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一种新型内置式抽汽蝶阀组,为获得典型工况下的阀门开度,对该阀组的通流部分进行CFD数值模拟.根据数值计算所得到的阀板表面的压力分布,积分处理后得到了阀板所承受的气动力和气动力矩.为验证所选数值计算模型的精度,设计了1∶5的实验模型,采用PSP和PIV的方法分别测得阀板上的压力分布和阀内流场分布,并将测量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用k-ε湍流模型来计算阀内压力分布,能够获得比较高的精度,其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2.
3.
针对现阶段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期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某350 MW超临界燃煤机组为案例,介绍了其高低压旁路供热改造方案,并以改造后机组的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对改造前后机组的运行特性和调峰能力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案例机组进行高低压旁路供热改造后,在保证机组供热期热负荷和热段再热蒸汽流速不超限的情况下,机组电负荷调峰下限可由原来的230.9 MW降至161.4 MW,降低30.1%;当案例机组两个中压调节汽门关至42%时,机组电负荷调峰下限可进一步降至140.8 MW;旁路供热蒸汽量占比可由原来的56.3%提高至61.9%,提高5.6%,机组的调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热电联产常见的几种方式,分析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基于热量法给出了热电联产机组的经济评价指标。以一电厂170MW超临界再热双抽背压机组为例,对不同抽汽工况下的机组热经济性指标进行了计算,同时与350MW单抽凝汽式机组和纯凝机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热经济性的角度来说,双抽背压机组优于单抽凝汽式机组和纯凝机组,能大大降低机组热耗和发电标准煤耗,显著提高发电热效率。  相似文献   

5.
汽轮机具有纯凝和抽汽供热两种工况,设计过程中,机组的负荷和转速一般都是由高压调门控制,通常情况下机组中压调门不参与调节或者进行辅助性的调节,抽汽时需要对中调门进行校核,核算阀门的抽汽安全性能,以期为同类型机组热再抽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型号超超临界汽轮机中3个典型的抽汽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抽汽系统内部的复杂流场数据,定量地给出了3个抽汽模型内各部分的流动损失,结合典型截面的流线图,分析了抽汽系统内的流动损失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工程方法计算3个抽汽模型的流动损失,并与数值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吸收式换热原理对郑州市某热电厂进行集中供热系统热网首站进行改造,依次进行方案设计,供热机组最小抽汽量优化,经济、环境效益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吸收式换热机组对郑州市某热电厂进行供热首站改造,在有效回收凉水塔废热、显著提升热电厂供热能力的同时,可大量减少燃煤和供热抽汽量,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有效缓解城市供热热源紧张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1.前言 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中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可行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技术、经济两方面研究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的可行性。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比煤粉炉更适合采用超临界参数的原因。以600MW为例,计算了经济指标,表明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大容量联合循环机组的中压供热蒸汽参数,找出最佳的抽汽供热方式。 方法 结合增城项目热负荷特点,对应用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上的各种供热抽汽方案,在系统配置、初投资、负荷适应性、机组效率和发电出力等方面进行较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相比热段抽汽方式和中压缸抽汽方式,冷段抽汽方式均具有更高的机组发电出力、发电效率和综合能源利用率,初投资也最低。 结论 冷段抽汽方式是一种参数匹配适应性更好、适应机组变工况运行能力更强、热经济性和初投资更优、更适合大容量联合循环机组的中压抽汽供热方式,该方案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大型热电联产机组变工况分析模型,揭示出不同热网回水温度和热网回水温升条件下,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驱动热源饱和蒸汽压力和热力系数的变化规律.提出2种不同供热模式选取的判据,即当量抽汽压力.以某300 MW直接空冷抽凝供热机组为例,进行了变工况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随热网回水温升的增大以及热网回水温度的升高,驱动热源饱和蒸汽压力升高,而吸收式热泵热力系数则减小;对于300 MW等级及以上供热改造机组,由于汽轮机中低压缸抽汽压力高于对应的当量抽汽压力,采用吸收式热泵供热模式更节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ANSYS CFX软件对某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缸的抽汽管道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抽汽管道系统内部的速度场与压力场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给出不同位置抽汽小管的流量和总压变化情况,分析了抽汽管道系统各段的流动损失.采用工程流动损失手册的计算方法对总压损失进行了计算,并将其结果与CFD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基本吻合,说明流动模型的选取与计算结果可信,可以指导实际流动损失的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13.
