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6,(2):41-42
以3-氨基丙烷-1,2-二醇和罗丹明B为原料,经反应得到可选择性识别汞离子的荧光探针RNH,并利用1H 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探针RNH在水溶液中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研究发现随着Hg1H 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探针RNH在水溶液中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研究发现随着Hg(2+)的不断加入,探针RNH在585 nm(最大发射波长)处产生强的荧光发射,同时溶液颜色也从无色变为桃红色。该荧光探针对Hg(2+)的不断加入,探针RNH在585 nm(最大发射波长)处产生强的荧光发射,同时溶液颜色也从无色变为桃红色。该荧光探针对Hg(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在5.1×10(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在5.1×10(-8)(-8)1.3×101.3×10(-6)mol/L范围内,Hg(-6)mol/L范围内,Hg(2+)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4.3×10(2+)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4.3×10(-8)mol/L。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
以1-[3-(三乙氧基硅烷基)丙基]脲作为硅烷偶联剂,将香豆素分子以共价键的方式负载到SBA-15的孔道内表面,制备了一种可用于检测和吸附Fe~(3+)的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探针SBA-Q,通过FT-IR、N_2吸附手段表征了其结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BA-Q在缓冲溶液HEPES(0.02 M,pH 7.0)中对Fe~(3+)表现荧光猝灭响应和较高的识别选择性。此外,SBA-Q对Fe~(3+)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吸附率可达93.96%。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5):469-473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由2,4-吡啶二甲酸出发,依次经过酯化、肼解、成环、消除,高产率的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吡啶类席夫碱类化合物.通过微波法和常规法的对比发现,使用微波法后,产率从49%—70%提高到77%—90%,反应时间从360分钟缩短到10—15分钟.所有目标物的结构均经IR,~1H NMR,ESI-MS及元素分析所确证.部分化合物测试了其对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菌的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6b,6c,6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菌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同时从构效关系看,卤素原子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化合物的抑菌活性.邻位取代基比对位取代基的抑菌活性好.该结果对抑菌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
设计合成了一例香豆素衍生物L,作为选择性识别Cu2+的探针。在Tris-HCl溶液(0.02 M,C2H5OH/water=8/2,V/V,pH 7.2)中,L本身为淡绿色,加入Cu2+后,溶液变为桃红色,吸收光谱红移148 nm;荧光猝灭率达到96.8%。L对其它金属离子(K+,Na+,Ca2+,Mg2+,Cd2+,Ag+,Fe3+,Pb2+,Hg2+,Cr3+,Co2+,Ni2+,Zn2+)产生不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具有蓄能发光特性的荧光材料和环氧胶结料制备的荧光交通标线具有夜晚主动发光的特点,夜间指示效果更佳,有利于保障交通安全。主要研究新型荧光标线涂料的耐磨性、耐水性、耐碱性等是否满足相关规定,为荧光标线涂料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6):818-825
荧光探针在生命科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领域.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新类型的纳米荧光探针应运而生.荧光碳量子点(carbon dots)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的抗光漂白能力、长荧光寿命和宽荧光光谱区域,在生物成像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重点关注近年来碳量子点在合成、生物成像以及生物安全性方面的进展,对开发成更安全和更灵敏的碳量子点探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
通过甾酮与取代氨基硫脲缩合,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胆酸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其结构均经1H NMR,IR,ESI-MS及元素分析所证实.此外,所有目标化合物都进行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测试.化合物4b,4g和4h对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4)
用Suzuki反应设计并合成了含二噻吩乙烯光致变色单元的萘酰亚胺荧光化合物。所有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经核磁(~1H NMR)、质谱(Ms)确证了化学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荧光发射光谱,荧光寿命研究了含二噻吩乙烯光致变色单元的萘酰亚胺荧光化合物在溶液中和薄膜中的光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光致变色前后具有较高的可调控荧光对比度,高的光热稳定性和高的开关环量子产率,在超高密度光存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170-175
