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35):98-100
目的:整理分析针灸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探究其选穴规律,为临床取穴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近年来针灸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整理分析其主穴的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结果:针灸治疗抽动障碍为主的文献共17篇,共使用主穴32个,总频次为78次,其中出现频率占15%以上的经穴11个,头皮针穴4个,经外奇穴1个,阳经穴5个,阴经穴1个。结论:针灸治疗抽动障碍宜阳经重点取穴加辨证取穴治疗。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4):41-44
壮医针挑疗法是壮族常用的外治法之一。以"壮医"、"针挑"为关键词,检索2017年5月31日以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文献,从历史沿革、理论研究、名医经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总结壮医针挑疗法的相关研究,阐述该疗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5):755-758
影响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疗效的因素主要有穴位配伍、取穴时辰、刺激方法、针刺补泄、留针时间。基于此,配合子午流注,即经气运行旺盛时取穴,选用适当刺激方法,再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并掌握合适的留针时间,对针刺疗效影响很大。关于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机制研究中,关于脏腑开窍器官影响的报道较少;在临床研究中,有些文献报道中所纳入的病例过少,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对于同种脏腑疾病针灸治疗的诊疗标准不一,缺乏统一性,容易导致各说其词。对于影响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疗效的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穴位配伍、取穴时辰、刺激方法、针刺补泻及留针时间方面,而对其作用原理、最优穴组、实施标准、疗效确定等方面还有待商榷,且对针刺得气与否对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疗效的影响研究报道比较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521-527
张氏针灸流派创始人张缙,以"尊古创新""传承发展"为主要思想,先后对《针灸大成》《针方六集》等进行校注,主编《中国针灸荟萃·刺灸学分卷》,著《针灸大成研究》。提出了潜在性感传及显性循经感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理论,总结出循经感传八个规律,倡导循经感传气至病所的研究。在临床研究方面兼蓄并容,师古创新,讲究针刺手法,以"随气用巧"为精髓,强调辨证施针,因人、因地、因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提出了投针速刺法、推针速刺法、按针速刺法、弹针速刺法等,形成了"烧山火"和"透天凉"的规范操作,还研制出音乐电针。张氏针灸学术流派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学校教育、师承教育等,目前已传承至第5代,有320余位传承人,广布海内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0):2124-2129
目前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治疗呈多样化,中医药因其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中医药治疗KOA以针灸推拿疗法、中药疗法以及综合疗法为主,疗效较好。对于中医药治疗KOA的临床研究已经有长足进展:挖掘文献研究规律、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使得中医药治疗方法更有规律性、更加规范化;中医药治疗KOA疗法应用呈多样化,中药泥灸、针刀、刃针等治疗方法的报道逐渐增多;关节镜、超短波、威伐光等高科技手段及功能锻炼、运动疗法、肌内效贴等治疗方法成为新生学术动力。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中医药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规范操作的治疗KOA的临床路径,不利于开展相关循证医学研究;疗效以患者主观感受、量表问卷为主,未形成中医特色、标准统一的客观评价手段。因此,今后应当广泛开展中医药治疗KOA的相关临床路径和循证医学方面的研究,并将四诊客观化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纳入进来,更好地对其疗效进行评价,以期实现对中医药疗法治疗KOA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4)
目的:观察以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纳入标准的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运用头针结合体针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经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相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更明显。结论:头针结合体针及药物治疗中风后遗症均能取得疗效,但头针结合体针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1)
<正>内热针疗法是将特质针具依据治疗需要刺于人体病变筋膜处,并根据患者病情加热针具至不同温度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内热针是在银质针基础上的一大变革,是治疗软组织疼痛的新利器,解决了点燃艾球的烟雾和使用银质针烫伤的问题,具有创伤小、安全的优点。与银质针针体全部加热但针体与针尖受热不均匀不同,内热针的发热材料在针体内部,由特殊合金制作,使针尖到针体均能均匀恒温发热,针体的发热温度可在38~60℃之间调节,具有治疗时间短、安全性高、疗效快且持久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5):1126-1130
目的:分析针灸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的临床研究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截至2017年1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针灸改善ER的临床研究及现状研究的文献资料,对针灸改善ER临床研究文献的分布年限、文献构成、诊断标准、选穴特点、治疗方法、治疗周期、介入时机、疗效评价标准等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①针灸改善ER的治疗方式多样,包括艾灸、穴位埋线、耳穴、穴位电刺激、电针、温针、毫针等。其中毫针针刺使用频率最高,为11次,占34.38%;穴位电刺激/电针疗法的使用频率也较高,为9次,占28.13%;针刺配合温针、中药等频率为8次,占25%;耳穴2次,占6.25%;穴位埋线、单纯艾灸较少,各1次,各占3.12%;②针灸改善ER的选穴主要分布于任脉、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其外还有经外奇穴;③针灸改善ER的治疗周期以治疗1个月经周期、3个月经周期为多;④针灸调和气血的作用显著,月经期的病理变化多为气血不和,为针灸介入的良好时机分别。结论:针灸对ER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但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①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临床推广受限;②研究多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对针灸作用的效应机制研究甚少,缺乏回顾性研究与分析;③诊断标准有待统一;④因联合其他疗法较多,针灸的疗效不易突显;⑤应将子宫内膜、卵巢的分泌周期纳入考虑,在应用中坚持辨证论治;⑥治疗后评价指标的选择争议较大,需积极寻找特异性评价指标,减少检测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1):47-49
对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文献进行综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中药内服外用、针灸及综合多种中医药疗法均能达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目的。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明显,然而现代相关临床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临床研究多为小样本研究,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多数临床研究未采用盲法,研究设计不够严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机制研究有待深入;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尤其是外用制剂)多为传统剂型,有待研究开发新型如经皮给药新制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从艾灸、天灸、热敏灸、雷火灸、壮医药线点灸、线香灸疗法6个方面对近5年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