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皮革科学与工程》2017,(6)
铬在自然水体中的常见价态有+3价和+6价,发光细菌法是评价其水生态急性毒性的快捷方法。本文以硫酸铬和重铬酸钾为试剂,明亮发光杆菌为受试生物,系统研究了pH对细菌发光强度以及对Cr(Ⅲ)和Cr(Ⅵ)毒性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明亮发光杆菌在pH 4~9范围内,发光稳定;测试EC50值配制的系列Cr(Ⅲ)、Cr(Ⅵ)溶液,浓度相差200倍,pH差异显著。采用HCl或Na OH溶液调节待测液pH,暴露15 min,在pH=4和5时Cr(Ⅲ)的EC50值分别为169.46 mg·L~(-1)和261.75 mg·L~(-1);制革用铬粉对发光细菌的EC50值远高于相应pH的硫酸铬;pH升高Cr(Ⅲ)毒性减小,可能与体系中羟配聚的Cr(Ⅲ)物种丰度的增加有关。当溶液pH从4升高到9,Cr(Ⅵ)的EC50值从24.03 mg·L~(-1)减小为11.16 mg·L~(-1),Cr(Ⅵ)的毒性远高于Cr(Ⅲ)。 相似文献
4.
5.
7.
铬的三价及六价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很大的用处。这些化合物与特有的职业病有联系,其危害性就三价状态与六价状态却有很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羧基化胶原纤维吸附剂对Cr(Ⅲ)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醛酸为改性剂对胶原纤维进行羧基化改性,制备羧基化胶原纤维吸附剂,并以铬粉溶液为处理对象,对比研究了羧基化改性前后胶原纤维吸附剂对Cr(Ⅲ)的吸附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温度、时间、pH、吸附剂用量、铬液初始浓度及盐离子(Na+、Ca2+)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羧基化改性后胶原纤维对Cr(Ⅲ)的吸附能力比改性前提高了74.13%,吸附的佳pH值及温度分别为4.5和45℃,溶液中Na+、Ca2+离子的存在会对吸附过程产生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其离子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皮革》2018,(9)
采用柠檬酸热化学法制备改性核桃壳(CAWS),用于吸附模拟废水中低浓度的Cr(Ⅲ),并采用SEM和FT-IR对改性前后、吸附前后的核桃壳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的核桃壳孔隙结构增多,有利于Cr(Ⅲ)的吸附。改性最佳条件为:柠檬酸∶核桃壳质量比为9∶10,时间3h,温度130℃。在初始Cr(Ⅲ)溶液质量浓度为20mg/L,初始pH值为5,温度为25℃,吸附剂投加量为20g/L,吸附时间为125min的条件下,CAWS对Cr(Ⅲ)的去除率为88. 55%,高于相同条件下未改性核桃壳对Cr(Ⅲ)的去除率78. 17%。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较高(R~2 0. 99); 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都可用于描述吸附过程(R~20. 95)。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 ICP MS)同时测定纺织品中可萃取Cr(Ⅲ)和Cr(Ⅵ)。采用Agilent Bio WAX阴离子色谱(50 mm×4.6 mm,5 μm )柱,无需使用离子对试剂四丁基氢氧化铵,就可以很好的分离Cr(Ⅲ)和Cr(Ⅵ)。分别对羊毛、棉和涤纶纺织品样品进行Cr(Ⅲ)和Cr(Ⅵ)回收率及精确度的测试,回收率为86.4%~105.7%,方法精密度小于4.7%。Cr(Ⅲ)和Cr(Ⅵ)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60 μg/L和0.016 μg/L。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皮革》2015,(1)
以共混法和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乙烯基聚合物/纳米氧化锌复合鞣剂(PDM/ZnO-Ⅰ和PDM/ZnO-Ⅱ)为对象,研究了两者与模拟废水中Cr(Ⅲ)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r(Ⅲ)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方式不同使鞣剂自身稳定性有显著差异,导致在低pH值下,Cr(Ⅲ)产生沉积。增大2种鞣剂浓度,液相pH值持续升高,液相中Cr(Ⅲ)发生沉积,当PDM/ZnO-Ⅱ加入量为5~6g·L~(-1)时,液相中铬浓度最小,PDM/ZnO-Ⅱ继续增大,Cr(Ⅲ)基本不变。浊度试验表明:在低pH值和高pH值情况下,此类纳米型复合鞣剂均会与液相中的铬结合,可以通过脱稳沉积而降低废水中溶解性铬的浓度,也可以与铬形成悬浮物难以有效沉积进而提高出水中铬的浓度,导致废水中总铬浓度超标。该结论对制革复鞣废水稳定达标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合成了羊毛媒染Cr(Ⅲ)媒染剂CTA-Cr,比较了CTA-Cr与红矾和其它染剂的媒染作用,优化了CTA-Cr的媒染工艺条件,分析了Cr(Ⅲ)媒染剂组成和媒染条件对残液三价铬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TA-Cr媒染样品泛色充分,牢度优良,并能在染色中保护羊毛天然品质,残液不含六价铬。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采用同位索标记萃取方法,选用柠檬酸(cit),酒石酸(tar)及甘氨酸(gly)为配体(L).主要对 Cr(Ⅲ)/L、Cr(Ⅲ)/RE(Ⅲ)/L 及 RE(Ⅲ)/L 体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配体分别为 cit、Lar 或 gly 时,Cr(Ⅲ)/Nd(Ⅲ)/L 有杂多核配合物存在.且 L 为 cil 时,络合比 Cr(Ⅲ):Nd(Ⅲ):为1:1,L 为 tar 或 gly 时.Cr(Ⅲ):Nd(Ⅲ)仍为1:1。 相似文献
20.
植物鞣制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黄酮类非鞣质多元酚,它们在植——铝结合鞣中起什么作用?本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第一次证明黄酮类非鞣质能与铝形成络合物,络合点之一是黄酮体的4-羰基和5-羟基与铝结合,形成六员环螯合物。如果黄酮体上还有邻位二羟基,它们也可与铝形成五员环螯合物。这些络合物在植——铝结合鞣中的作用,如同鞣质多元酚——铝络合物一样,在胶原分子链间形成交联和网状交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