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三步热处理方法及不同的烧结温度,加入造孔剂聚乙烯醇,将磷渣废玻璃基础玻璃粉末烧结成多孔磷渣微晶玻璃.针对多孔磷渣微晶玻璃的烧结密度、体积收缩卒、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物挥发温度为400℃并保温1h,核化温度为790℃并保温2h,晶化温度为1100~1200℃时,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淮南矿区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了微晶玻璃,并研究了Na_2O含量对基础玻璃熔制温度、微晶玻璃晶化温度、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及其对微晶玻璃体积密度、耐酸碱等物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淮南矿区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微晶玻璃;并且随Na_2O含量从10%增至25%,玻璃熔制和晶化温度分别从1450℃降低到1300℃,950℃降低到700℃;微晶玻璃的主晶相由含铁镁橄榄石相转变为霞石相,最终转变为硅铝酸钠相,且微晶玻璃的结构均匀性不断提高;微晶玻璃的致密性先增加后降低,耐酸碱性良好,但Na_2O含量过多对微晶玻璃耐酸性不利。  相似文献   

3.
杨梅  王立久 《材料导报》2007,21(F11):418-421
多孔微晶玻璃是一种密度小、质量轻、比表面积大、阻尼性能好的新型功能材料。研究了粉末烧结法、整体析晶-酸浸法、溶胶-凝胶法制多孔微晶玻璃的成孔机理和制备过程。分析了多孔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和渗透性能。从过滤、保温、载体、分离4个主要方面阐述了多孔微晶玻璃的用途,展望了多孔微晶玻璃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烧结法以钛渣代替二氧化钛为晶核剂制备了高掺量的赤泥粉煤灰微晶玻璃,主要考查钛渣掺量对微晶玻璃产品的理化性能、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晶相均为钙铝黄长石,次晶相为钙铁透辉石和钙长石;结晶程度随钛渣含量而增加,微晶玻璃颜色逐渐变深,但钛渣含量过高,晶体会发生凝结现象;当钛渣掺量为6.6%时,固废总掺量达到了95.3%,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显微硬度、耐酸性、耐碱性分别为89.43和53.13 MPa、6.62 GPa、0.041%、0.15%,产品性能达到建筑用微晶玻璃JC/T872-2000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硅渣为主要原料,利用熔融法制备了高强度微晶玻璃。采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不同晶化温度对硅渣微晶玻璃的晶相演变、显微结构、形成机理和样品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晶化温度870℃时,主晶相为铁板钛矿(Fe2TiO5)和透辉石(CaMgSi2O6)复合晶相,微观结构致密,晶粒呈球状,抗折强度为270MPa,维氏显微硬度为989.72MPa,耐化学腐蚀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冯宗玉  薛向欣  李勇 《材料导报》2008,22(3):131-133
用油页岩渣通过烧结法制备微晶泡沫玻璃,使油页岩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在分析油页岩渣成分的基础上,确定了微晶泡沫玻璃配方.研究表明,选用碳酸钙作为发泡剂,在合适的温度制度下,可以制备孔径小于2mm的微晶泡沫玻璃.运用XRD、SEM等方法分析了微晶泡沫玻璃的析出晶相和显微结构.主晶相为普通辉石,次晶相为钙长石.微晶泡沫玻璃内部有较多的针状、粒状晶体交织在玻璃介质中,因此使微晶泡沫玻璃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添加铅硅玻璃对烧结堇青石基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铅硅玻璃在堇青石基微晶玻璃烧结中的作用及其添加量对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铅硅玻璃的加入可以促进微晶玻璃的烧结致密化;随着铅硅玻璃加入量的增加,烧结样品的介电常数亦增加,且与密度变化曲线相似;微晶玻璃烧结样品的热膨胀系数符合加和性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微晶玻璃生产工艺及技术的发展,通过对冶金渣渣性、成分的分析,探讨了冶金渣在微晶玻璃生产上的可行性。并且利用冶金渣自身所具备的显热型,节约微晶玻璃生产的热量需求,从而降低成本,更加适合市场要求。同时,为冶金渣渣资源化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符合当今社会对环保及固废资源循环利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碱土金属离子对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娟  堵永国  杨亮 《功能材料》2007,38(4):592-595
根据玻璃工艺学原理,选取相同摩尔含量的不同周期碱土金属氧化物制备微晶玻璃,采用DSC分析、XRD测试和力学性能、介电性能、热膨胀性能测试来研究其析晶特性以及各项物理性能随其中碱土金属离子R2 的变化.揭示出几点规律:随R2 周期数的增大,玻璃的析晶峰值温度降低,但烧结温度范围减小;微晶玻璃的抗弯强度随R2 周期数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介电常数随R2 周期数增加而增大,介质损耗则随之减小;热膨胀系数随R2 周期数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铁氧体-微晶玻璃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首先合成了NICuZn铁氧体纳米粉末和MgO-Al2O3-SiO2(MAS)凝胶玻璃粉末,将两种粉末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烧结后得到了由NiCuZn铁氧体和堇青石微晶体两相共存的铁氧体一微晶玻璃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可调控的电磁性能,其起始磁导率高于3、介电常数低于6、截止频率高于2GHz,可望用作持高频多层片式电感介质材料.  相似文献   

