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黄皮果皮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共分离出60个峰,鉴定出57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89%。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β-月桂烯、肉豆蔻醚、异松油烯、3-蒈烯、D-柠檬烯、(+)-2-蒈烯、β-水芹烯、α-水芹烯、石竹烯、丁子香酚甲基醚、(2E)-2,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β-细辛脑,其质量分数分别为:51.50%、24.83%、12.82%、1.94%、1.15%、1.12%、0.55%、0.44%、0.43%、0.42%、0.38%、0.30%。  相似文献   

2.
汉源花椒挥发油超临界CO_2萃取与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临界CO2萃取汉源花椒挥发油,并以GC-MS分析了其成分。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的优化条件为:以75%乙醇(添加量为原料质量的5%)为夹带剂、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0 h,此时,挥发油的收率为9.92%。用GC-MS分离出69个峰,鉴定出56种物质,主要成分为:芳樟丁酸酯(30.212%)、(1α,3α,4β,6α)-4,7,7-三甲基-双环[4.1.0]庚烷-3-醇(10.940%)、(+)-4-蒈烯(1.826%)、4-亚甲基-1-(1-甲基乙基)-双环[3.1.0]环己烷(1.109%)、β-月桂烯(1.170%)、柠檬烯(5.784%)、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5.742%)、n-棕榈酸(0.914%)、(Z,Z)-9,12-十八碳烯酸(2.952%)等。结果表明,汉源花椒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收率比水蒸气蒸馏的收率高,且成分丰富。  相似文献   

3.
涂永元 《化工时刊》2022,(8):25-27+47
目的:分析沉香挥发油化学组分,为挖掘沉香药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提取沉香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沉香挥发油成分。结果:分析并鉴定出63个沉香成分,其中倍半萜类成分是沉香挥发油含量最大的组分,主要成分包括柏木脑、α-布藜烯、α-柏木烯、广藿香萜醇、(3R,3aR,4aS,5R,9aS)-3,5,8-三甲基-3a,4,4a,5,6,7,9,9a-八氢化薁并[6,5-b]呋喃-2(3H)-酮、(+)-β-柏木烯、沉香螺萜醇、石竹烯-(I1)、2-乙基己醇等。本文基于GCMS技术对沉香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可为沉香药用研究及功效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黔产荸荠杨梅果实(Myrica rubra Boqi)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荸荠杨梅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荸荠杨梅的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从荸荠杨梅挥发油中检出51个色谱峰,鉴定了3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64%,主要化合物为:石竹烯(20.29%)、棕榈酸乙酯(18.35%)、5-羟甲基-1,3,3-三甲基-2-(3-甲基-1,3-丁二烯基)-环戊醇(12.66%)、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9.38%)、邻苯二甲酸己烷-3-醇异丁醇酯(5.68%)、α-古巴烯(2.42%)、别香橙烯(2.36%)、β-谷甾醇(2.23%)、α-榄香烯(1.80%)和(1,4-二烷-2,5-二羟基)二甲醇(1.61%)。通过对其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的分析评价,为开发利用荸荠杨梅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GC-MS技术初步分析和鉴定花椒中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花椒中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并鉴定化学成分。从花椒中共鉴定出56个化合物,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8.375%,。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酰丁香酮(12.711%)、(-)-4-萜品醇(11.911%)、4-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己-2-烯(8.866%)、萜品烯(5.922%)、芳樟醇(5.777%)、桉叶油醇(4.483%)、4,7,7-三甲基二环[4.1.0]庚-4-烯(4.312%)、β-水芹烯.(3.745%)、柠檬烯(3.434%)、α-松油醇(3.349%)、邻-异丙基苯(3.149%)。花椒中鉴定出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多,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GC/MS联用及GC方法对γ-松油烯型白千层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定出其中23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44%以上,主要成分为γ-松油烯(44.03%)、α-蒎烯(12.71%)、α-松油醇(9.65%)、1,8-桉叶素(7.98%)和4-松油醇(4.73%),其中γ-松油烯和α-蒎烯含量高于其他类型的白千层油。  相似文献   