以吲哚-3-甲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偶联、肼解、消除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对称结构的吲哚席夫碱衍生物,以期为新药筛选提供先导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 NMR,ESI-MS,IR及元素分析所证实.初步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5e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化合物5f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阿莫西林,对绿脓杆菌表现出与对照品阿莫西林相当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锰锌铁氧体的水热合成及其磁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得了晶相单一的锰锌铁氧体,对样品进行了XRD、磁滞回线和温升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锰锌铁氧体水热合成的理想条件为230℃下保温12h,且晶相单一的锰锌铁氧体具有较好的磁滞性能,在交变磁场中具有明显的磁热效应.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9):100-102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汤剂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组于三维适形放疗第1天始,服用以黄芪、女贞子为主扶正培本汤剂,1日1剂,直至放疗结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和NK淋巴细胞数据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的CD3、CD4、CD4/CD8和NK细胞有一定下降,CD8略有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CD3、CD4、CD4/CD8和NK细胞下降明显,CD8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研究组比较,对照组的CD3,CD4,NK细胞显著下降(P<0.05),CD8明显上升(P<0.01)。结论:以黄芪、女贞子为主扶正培本汤剂有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对维持后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5):65-67
针对晶闸管半控型器件构成的变流器电路,在换相期间产生的换相重叠角,给出一种检测方法和电路。首先,采用光隔离放大电路对晶闸管变流器逆变时产生的负尖脉冲信号整形为方波信号;然后,经过或门电路和触发器数字单元电路处理变换得到换相重叠角信号。该方法可对换相重叠角实时检测,避免目前所采用的对换相重叠角进行计算方法所带来的繁琐复杂以及存在偏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病变椎体32个)采取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对照组26例(病变椎体30个)单纯采取PKP治疗,比较2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后凸畸形矫正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及Cobb’s角。结果术后3 d治疗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1.5%,对照组为2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后凸畸形矫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2周、6月,2组VAS评分及椎体高度压缩率均较同组术前显著降低,Cobb’s角较同组术前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2周、6月,治疗组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s角明显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PKP在恢复OVCF患者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和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疗效满意,优于单纯PKP。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新鲜与陈旧骨折椎体的诊断与鉴别要点。方法分析36例(196个骨折椎体)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骨密度以及X线片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特点。结果本组患者骨质疏松症较严重,骨密度平均为-3.26,病史平均为13.7个月,多无外伤或仅轻微外伤史,疼痛特点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或突然加重,X线特点为多椎体高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显示模糊。新鲜骨折椎体139个(包括急性骨折椎体82个、亚急性骨折椎体40个和隐性骨折椎体17个),临床表现为突然加重或进行性加重的疼痛,10个(7.2%)椎体棘突压痛、叩击痛定位准确,X线片可见骨折线;MRI上T1WI、T2WI、抑脂像(即STIR)表现为异常信号。陈旧骨折椎体57个(包括49个已愈合椎体和8个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椎体),已愈合椎体不再出现临床症状,X线片显示压缩程度较严重,前缘及两侧多有骨质增生或椎体终板硬化。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椎体引起的疼痛与体位变化有关,腰背部疼痛弥散,X线可见椎体内出现低密度透亮裂隙,MRI上T1WI为极低信号,T2WI上为明显高信号透亮带,周围有低信号带包绕。结论有外伤史,伤后疼痛,棘突叩压痛且与影像检查发现的骨折相符时,应高度考虑新鲜骨折;X线片、MRI检查有清晰骨折线可确认新鲜骨折;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或X线检查发现椎体形态改变时应行MRI检查,鉴别新鲜或陈旧骨折;对于陈旧骨折,需确认骨折是否愈合。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1):34-42
当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共同奠定了教科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教科书研究具有不同的理论框架,必须依循相应的分析程序;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教科书研究中灵活运用了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内容分析、调查和统计分析、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未来教科书研究方法的发展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建立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反思意识;加强体系建构,打造完整的教科书研究方论体系;促进范式整合,推动教科书研究范式从单一走向综合;注重合理转化,将其他学科方法论转化为教科书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2):136-138