11.
碳酸钙晶须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碳酸钙晶须的制备方法,性能特征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和解决陶瓷膜成本过高等问题,以固体废弃物煤矸石为骨料,Na2CO3为烧结助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粘结剂以及碳粉为造孔剂,利用挤压成型法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低成本管式煤矸石基陶瓷膜支撑体,研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支撑体物化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压汞法等方法对煤矸石基支撑体的表面微观形貌、晶相组成、理化性能等进行系统表征。结果表明:支撑体的晶相组成主要为石英、钠长石、白云母;在Na2CO3、HPMC以及碳粉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3%、15%的基础上,以及烧结温度900℃、保温2 h的条件下,制备出的支撑体综合性能最佳,此时支撑体的纯水通量为2 468 L/(m2·h·MPa),抗折强度为24.96 MPa,孔隙率为43.38%,耐酸碱腐蚀率分别为4.45%、0.62%。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基支撑体可实现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并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富硼渣钠化法制备硼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方法分析表明,富硼渣中的硼组分主要以Mg2B2O5形式存在,而钠化渣中的硼组分以Na4B2O5和NaBO2晶相形式析出.为提取富硼渣中的硼,考察了热处理温度、碳酸钠加入量、热处理时间、水浸温度等因素对钠化渣中硼浸出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富硼渣中w(Al2O3)、w(CaO)、w(B2O3)、m...  相似文献   

14.
机械力化学效应对煤矸石物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能行星磨对煅烧后煤矸石进行机械力化学活化,通过XRD、SEM和FI-IR分析,研究了粉磨过程中煤矸石的粒度、密度、形貌和显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煤矸石属于易磨性物质,极易细化,球磨处理后的煤矸石,颗粒表面光滑,高岭土晶相消失,α-石英结晶程度降低,Al-O键和Si-O键键能和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煤矸石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5.
16.
纳米CaCO3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及其复合涂料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纳米CaCO3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工艺,制备了纳米CaCO3复合环氧树脂浆液。探讨了分散剂种类,环氧树脂、纳米CaCO3和分散剂的用量等因素对纳米CaCO3在环氧树脂中分散性的影响,并优化出最佳分散工艺条件:环氧树脂25g、纳米CaCO345g和分散剂BYK110为3g。考察了纳米CaCO3复合环氧浆液的贮存稳定性,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得的纳米CaCO3浆的稳定性好,3周内外观、粘度和细度均无变化。并用该浆液制成的纳米复合涂料,与传统涂料相比其耐水性、耐盐雾性和贮存稳定性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介绍纳米级超细CaCO3的生产及主要用途 ,并展望了纳米CaCO3系列产品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Synthesis of nanomaterials from readily available mineral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s a growing research area. 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of their properties becomes handy in utilization. In this study, an effective sucrose solution based method was employed for the extraction of calcium from dolomite to synthesize precipitated calcium carbonate nano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nd sizes. It was found that 30% (w/v) sucrose solution extracted approximately 91% of calcium from dolomite forming a calcium-sucrate complex. Carbonation was achieved by CO2 bubbling and aqueous sodium carbonate addition. Precipitation was performed under different pH values of 7.5, 10.5 and 12.5 in the absence of an anionic surfactant and in the template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calcium-sucrate at pH 12.5. It was found that CO2 bubbling slightly promotes smaller particles. The anionic surfactant enables particle size and agglomeration reduction while introducing some hydrophobicity. The smallest particles were achieved at a range of 40–55 nm in the presence of SDS/sucrose template and were of spherical morphology. By changing the pH, a tendency to form different polymorphs and shapes of calcium carbonate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