7.
杨再波  赵超 《精细化工》2007,24(2):149-153
用固相微萃取法萃取千年健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出98个组分,鉴定出70个组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面积相对百分含量,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96.26%。主要成分是:γ-松油烯(1.35%)、芳樟醇(29.90%)、松油醇-4(5.73%)、乙酸芳樟醇酯(2.64%)、γ-依兰油烯(1.07%)、β-石竹烯(2.19%)、α-律草烯(1.16%)、α-蛇床烯(1.30%)、(-)-α-依兰油烯(1.09%)、α-紫惠槐烯(1.99%)、δ-杜松烯(6.09%)、α-雪松醇(5.24%)、叔杜松醇(3.21%)、叔依兰油醇(4.65%)、(Z)-6,10-二甲基-5,9-癸二烯-2-酮(2.90%)、2-氨基-3-羟基苯甲酸(2.51%)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鉴定干姜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干姜中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并鉴定化学成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结果:从干姜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238%,其中主要成分为4-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己-2-烯(9.930%)、桉叶油醇(9.828%)、冰片(9.127%)、莰烯(8.188%)、[S-(R*,S*)]-2-甲基-5-(1,5-二甲基-4-己烯基)-1,3环己二烯(6.279%)、(E)-柠檬醛(3.688%)、α-松油醇(3.489%)、芳樟醇(2.716%)、(1R)-(+)-α蒎烯(2.541%)、Β-倍半水芹烯(2.538%)、1-甲基-4-(1-亚甲基-5-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2.495%)、右旋柠檬烯(2.429%)、A-姜黄烯(2.205%)。结论:本实验方法操作简单、时间短、实验结果准确,可以为干姜的质量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全叶青兰(Dracocephalum integrifolium Bunge)盛花期的花进行了挥发性成分提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全叶青兰花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组成成分分析并对其植物毒活性进行了检测。共33种挥发油成分被鉴定,主要为单萜、含氧单萜、倍半萜和含氧倍半萜成分。全叶青兰花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Eucalyptol,15.55%)、红没药醇(α-bisabolol,10.29%)、顺式-(+)-橙花叔醇〔nerolidol,cis-(+)-,8.81%〕、β-蒎烯(β-pinene,8.25%)、罗勒烯〔(E)-β-ocimene,7.44%〕和α-侧柏烯(α-thujene,5.45%)。全叶青兰花挥发油在2 mL/L的用量下即完全抑制反枝苋和早熟禾种子萌发,同时对稗的幼苗生长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总体趋势为低促高抑。  相似文献   

10.
孜然香气与精油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一质谱法萃取和分析孜然粉末香气,共检测出19种成分,解析鉴定出占总挥发性成分99.695%的18种成分,主成分是两种蒈烯醛异构体(33.174%)、γ松油烯(17.858%)、枯茗醛(17.280%)、β蒎烯(13.940%)和对伞花烃(6.541%).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孜然,精油的得率为2.6%,用GC-MS联机对精油进行了成分分析,检测出28个成分,解析鉴定了占精油99.801%.4的26个成分.主要成分为枯茗醛(39.511%)和两种蒈烯醛异构体(35.249%),其次为γ松油烯(7.096%)、α-7-松油烯醇(5.315%)、β-蒎烯(5.242%)和对伞花烃(3.000%).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山苍子果皮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GC-MS鉴定出5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1.95%。主要成分有D-苎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a-柠檬醛、β-柠檬醛、香叶酸、石竹烯氧化物。  相似文献   

12.
艾叶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不同产地艾叶精油,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艾叶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不同产地艾叶精油的质量收率为0.29%~0.56%,都含有特征成分:α-蒎烯、β-蒎烯、α-松油烯、γ-松油烯、桉叶素、蒿酮、蒿醇、2-环己烯-1-醇、樟脑、龙脑、4-松油醇、反式-石竹烯、丁子香酚。其中具有药效作用的成分有桉叶素(14.32%~26.12%,质量百分数,下同),樟脑(3.66%~14.97%)、龙脑(0.51%~10.53%)、甘菊环(0.00%~23.95%)等,有毒成分侧柏酮含量为0.32%~3.62%。  相似文献   

