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4)
网络舆情事件频发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2014年,河南省的网络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舆情事件并未减少,同时,网络舆情事件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2014年河南省网络舆情事件折射出以下问题:官方与民间存在认知分歧,官民隔阂固化的风险增大;少数地方"悍吏"横行,侵害了群众的利益,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体制性迟钝与"搞定管控"思维依然存在;舆论关注的阈值越来越高,网络活力受到抑制;通过网络表达诉求的机制不健全,一些人希望通过"事件化"来解决问题。网络舆情事件的治理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源头治理,整顿吏治,缓和社会矛盾;二是规范政府行为,彰显是非曲直;三是培育公益性网络媒体,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四是完善官民互动机制,建立网络诉求表达平台。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凭借其传播迅速、内容丰富等特点吸引公众来到这一平台中交流信息、发表意见,形成网络舆情。本文对网络舆情进行探究分析,将其形成与发展过程分为发酵期、爆发期、回落期(反复期)、衰退期;并分析各个时期的网络舆情内容和网民、媒体等在各阶段中的状态及原因,从而得出网络舆情形成的原因:社会环境和网络技术等客观原因及网民、媒体等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7)
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关和谐校园的建设与社会的和谐。为了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本文从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入手,通过对网络舆情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校园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能及时化解控制高校校园网络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5)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无处不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的深刻变化,网络舆情在产生、发酵、传播等各个环节较传统舆论发展有很大不同。本文从网络舆情分析、引导及处理切入,阐明舆情治理过程中技术、制度和人才这三要素的关系与作用,使三者发挥出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4)
在当今的新形势下我们如何不断提升并且快速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及时有效处理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是当前组织部门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新任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并根据当前组织部门等在应对网络舆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对这一现象进行正确的评估与引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8)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信息交流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舆情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高校师生是高校网络舆情的重要媒介,他们是高校网络舆情的参与者也是传播者。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交流思想、获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高校管理和引导舆情重要的"阵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5):123-124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基于网络与社会舆论而诞生的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国家关注的研究重点之一,构建互联网时代的舆情监控体系成了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迫切需求。文章从网络舆情分析与监管的意义入手,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网络舆情监测的研究,围绕舆情采集、数据预处理、文本分类技术大致介绍了网络舆情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步骤。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4)
石油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织之一,企业形象是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体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公众舆情表达发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网络舆情的现状,探讨石油企业做好网络舆情的对策,即做好顶层设计,积聚发展"正能量";构筑预警机制,掌握舆论"风向标";应对网络舆情,赢取话语"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4)
网络舆情是网络时代发展的产物,高校网络舆情的收集与分析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查摆出问题,然后根据信息分析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决策,解决问题,化解师生矛盾,理顺校园中各方面的关系,促进科学发展,为建设和谐校园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44-45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特定的公共事件而引发成千上万的网民开展探讨,这种现象已经让我们司空见惯。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和表达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隐蔽性、不真实性。近年来,由于网络舆情引发的社会事件也不少,激发了各界各样网络舆情发展控制的关注。有不少传媒人士和研究人员开展了对于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的探讨。通过关注当前网络舆情发展传播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有利于把握网络舆情形成和走向,减少其对于社会影响的消极影响,文章从现状、意义、未来3个角度对其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2)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媒体经历了从无到有,普及率从低到高,影响力从小到大的过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渠道,网络舆情更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应对网络舆情取得了一下新经验与新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给政府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如何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成为我国政府转型路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1,(1)
网络的兴起为大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的平台,但是大学生网络舆情引起的负面效果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课题组深入分析了网络舆情发生的典型特点,阐释了其发生的现象和存在的原因,从大学生群体和高校管理环境两个大的层次上提出了及时加强和引导不良的网络舆情、逐渐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提升参与网络行为的规范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9):69-75
为准确把握网络媒体和网民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相关话题的关注情况和舆情传播特点,对2015年国内重要新闻网站、主流商业门户网站、农业行业网站等媒体以及论坛、博客、微博等社交平台和自媒体进行了监测。全年舆情总量较2014年明显增加,热度升温;年内舆情走势起伏明显,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总体吻合;政府网站首发信息的关注度提升,媒体的二次传播产生积极效果;主流媒体具有重要舆论影响力,自媒体中相关话题讨论更趋专业化。2015年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工作中的"绿色增产"成舆论关注新看点,粮食产量"十二连增"被持续聚焦,粮食产销困局成下半年常热话题,"马铃薯主粮化"受到网民热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7):54-56
高校网络舆情已经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开展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当务之急。如何有效地引导高校网络舆情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新挑战。高校应从网络舆情引导机构的建设、意见领袖的培养、预警机制的完善、大学网络素养的提高和校园媒体的引导等方面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7)
本文通过剖析民航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针对民航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的现状,设计了一套网络舆情管理流程,并基于笔者观点提出网络舆情管理的重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6)
1964年,加拿大人麦克卢汉发表了其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提出了"媒介及讯息"的论断,一时间有关"技术决定论"的争论层出不穷。也许谁都没有想到,半个世纪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深刻的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尤其是新闻业界的革新。有媒体将2013年称之为"大数据元年"①,似乎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世界级的企业,都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数据产业。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73-74
河南省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对河南省2013年网络十大热点事件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在过去一年里,河南省网络舆情呈现出如下特点:网络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因事件性质不同而不同,网络信息传播媒介多元化,网络舆情中的草根舆论地位凸显,存在着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影响已不局限于河南本省,政府打击网络有组织造谣炒作专项行动对网络舆论未来走向的影响巨大。为了保证网络舆论健康发展,促进河南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今后应当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网络舆论作为社会减压阀的作用,变堵为疏;建立政府和网民的长效互动机制,构建上下畅通、官民融洽的公共舆论格局;重视传统媒体和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规范网络环境,传递网络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7)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能够及时反应出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诉求。并且,其真实性较高,可以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第二阵营。但是,我国高校目前对舆情信息管理机制上的工作并不十分很重视,投入力度也不够,在管理上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主动性,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考验。要想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严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地规避负面影响。同时,高等院校还应该主动开辟与占领网络阵地,建立舆论评论队伍,实时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监控、采集、研判,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和快速应急预案,尽量将网络舆情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本文现就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机制的构建进行简单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5):92-97
依托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智能数据终端持有人的数据处理和发布方式呈现多样化。目前,面对海量数据的抓取和处理难度的不断提高,高校舆情监测需要不断加强监测手段和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将这些重要数据归档管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4)
探索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演化机理有利于政府、企业等管控主体根据网络舆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舆情向不利的方向发展恶化。基于湖南凤凰古城收费事件,从舆情演化的阶段划分、阶段分析和影响因素3个方面,研究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机理。研究发现,根据事件事态和网络关注的变化,网络舆情演化分成孕育、出现、爆发、高潮、回落、反复和长尾7个阶段。社会心态、事件效应、官方言行、媒体行为、网民行为、外部刺激、舆情应对是影响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主要因素,对舆情演化起到推动或遏阻的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重视网络民意、做好舆情监测、规范信息发布和完善政务微博4个方面的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