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供需合作型技术创新机制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增值链集成与优化的思想引入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由供应链上企业组成价值星群,开展供需合作型技术创新,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机制,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明确创新方向,减少创新不确定性风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益等方面,利用模型和数据,说明了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指出供需合作型创新是一种理想的合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以及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因素 ,认为我国汽车产业惟有实行技术创新的合作 (融入 )战略、平台战略和集群战略 ,才能有效利用国际、国内及地区的创新资源 ,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于不确定性较强的技术创新投资项目,运用实物期权方法中的B-S模型进行评估时考虑了项目未来不确定性所具有的价值,评估结果比传统净现值法更加准确。以A公司新产品的开发项目为例,运用B-S模型评估,该项目未来的价值大于初始的投资成本,企业可以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4.
风险企业是获得风险投资而成长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条件与一般企业有所不同.论文在分析风险企业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总结笔者多年来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提出了风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条件,即风险企业家的独特作用、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无形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风险投资后的有效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断创新等.  相似文献   

5.
由于产业组织形式的差异,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可以分为马歇尔式集群和轮轴式集群两种类型,两类集群的企业技术创新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本文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能力和阻力三个维度,分析了两类集群中企业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上的表现,对两类集群中不同企业技术创新特征进行了探讨和归纳,并针对两类集群技术创新上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风险企业是获得风险投资而成长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条件与一般企业有所不同。论文在分析风险企业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总结笔者多年来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提出了风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条件,即风险企业家的独特作用、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无形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风险投资后的有效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断创新等。  相似文献   

7.
以2015—2019年中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呈U型关系,且融资约束和企业竞争力在绿色技术创新影响企业价值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得出,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的U型关系在国有重污染企业和市场化进程高的样本组中更加显著。研究结果为重污染企业有效利用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的辩证关系,论证了企业应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融资能力,加强体制、机制和人才建设,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化环境,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其研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需要一种激励机制来开展技术创新研究。而这种激励机制应是产权激励、市场激励、政府激励和企业内部自身激励的组合。有效发挥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作用,才能不断推动企业积极自主地进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横向联盟技术创新模式和纵向联盟技术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补缺联盟技术创新模式。补缺联盟适应竞争和不确定性市场,使合作双方可以实现持续创新,有利于推进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合作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企业成长能力影响因素的综述,剖析影响企业成长能力的关键因素,结合烟草商业企业的实际,从企业盈利能力、市场运营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能力和企业文化力和创新力五个方面构建烟草商业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投融资机制不健全;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短缺、技术装备落后;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不够完善。消除影响创新的障碍,发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潜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权变战略观的企业战略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企业战略、柔性及战略柔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权变战略观的企业战略柔性思想。认为企业战略柔性是企业有效识别、利用和引导环境变化,快速重组资源进行战略创新,从而构建持续优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方向是以顾客为中心、以业务流程再造(BPR)为切入点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设计了以物流、商流、资金流三个业务流推进部为核心的组织结构扁平化方案;建议组织结构创新应以信息化为基础,确保管理职能的到位,以稳步推进的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技术创新技术密度以及技术创新实现能力这五方面构建了物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物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基于常州市中小型物流企业实际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上,任何一项全球性的产品和技术的突破、产能的飞跃,都是建立在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理论的创新性成就的基础上的。国有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是党组织带领广大职工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而逐步闯出来的,也离不开企业基层管理者的主动创造和默默奉献。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和各级工会组织的巨大动员力和引领力对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对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改进和提升,是国有企业管理的“中国范式”中呈现出的红色基因,是我们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红色素养和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移动通信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价值观,持续追求管理、技术、服务与业务的全面创新,以维护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动态平衡为根本出发点,履行社会责任。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立足于核心价值观,凝结中国移动人缔造辉煌历史的精神精髓,将凝聚和激励员工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共同实现中国移动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8.
矿山信息系统开放式架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数字矿山与矿山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分析了我国矿山信息化建设现状,指出了开放式矿山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结合矿山科技创新与实际,提出了矿山信息系统开放式架构模型。该模型以实现业务流程与功能模块的完全分离为基础,以业务流程的集成管理为核心,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柔性、通用性与开放性。研究表明,矿山信息系统开放式架构模型,能够提高矿山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及生产、设计和决策水平,提高矿山企业的信息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管理、技术、经营创新的理论,对重啤集团的管理、技术、经营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实例方式阐述了管理、技术、经营创新模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并提出了企业创新工作的原则、目标、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Along with the popularity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the management reform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ME) relies on th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is gradually invalid. Reviewing and comparison the former structure of different enterprise such as extend enterprise, virtual enterprise et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k, unit, and focus. Through comparison the evolution of ME structure the configurable enterprise (CE) was put forward which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viding a new mechanism for the elements configuration and the resources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reference model of enterprise business architecture, the framework of CE was raised, which includes enterprise business architecture, business model and component. Then modeling the dynamics of CE, the mechanism of key success factors interactions was analyzed and verified the key factors that de decided the evolution of CE which could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