,《凤凰网》则采取了本土框架、汇报式框架和中立的框架。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7)
本文以框架分析理论为基础,以《人民日报》1993年-2012年底的转基因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人民日报》在不同时期的转基因报道框架、试图传播和呈现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9)
当下,地方电视台生存在省级媒体和中央电视台的夹击下,在白热化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新闻类节目成为地方电视台发展的核心力量。因而如何充分优化配置优质资源、提高新闻质量便成为地方电视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肥东新闻》的发展为例,分析地方电视台新闻类节目品牌效应以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