13.
香椿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椿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香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出53个组分,占峰面积的92.34%,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荜茄醇(4.89%)、桉叶烯(5.67%)、杜松烯(5.49%)、8-异丙烯基-1,5-二甲基-1,5-环癸二烯(5.37%)、1-异丙基-4,7-二甲基-1,2,3,5,8a-六氢化萘(5.88%)、2,4,4-三甲基-3-甲醇-5-(3-甲基-2-丁烯-1-基)环己烯(5.65%)、橙花叔醇(4.97%)、1-异丙基-4-甲基-7-亚甲基-1,2,3,4,4a,5,6,7-八氢化萘(5.87%)、叶绿醇(4.86%)、2,5,6-三甲基-1,3,6-庚三烯(4.31%)、5,7-二乙基-5,6-癸二烯-3-炔(3.14%)、2-甲基-3-乙基-1-戊烯(2.86%)、4-戊烯-2-醇(2.09%)、2-甲基-2-丁烯(2.83%)、2-甲基-5-己烯-3-醇(2.99%)、β-丙内酯(2.63%)、3-己烯-1-醇(2.41%)、3,4-二甲基-1-戊醇(2.34%)。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TOF/MS)分析不同产地肉豆蔻油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比对,从英国、中国云南和印尼三个产地的肉豆蔻油中分别鉴定出69、78和67个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9.74%、99.87%和99.65%。三个产地肉豆蔻油的挥发性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较为相似,三者的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醚、α-蒎烯、桧烯、β-蒎烯、α-松油烯、4-松油醇、γ-松油烯、柠檬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杨再波 《精细化工》2011,28(3):242-246
采用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MAE-HS-SPME)快速分析一年蓬不同部位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与Kovats色谱保留指数相结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一年蓬的茎、叶和花中分别鉴定出67、69和69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2.71%、96.72%和96.16%,在茎中主要成分是β-榄香烯(5.22%),大根香叶烯D(41.80%)和(+)-β-蛇床烯(7.71%);叶中主要成分是3-甲基-2-环戊烯-2-醇-1-酮(6.43%),β-榄香烯(8.45%),大根香叶烯D(40.17%)和(E,E)-α-金合欢烯(5.80%);而在花中主要是3-甲基-2-环戊烯-2-醇-1-酮(4.20%),β-榄香烯(8.65%)和大根香叶烯D(31.20%);在茎、叶、花中各主要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假臭草全草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GC-MS共鉴定出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2.87%。其主要成分为: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35.83%)、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6.60%)、α-毕橙茄醇(5.87%)、1-表二环倍半水芹烯(5.37%)、乙苯(3.29%)、全反式角鲨烯(2.77%)、3Z-己烯醇(2.41%)、大根香叶烯-D(2.13%)。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22,(11):2123-212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考察了季节对大叶桉和柠檬桉两种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桉叶挥发油含量在春季(13月)和冬季(103月)和冬季(1012月)较高,其中冬季挥发油含量最高。大叶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蒈烯、α-松油醇、(-)-蓝桉醇、D-萜二烯、1-松香芹醇;柠檬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异胡薄荷醇、β-香茅醇。大叶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3-蒈烯和柠檬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香茅醛在春季(112月)较高,其中冬季挥发油含量最高。大叶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蒈烯、α-松油醇、(-)-蓝桉醇、D-萜二烯、1-松香芹醇;柠檬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异胡薄荷醇、β-香茅醇。大叶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3-蒈烯和柠檬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香茅醛在春季(13月)含量为最高。两种挥发油对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MAE-HS-SPME)分析葎草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与Kovats色谱保留指数相结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在葎草的茎、叶和花中分别鉴定出86、90和103个组分,分别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6.697%、96.455%和94.213%;在茎中主要成分是1,3-二甲基双环[3.3.0]辛-3-烯-2-酮(14.010%),百里酚(9.407%),β-石竹烯(6.884%),反式-β-金合欢烯(5.965%),β-甜没药烯(5.798%),香芹酚(5.702%)和α-佛手柑油烯(5.511%);叶中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12.704%),α-佛手柑油烯(8.588%),1,3-二甲基双环[3.3.0]辛-3-烯-2-酮(7.487%)和反式-β-金合欢烯(6.662%);在花中主要是反式-β-金合欢烯(11.906%),β-石竹烯(8.201%),α-葎草烯(5.515%)和β-蒎烯(4.719%);而相对质量分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海通叶挥发油得油率及不同季节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为该药材的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比得油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海通叶挥发油的成分,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海通生长的不同季节叶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春季0.287%±0.043%、夏季0.332%±0.031%、秋季0.406%±0.037%、冬季0.313%±0.022%,化学成分种类分别为:春季53个、夏季65个、秋季75个、冬季62个,其中相同化合物中相对含量均较高的有1-辛烯-3-醇、芳樟醇、己烯醛、α-蒎烯、植醇、(-)-α-松油醇、(E)-β-金合欢烯、a-雪松烯、苯甲酸丁酯。结论:季节差异性对海通叶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影响较大,海通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烃类和萜类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干艾叶中挥发油进行提取,测得干艾叶中含挥发油的质量分数为2.6%,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主要含桉树脑(21.90%)、2-莰醇(6.04%)、樟脑(5.97%)、2-蒎烯(5.52%)、β-石竹烯(4.80%)等。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干艾叶挥发油在900℃的条件下进行热裂解,并分析其热裂解物的化学组成,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γ-古芸烯(9.58%)、β-石竹烯(6.91%)、α-松油醇(6.89%)、马鞭烯醇(6.61%)、4-萜品醇(6.35%)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