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啶虫脒为原料,采用高压静电喷雾法制备了纳米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其释药行为。结果表明:纳米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能够实现药物缓释作用,且药物释放比例高达90%。从纳米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释药表现发现其药物释放规律:当波长为250 nm时,吸光度(y)和浓度(x)的定量计算关系为y=0.095 2x-0.000 6,为进一步研究纳米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释药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O-羧甲基壳聚糖(O-CMC)的表面多种官能团(如-NH_2,-OH,-COOH等)与胆酸(CA)进行化学修饰得到两亲性共聚物,再以反溶剂法将Fe_3O_4和阿霉素(DOX)包埋在两亲性共聚物疏水的核中,制备两亲性的磁性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子,并对磁性载药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径大小、磁性、药物控释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有较高的药物包埋效率(92.3%),与自由阿霉素相比,磁性复合物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pH响应性;同时,有较好的超顺磁性。这些说明制备的疏水修饰磁性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子具有双重响应性,有望作为药物输送载体对肿瘤进行实时跟踪、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对海藻酸钠-壳聚糖交联法制备微胶囊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氯化钙浓度、p H值和温度对微胶囊粒径、形态和强度的影响,确定了实验室制备微胶囊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1.5%,壳聚糖浓度0.75%,氯化钙浓度5.0%,壳聚糖溶液的p H值和温度分别为5.4和25℃。  相似文献   

4.
采用目前材料领域新型的自组装模板法制备了壳聚糖空心微胶囊。首先使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粒径均一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范围在1~2μm。然后用H2SO4将聚苯乙烯表面功能化为磺化聚苯乙烯,并以之为模板,将壳聚糖静电组装于其表面,经戊二醛交联后用四氢呋喃溶解模板,成功制备出生物相容和可降解的交联壳聚糖空心微胶囊。研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和纳米粒度仪测试合成聚苯乙烯微球的分子量、粒径及粒度分布等性能;利用Zeta电位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对核-壳结构与空心微胶囊的特性进行表征。以吡虫啉为模型药物,通过吸附与渗透的方式负载到壳聚糖交联空心微胶囊,在甲醇下进行缓释实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的表征证明氢键力在壳聚糖对吡虫啉的负载起到了重要作用。释放实验的结果表明,壳聚糖空心微胶囊对吡虫啉的载药量达到31.78%,前期出现的释放量达56.63%,释放实验后期能保持一定的缓慢释放量,表明壳聚糖空心微胶囊的载药部位主要在其表面与内部,而进入微胶囊内部的药物则需要在交联壳聚糖降解后缓慢释出,达到所期望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纳米微胶囊牛肉香精的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以壳聚糖和三聚磷酸钠为载体,采用离子凝胶化法以及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出装载牛肉香精的壳聚糖-三聚磷酸钠纳米微胶囊,确定了其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并通过透射电镜、动态激光光散射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分析检测,得到了香气稳定、粒径分布较好的纳米微胶囊香精产品。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辅助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在此基础上选用乳化交联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壳聚糖为单体包埋磁性纳米颗粒,合成了微米及纳米尺度上具有高吸附性、介质分离的磁性壳聚糖纳米微球(MCTS),并对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讨论。通过将壳聚糖包裹纳米磁性粒子制备成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比表面积大、多孔、易回收、可再生等优点,并且该磁性微球稳定性好、吸附性能强,有效地提高了壳聚糖的应用价值,而对于金属废水处理、药物的分离纯化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富集纯化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特性的壳聚糖对其制备微胶囊的性能影响。以不同脱乙酰度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为壁材、以维生素E(VE)为芯材制备微胶囊,分析所制微胶囊的性能指标。相对分子质量为9.18×105的壳聚糖所制得的微胶囊粒度小且耐热性能良好;脱乙酰度对微胶囊耐热强度影响不大,对粒度大小有较大的影响,具有较好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是脱乙酰度为87.0%的壳聚糖。壳聚糖包埋VE制备微胶囊效果良好,包埋率达到83.5%,可以根据微胶囊性能的要求和合成条件选择不同特性的壳聚糖或对壳聚糖进行适当改性处理。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对制备橙子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包埋率、成型效果为主要评价指标,系统探讨了橙子油微胶囊制备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为3.5%,壳聚糖浓度为1.5%,壁材与芯材的质量比为1∶3,橙子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9.20%。对制备的橙子油微胶囊的缓释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橙子油微胶囊的缓释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对微胶囊自修复聚合物材料近年来一些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微胶囊自修复聚合物材料技术的发展历程,荧光数字图像技术、光测弹性技术在微胶囊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以及微胶囊/微血管自修复聚合物材料制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Z2):146-150
以壳聚糖和大米原淀粉颗粒为壁材,采用反相乳化法制备了大米原淀粉/壳聚糖复合微胶囊。并对影响微胶囊形貌的一系列因素,包括淀粉/壳聚糖比、交联剂的用量、交联时间、油水比例、乳化剂用量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壳聚糖的交联可以将吸附在油水界面的淀粉颗粒固定,形成一种固体颗粒和高分子膜为复合壁层的新型微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