从苗族古歌的歌词内容入手,对苗族古歌中出现的"数"进行整理研究,发现数字"一""二""三""五""七""九"在苗族古歌中频繁地出现,且每一个数字都包含着特定的文化意义,如:"一"的宇宙观,"三"的质变思维等;对苗族古歌中的数学文化与苗族生活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解读了数字在苗族风俗习惯中的含义;通过研究古歌,解析苗族语言中数量单位的演变和数学的四则运算。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3)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皮质醇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量表评估72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及78名正常对照者的神经认知功能,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醇、25羟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骨钙素、β-胶原特殊序列及性激素水平。结果 2组受试者各时点(8∶00、16∶00、24∶00)的皮质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皮质醇分泌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皮质醇分泌节律消失与8∶00 AM皮质醇水平和多项心理测验指标相关(均P<0.05)。结论骨质疏松可能与患者出现多项认知功能损伤相关,并伴有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以及皮质醇分泌节律异常。HPA轴功能紊乱可能是女性骨质疏松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及与骨密度下降的关系。方法 113例>65岁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折组)纳入本研究,男性67例,女性46例;同期非髋部骨折老年患者1 321例作为对照组,男性654例,女性667例。所有患者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全身身体组成成分(骨量、肌肉含量,脂肪含量)。肌肉减少症的诊断标准:骨骼肌重量指数(SMI)(肢体骨骼肌重量/身高平方,kg/m2)低于同人种健康成年人1个标准差为1级肌肉减少症(class 1),低于2个标准差为2级肌肉减少症(class 2)。根据以上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肌量正常组:男性SMI>7.01 kg/m2,女性SMI>5.42 kg/m2;class 1组:男性SMI 6.09~7.01 kg/m2,女性SMI 4.80~5.42 kg/m2;class2组:男性SMI≤6.08 kg/m2,女性SMI≤4.79 kg/m2。分析不同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检出率。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性别类似年龄人群:骨折组男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62.6%)与对照组男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1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折组女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13.0%)与非骨折组女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肌量正常者24例(52.1%),Class 1级者16例(34.7%),Class 2级者6例(13.0%);骨骼肌重量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老年男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肌量正常者9例(13.4%),Class 1级者16例(23.8%),Class 2级者42例(62.6%),骨骼肌重量指数与BMI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龄非骨折者,男性肌少症检出率高于女性。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骨骼肌重量指数与股骨颈和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老年男性髋部骨折患者骨骼肌重量指数则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应关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4):300-304
目的 研究高龄(≥80岁)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特点及使用双膦酸盐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5年8月至201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的初诊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膦酸盐药物治疗≥12个月,用药前后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BTM)等,≥ 80岁的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232例(高龄老年组)和47~65岁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454例(对照组)。记录所有纳入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用药时间,治疗前后骨密度、血钙、血磷、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 proteins,BG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Ⅰ type collagen pyridine cross-linked final peptide,β-CTx)等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治疗前BMI、血钙、血磷和L1-4 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转换水平、股骨颈BMD、全髋BMD和25OH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双膦酸盐治疗12个月后,两组BMD和25OHD水平均增加,骨转换指标均下降。高龄老年组L1-4 BMD升高3.29%,股骨颈BMD升高1.24%,全髋关节BMD升高1.00%;对照组L1-4 BMD升高3.51%,股骨颈BMD升高1.18%,全髋关节BMD升高1.58%。两组BMD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BGP下降23.63%,β-CTx下降40.62%,对照组BGP下降36.65%,β-CTx下降60.26%,两者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25OHD升高17.85%,对照组升高8.97%;双膦酸盐治疗12个月后,两组血钙和血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水平处于低骨转换状态,对于不同骨转换水平的骨质疏松患者,双膦酸盐增加BMD的作用相似,双膦酸盐可以应用于80岁以上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5):123-124
针对自掩埋钻井新方法需要内排屑的问题,采用螺旋刀翼、内锥面、中心腔体等结构设计内螺旋刀翼PDC钻头,研究刀翼螺旋升角的变化规律,分析岩屑在刀翼刃部和刀翼面上的受力,建立岩屑推动力与刀翼螺旋升角的关系,优化刀翼螺旋升角,并进行台架实验。结果表明:内螺旋刀翼PDC钻头刀翼螺旋升角的理想设计范围为9°~52°,考虑加工和排屑通道大小等影响因素,其合理的设计范围为26°~52°,研制的钻头能迫使岩屑向其中心运移,并实现岩屑的良好流动,满足内排屑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