对某型号超超临界汽轮机和某型号超临界汽轮机的高中压缸中4个典型的抽汽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各抽汽系统内部的复杂流场数据,定量地给出了4个抽汽模型内各部分的流动损失,结合相对应截面的流线图,分析了各抽汽系统内的流动损失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的抽汽结构对流动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理解和掌握典型的汽轮机抽汽系统内部流动和损失特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深度调峰负荷50%THA、40%THA及30%THA条件下,对某超超临界660 MW燃煤机组常规回热系统和弹性回热系统内高压加热器抽汽节流调频方式的变负荷能力进行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单台高压加热器抽汽节流调频方式只对最末级高压加热器有效,零号高压加热器在50%THA、40%THA及30%THA工况下的最大变负荷能力依次为1.2%Pe、0.9%Pe和0.5%Pe(Pe表示额定负荷);常规回热系统给水旁路(1号+2号HP)流量比例为50%时,在50%THA、40%THA及30%THA工况下机组负荷增量依次为1.8%Pe、1.4%Pe和1.0%Pe;增设零号高压加热器后各负荷工况下机组负荷增量分别提高32%、37%和26%;在30%THA以上负荷凝结水节流调频方式的变负荷能力明显低于给水旁路调频方式,在30%THA及以下深度调峰负荷下凝结水节流技术将退出一次调频;通过给水旁路调频方式提供1%Pe负荷增量时,50%TH...  相似文献   

15.
据《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естанции》2013年9月刊报道,全俄热工研究所的专家研究了超监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燃烧过程。分析了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燃烧固体燃料时涉及超临界蒸汽参数的问题。研究表明,在很久以前的实践中,采用循环流化床工艺时就掌握和使用了提高了蒸汽参数的方法。给出了与600-800 MW功率相似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装置的国外研究成果。根据一些局部条件的经济论证结论,分析了选择蒸汽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国内外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比较了不同流派的技术特点,总结了开发超临近循环流化床锅炉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和研究现状,指出超临界化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商业化过程中显示出其优良的环境排放特性,其污染控制成本是目前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但在达到较高的供电效率方面并未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提高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到超临界并增加其容量已成广泛的共识。原则上,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及超临界蒸汽循环均是成熟技术,二者的结合相对技术风险不大,结合后的技术综合了循环流化床低成本污染控制及高供电效率2个优势,在燃料价格、材料成本、制造水平上,具有明显优越。随着循环流化床大型化的发展,20世纪末展开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的研究,介绍了目前国际上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东北地区某供热机组因容量小、供热面积大、投入低压旁路时降电负荷的措施无法实施,进而导致冬季供暖期热电耦合矛盾异常突出的技术难题,研究提出了低压旁路至抽汽供热系统的改造方案和改造后机组的运行方案,给出了供暖期两台机组协同调峰措施,并对改造后的投资收益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抽汽供热机组进行低压旁路至采暖抽汽系统改造,将原排至凝汽器的蒸汽热损失回收至热网进行利用,在提升供热能力及机组效率的同时,解决了供暖期抽汽供热机组深度调峰时的热电解耦问题。改造后发电负荷降低5.0MW,增加热网供热能力20GJ,有效地提升了机组供热能力。改造后供暖期日平均收益约1万元,15天回收投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电网中新能源电力的规模接入,缺乏全局优化指导的传统调度模式使得电网整体运行效率低下,火电厂的节能减排日趋重要。本文针对电厂中200 MW及600 MW供热抽汽机组间热电负荷的分配优化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不同热、电负荷下每台机组的热耗曲线,在考虑冷凝器背压的情况下,利用热耗曲线以及机组的耗差信号,通过遗传优化算法,实现了热电负荷分配优化,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这对我国供热机组占绝大多数的北方电厂的节能优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特点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总结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技术特点,分析了超临界锅炉参数的选择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比煤粉炉更适合采用超临界参数的原因,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超临界CFB锅炉的研究现状.以国内三家锅炉厂针对白马项目提出的超临界600 MW CFB锅炉方案为例,进行分析比较,认为超临界CFB锅炉的设计不存在颠覆性的技术障碍,而且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将成为我国燃煤电厂重要的洁净煤发电技术,但随着超临界CFB锅炉研发工作的深入,仍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